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随感

       《但是还有书籍》播出了一、二季。

       作为一个广受好评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可能意在表达创作团队关于书籍的理念。书籍可以说是书,但是又不仅仅是书。同样的,从片名来看,但是还有书籍只能是后半句,上一句是是什么?虽然人生艰难,虽然社会浮躁,但是还有书籍?虽然现在人们没有心情沉下心来好好读书,而且明显地功利,追求名利和成功,但是我们至少还有一些纯粹、简单的书籍?这个前半句是见仁见智的。追根究底,“但是“这个词中自然包含了一些情绪。

       传统纸质书籍经历了信息化媒体的冲击,不单单是让人的注意力从纸质书籍到手机、电脑阅读,更是新的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注意力的中心。在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之后,在大学至工作以后,大部分的人都被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吸引,阅读可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当然,书籍本身却不见得就此消失了,很多的书只是电子化了。不管是从传统纸媒转型公众号,新媒体,还是网络文学,仅在网络发行的电子书、电子漫画,都给了书新的载体。 

       而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十年里,确保生计和谋求发展确实是必须考虑的事情。而在工作和发展,或者更遗憾地说追求名利的路上,读书也是有用的,但并不是唯一有用的方式,读书的闲情雅致可能还是要让位于更加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上

       但是,我们还有书籍。

       即使书的内容和形式一直在变化,读书的人也在变化,但是书籍本身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书的意义就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书也可以说是一切与它关联的人的总和。用心力写书的人把他的思想沉淀下来,而希望学习知识和体验人生的读者在书中发现了人类从古至今不变的精神追求。尽管在时代的巨轮之下,人与书之间的关系是没有选择的,但是书作为一切天才和糟糕思想的载体,得以留存在时间之中。

       那么,在《但是还有书籍之中》,记录了什么?简单来讲,片中把可以作为思考的新的内容的书与人展现了出来,展现了一个瑰丽怪诞而又合情合理的世界。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和写作者是一首永不止息的交响乐。

一、时空界限

       第一集的主题可能是图书馆管理员、书在联结上的作用,也像是在给书的作用做一个提纲挈领的梗概。

 

       顾晓军是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员,而在此之前他做过销售、场馆管理。他对中西方古典文献充满兴趣,研习了多门古老的语言。西藏的僧人为了给当地的孩子普及知识,努力建成了一个图书室,并且在这里直接联系到了上海的作家。

       顾所学的古老的语言包含了希腊语,拉丁语,土耳其语,这些语言在古代的时候区分了不同的民族,在今天却由于技术的发展,为一个完全不同语系的人所研究。而身处欠发达地区的民众从书中了解外面的世界。显然,是书与文字所包含的内容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传播了人类社会的知识。

       当我们把目光看向两部古老的作品,伊利亚特和,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代人的风采和情感。《伊利亚特》加《奥德赛》是荷马史诗,很久以前仔细读完过。在伊利亚特中,介绍了阿伽门农与阿喀琉斯发起的特洛伊战争,在神话人物的加持下,双方的战斗你来我往,绵延不绝,气势恢宏,充满英雄气概。这对后世的学者来说是不可替代的遗产。

       后者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它描写了王由神下凡变人,并与藏族人一起击败妖魔和恶人的故事。这部作品经历了漫长的流传,才得以形成今天的样子,中间社会经历的黑暗时期不提,呈现在最后的卷帙浩繁和丰富的内容令人咋舌。

       现代人很少再写史诗一类的作品,但我们会用史诗形容很多漫长而恢弘的事物。如果有一天用类似凯文·凯利的众包式写法写出一部史诗,那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史诗吧。

二、天才的喟叹

 

 

       与镖人的作者不太一样,赵佳的故事充满了遗憾和事过境迁的变幻和一种天才的喟叹。在黑白漫画的时代,在一堆不成熟的作品包围中,她创作出了一个完成度很高的少年漫画,在立意,情节,绘画技法和想象力上都力压群雄,领先国内的其他漫画,并拿下了新人奖的第一名。

       可惜,赵佳本人有才能,有恒心,但是也要面对人生的现实。因为父亲的变故,她的绘画的事业陷入了长久的沉寂,也留下了黑血这一尚未完结的大坑。然而正如很多职业人员奋斗半生所意识到的,某某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相反,不能因此说家庭是生活的全部。能够当好好每个社会给予的角色,是一个完整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

       幸运的是,赵佳现在有时间继续给黑血填坑了。但是这可能也只是部分人的小小慰藉,因为时过境迁,那些影响力已经被其他天才所占据了。时代的眼泪莫过于此。

 

       再次感慨一下,漫画一般在书的范畴中是被忽略的,毕竟漫画基本都是画多字少。而且写作会有诺贝尔文学奖,但漫画不会有诺贝尔漫画奖。

三、巴别塔

       作为古代传说中的重要建筑,巴别塔经常被用来形容为了全人类能够沟通而进行的反抗天意的工程。在翻译领域,或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经常有类似的所指。

       第3集中,描述了翻译作为文化的搬运工和摆渡者,可以称为盗取天火一类的工作,但同时又是枯燥乏味的苦力。

       而现实中,翻译本身可以是一种再创造,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译。

       最难的翻译可能是诗歌。有些人其实不喜欢诗歌,尤其是现代诗、白话文诗,对于俳句,十四行诗也一视同仁。有些人反感读诗,倒也不是感觉矫情,而是感觉言之无物,模糊空洞。我们不妨尊重一下这些意见,因为部分人确实会难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词语的优美,也不想在一些难以共鸣的事物上浪费感情。

       但不可否认,大部分人都会在某些诗歌上得到情感的共鸣,因为人的情感是承载在文字上的,不因它的体裁而变化。

       而对翻译来说,不同语言文字包含的情感和文化背景,也深刻影响了诗歌翻译的难度。诗歌的文字少,不一定要求准确,但是对于诗歌的意象翻译有很高的要求。这其实客观上也模糊了评价标,因为难以完美地复刻原诗的含义。但换句话说,诗歌本来就不追求完美的对译。

 

       小说的翻译相对简单。马爱新、马爱农姐妹对于哈利波特迷来说并不陌生,她们创造了除你武器Expelliarmus、昏昏倒地Stupefy、神锋无影sectumsepra、呼神护卫ExpectoPatronum这样的独创性翻译。

       当然,翻译并不是创作,受限在一个框架之内。如果说翻译有什么意义的话,显然就是传播了文化和思想,而阅读翻译后的作品,并不一定能看到最初的含义。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人类之间一直都会有些许的差异。

 

posted @ 2022-03-28 23:32  stackupdown  阅读(7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