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高级03】执行上下文和执行上下文栈
1,函数提升和变量提升
编写以下代码:
var a = 3
function fn () {
console.log(a)
var a = 4
}
fn()
上面的JavaScript代码执行结果为一个undefined,而这个undefined表示一个未赋值,是什么导致这个结果呢?首先,调用函数fn()不会访问到全局作用域的变量a,而 console.log(a)中的a是先 var a = 4执行的,最终情况可能就是在 console.log(a)语句中定义了一个未赋值的变量a,该值被放倒window里面。这种现象在JavaScript中被称之为变量提升。上面的代码可以表示为:
var a = 3
function fn () {
var a
console.log(a)
a = 4
}
fn()
变量提升:通过var定义(声明)的变量, 在定义语句之前就可以访问到,其值为 undefined。
函数提升:
编写以下代码:
fn2()
var b = 3
function fn2() {
console.log('fn2()')
}
执行结果为:fn2()。按照JavaScript编译应该是从上到下编译,在编译到fn2()语句时,应该会导致找不到该方法的,可是为什么可以输出内容呢?通过chome工具,可以查看window对象,发现有个属性为fn2: ƒ fn2()。这表明加载的时候,在window中添加该方法的声明。而且JavaScript在执行之后是将最终的执行结果显示,所以不会报错而是建函数内容打印出来。
函数提升:通过function声明的函数, 在之前就可以直接调用。值: 函数定义(对象)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函数提升和变量提升的呢?
需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是执行上下文。
2,执行上下文
代码按位置被分为全局代码和函数代码(局部代码)。在全局代码和函数代码执行的时候,会对其做一些预处理。
全局代码预处理:在执行全局代码前将window确定为全局执行上下文,对全局数据进行预处理。
- var定义的全局变量==>undefined, 添加为window的属性
- function声明的全局函数==>赋值(fun), 添加为window的方法
- this==>赋值(window)
开始执行全局代码。
函数代码预处理:在调用函数, 准备执行函数体之前, 创建对应的函数执行上下文对象(虚拟的, 存在于栈中),对局部数据进行预处理。
- 形参变量==>赋值(实参)==>添加为执行上下文的属性
- arguments==>赋值(实参列表), 添加为执行上下文的属性
- var定义的局部变量==>undefined, 添加为执行上下文的属性
- function声明的函数 ==>赋值(fun), 添加为执行上下文的方法
- this==>赋值(调用函数的对象)
开始执行函数体代码。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onsole.log(a1)//相当window.a1
a2()//相当window.a2()
console.log(this)
var a1 = 3
function a2() {
console.log('a2()')
}
console.log(a1)
</script>
3.执行上下文栈
在全局代码执行前, JS引擎就会创建一个栈来存储管理所有的执行上下文对象。在全局执行上下文(window)确定后, 将其添加到栈中(压栈)。在函数执行上下文创建后, 将其添加到栈中(压栈),在当前函数执行完后,将栈顶的对象移除(出栈)。当所有的代码执行完后, 栈中只剩下window。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a = 10
var bar = function (x) {
var b = 5
foo(x + b)
}
var foo = function (y) {
var c = 5
console.log(a + c + y)
}
bar(10)
</script>
上面的代码在内存运行示意图如下所示:
首先,程序被加载,执行全局代码(window),压栈到栈中;bar函数被调用,bar的函数代码被压到bar的上下文栈;bar函数中有函数fn,fn被调用,压栈到fn上下文栈中。在全部都压入栈之后,开始清除程序,首先自上而下一次弹栈。直到全部清除。其中,window的上下文栈一定是在最下面的(最后一个被弹栈)。
4,执行上下文相关代码面试题解析
问:依次输出什么?整个过程中产生了几个执行上下文? 5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onsole.log('gb: '+ i)
var i = 1
foo(1)
function foo(i) {
if (i == 4) {
return
}
console.log('fb:' + i)
foo(i + 1) //递归调用: 在函数内部调用自己
console.log('fe:' + i)
}
console.log('ge: ' + i)
</script>
在执行时:第一:window(全局执行上下文)先被压入栈中,第二行先执行,变量提升,输出结果是一个undefined。第二:函数调用,观察该函数,是一个递归函数,而且有函数提升,一共要执行四次,第一次执行,内部输出内容:1,第二次执行:2,第三次执行:3,这是i输出三,在进入 foo(i + 1)中变成4,等于四的是时候放回。但是还需要执行 console.log('ge: ' + i)这个语句。分别执行结果为3,2,1(弹栈,先进后出)。随后 console.log('ge: ' + i)的结果为1(全局变量)。既执行的输出结果为:undefined,1,2,3,3,2,1,1.
执行了几次上下文,需要看调用了几次函数。计算公式为N+1,N表示的是调用的函数次数,1表示的是全局上下文(window)。从上面可以看出,函数执行了4次,所以执行的上下文为5次。
问:以下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a() {}
var a
console.log(typeof a)
输出结果:'function',解析:先执行变量提升, 再执行函数提升。
问:以下代码输出结果
if (!(b in window)) {
var b = 1
}
console.log(b)
执行结果:undefined,解析: (!(b in window))有变量提升,相当于
var b;
if (!(b in window)) {
b = 1
}
console.log(b)
此时b在全局上下文(window)中存在,值为undefined,所以if语句不通过,直接输出undefined。
问:以下代码输出结果
var c = 1
function c(c) {
console.log(c)
var c = 3
}
c(2)
输出结果:报错。解析:先执行变量提升, 再执行函数提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