REDIS基础学习

RDB 的优点
  • 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场景,如备份,全量复制等
RDB缺点
  • 没办法做到实时持久化/秒级持久化。
  • 新老版本存在RDB格式兼容问题
AOF的优点
  •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更高
AOF的缺点
  • AOF记录的内容越多,文件越大,数据恢复变慢。
 
12,redis的雪崩,击穿,穿透对应的概念,以及场景
什么是热Key呢?在Redis中,我们把访问频率高的key,称为热点key。
而热点Key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 用户消费的数据远大于生产的数据,如秒杀、热点新闻等读多写少的场景。
  • 请求分片集中,超过单Redi服务器的性能,比如固定名称key,Hash落入同一台服务器,瞬间访问量极大,超过机器瓶颈,产生热点Key问题。
那么在日常开发中,如何识别到热点key呢?
凭经验判断哪些是热Key;
  • 客户端统计上报;
  • 服务代理层上报
如何解决热key问题?
  • Redis集群扩容:增加分片副本,均衡读流量;
  • 将热key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中;
  • 使用二级缓存,即JVM本地缓存,减少Redis的读请求。
4.1缓存穿透:指查询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由于缓存是不命中时需要从数据库查询,查不到数据则不写入缓存,这将导致这个不存在的数据每次请求都要到数据库去查询,进而给数据库带来压力。
通俗点说,读请求访问时,缓存和数据库都没有某个值,这样就会导致每次对这个值的查询请求都会穿透到数据库,这就是缓存穿透。
4.2 缓存雪奔问题
缓存雪奔: 指缓存中数据大批量到过期时间,而查询数据量巨大,请求都直接访问数据库,引起数据库压力过大甚至down机。
缓存雪奔一般是由于大量数据同时过期造成的,对于这个原因,可通过均匀设置过期时间解决,即让过期时间相对离散一点。如采用一个较大固定值+一个较小的随机值,5小时+0到1800秒酱紫。
Redis 故障宕机也可能引起缓存雪奔。这就需要构造Redis高可用集群啦。
4.3 缓存击穿问题
缓存击穿: 指热点key在某个时间点过期的时候,而恰好在这个时间点对这个Key有大量的并发请求过来,从而大量的请求打到db。
缓存击穿看着有点像,其实它两区别是,缓存雪奔是指数据库压力过大甚至down机,缓存击穿只是大量并发请求到了DB数据库层面。可以认为击穿是缓存雪奔的一个子集吧。有些文章认为它俩区别,是区别在于击穿针对某一热点key缓存,雪奔则是很多key。
解决方案就有两种:
1.使用互斥锁方案。缓存失效时,不是立即去加载db数据,而是先使用某些带成功返回的原子操作命令,如(Redis的setnx)去操作,成功的时候,再去加载db数据库数据和设置缓存。否则就去重试获取缓存。
2. “永不过期”,是指没有设置过期时间,但是热点数据快要过期时,异步线程去更新和设置过期时间。
 
哨兵的工作模式如下:
每个Sentinel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向它所知的Master,Slave以及其他Sentinel实例发送一个 PING命令。
如果一个实例(instance)距离最后一次有效回复 PING 命令的时间超过 down-after-milliseconds 选项所指定的值, 则这个实例会被 Sentinel标记为主观下线。
如果一个Master被标记为主观下线,则正在监视这个Master的所有 Sentinel 要以每秒一次的频率确认Master的确进入了主观下线状态。
当有足够数量的 Sentinel(大于等于配置文件指定的值)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确认Master的确进入了主观下线状态, 则Master会被标记为客观下线。
在一般情况下, 每个 Sentinel 会以每10秒一次的频率向它已知的所有Master,Slave发送 INFO 命令。
当Master被 Sentinel 标记为客观下线时,Sentinel 向下线的 Master 的所有 Slave 发送 INFO 命令的频率会从 10 秒一次改为每秒一次
若没有足够数量的 Sentinel同意Master已经下线, Master的客观下线状态就会被移除;若Master 重新向 Sentinel 的 PING 命令返回有效回复, Master 的主观下线状态就会被移除
 
 
13,redis的内存过期以及淘汰策略有哪些
定时过期
 
每个设置过期时间的key都需要创建一个定时器,到过期时间就会立即对key进行清除。该策略可以立即清除过期的数据,对内存很友好;但是会占用大量的CPU资源去处理过期的数据,从而影响缓存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惰性过期
只有当访问一个key时,才会判断该key是否已过期,过期则清除。该策略可以最大化地节省CPU资源,却对内存非常不友好。极端情况可能出现大量的过期key没有再次被访问,从而不会被清除,占用大量内存。
定期过期
每隔一定的时间,会扫描一定数量的数据库的expires字典中一定数量的key,并清除其中已过期的key。该策略是前两者的一个折中方案。通过调整定时扫描的时间间隔和每次扫描的限定耗时,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得CPU和内存资源达到最优的平衡效果。
expires字典会保存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的过期时间数据,其中,key是指向键空间中的某个键的指针,value是该键的毫秒精度的UNIX时间戳表示的过期时间。键空间是指该Redis集群中保存的所有键。
 
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使用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进行淘汰;
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从所有key中使用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进行淘汰。
volatile-lfu:4.0版本新增,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过期的key中,使用LFU算法进行删除key。
allkeys-lfu:4.0版本新增,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从所有key中使用LFU算法进行淘汰;
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随机淘汰数据;。
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从所有key中随机淘汰数据。
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根据过期时间进行淘汰,越早过期的优先被淘汰;
noeviction:默认策略,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
posted @ 2025-03-27 11:55  技术根据地  阅读(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