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学会这课,焦距、透视、畸变三个概念不会再分不清
06 学会这课,焦距、透视、畸变三个概念不会再分不清
6.1 焦距及对应题材
6.1.1 理解焦距和视角
焦距: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成像平面(CMOS传感器)的距离。焦距越短,视角越广阔,画面容纳的内容越多,单个物体在画面中占比越小。反之,焦段越长,视角越窄,画面容纳的内容越少,单个物体在画面中占比越大。
6.1.2 常见焦距与对应题材
这里说的是全画幅相机焦距,半画幅会存在焦距换算比例
- 超广角(16mm):大景风光照片
- 24mm:室内建筑照片
- 35mm:人文大师视角,容纳人物与背景,交代人物与背景的关系。
- 50mm:符合人眼观看,全身人像拍摄常用
- 85mm:人像黄金焦段
- 长焦(200mm):拍摄细节,人物、建筑、动物等细节展示
- 超长焦:野生动物、体育题材、月亮等拍摄
总结:
风光建筑:(超)广角+长焦
人像:35+50+85+135 OR 大三元
纪实:28,35
产品静物:100
体育动物:200以上
一个观点:任何焦段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
6.1.3 等效焦距
传感器大小
以全画幅作为1倍焦距,来等效其他画幅相机的焦距。
等效的其实是视角,同一个镜头(物理焦距是相同的),放在不同传感器相机上,视角是不相同的,全画幅的视角要比半画幅更大些(实际焦距有差异)。
6.2 透视及常见透视类型
6.2.1 什么是透视
石头和山差不多大?笔直的公路好像交汇到一点了?几何压缩、冲击感图片都是透视带来的。
透视:通过二维平面来展示三维世界的表达方法,透视的核心是近大远小
6.2.1 常见透视类型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特征
- 不平行于照片平面的线条最终汇集到一点(橙色线条)
- 会有一个平面平行于照片平面(绿色线条)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画面中有两个消失点,特征
- 画面中不平行于照片平面的线都会汇集到消失点,一般在画面的两边(橙色线)
- 会有竖直线与照片平面平行(绿色线)
三点透视: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特征
- 画面中没有平行于照片平面的线条,所有斜线汇集在三个消失点中
6.2.3 影响透视的核心因素
是距离:距离近,冲击力强,透视大;距离远,冲击力弱,透视小。
透视与与焦距无直接联系
那为什么广角“透视感”比长焦强?
因为广角拍摄会自主地靠近拍摄主体,而长焦会远离拍摄主体,所以导致广角“透视感”比长焦更强。
当使用长焦让透视感达到最弱——平行投影。透视是中心投影。
6.2.4 透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建筑拍摄时的“横平竖直”
- 画面的冲击力(透视感)
- 空间的层次关系
6.3 透视与畸变
6.3.1 畸变对画面的影响
畸变一般出现在画面边缘,分为两种。
6.3.2 透视与畸变的对比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