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记录5 - 中药

中医学习记录5 - 中药

原则

是药三分毒

非病不吃药

不可长吃药

 

药之性

药性:形、色、气、味、质、象、术。

八维:轻重、清浊、升降、浮沉。

 

药之气味

臭(xiù):臊、焦、香、腥、腐

气(性):寒、凉、温、热、| 平

味(wèi):酸、苦、甘、辛、咸、| 淡、涩

酸:能收、能涩。

苦:能泻、能燥、能坚。

甘:能补、能缓、能和。

辛:能行、能散、能润。

咸:能下,能软。

淡:能渗、能利。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辛甘淡属阳(阴中之阳), 酸苦咸涩属阴(阴中之阴)。

--------

形:

色:青-肝、赤-心、黄-脾、白-肺、黑-肾。

质:轻 - 剂量小;重 - 剂量大。 

象:

术:

意:药以意得。因形相类,因性相从,因气相求,因质相同。

 

药之阴阳

《本草备要》

寒热温凉是气也。酸苦甘辛咸是味也。

气为阳味为阴,其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者为阳中之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薄者为阴中之阳。

气薄主发泄散表,厚则发热与温。味厚则泄降,薄则通窍,利渗湿。

辛甘发散 为阳,酸苦涌泄 为阴,咸味涌泄 为阴,淡味渗泄 为阳。轻清升浮 为阳,重浊沉降 为阴。

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备注:气厚 - 温热,气薄 - 寒凉

 

-------------------------------------------------------------

气 为阳,味 为阴。

味有质,甘辛苦酸咸淡六种;气无形,臊腥焦香腐五者。   

气味各有厚薄,如某药味厚而气薄,某药气厚而味薄,也有气味俱厚,或气味俱薄者,气味厚薄不同,作用亦不相同。   

味厚者属阴中之阴,如地黄、阿胶的补血,大黄、芒硝的下泻,功用都在于阴;   

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如当归、川芎补血,白芍、玄胡止痛,作用在阴阳之间。   

气厚者属阳中之阳,如麝香、冰片开窍,麻黄、香薷发汗,功用都在于阳;   

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如黄芪、人参补气,桂枝、柴胡和解,作用在阴阳之间。

-------------------------------------------------------------

 

药之异同

药有

相需者,同类而不可离者。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

相恶者,夺我之能也。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

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用药原则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神农本草经》

 

用药配伍

君、臣、佐、使

 

药剂种类:汤剂、丸剂、丹剂、散剂、膏剂、栓剂、滴剂。

炮制方法: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

火制:瑕(煅)、煨、炙、炒

水制:浸、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其他:酒制、姜制、蜜制、乳制、盐制、醋制、米泔制、童便制、羊油制、猪油制 等。

 

中药四神兽: 

青龙:麻黄,白虎:石膏,朱雀:红枣,玄武:附子

 

峻药

巴豆:泻下。(解毒:冷水、豆浆、黄连)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淡癖,大腹水张,荡练五藏六府,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内,除鬼毒蛊注邪物(《御览》作鬼毒邪注),杀虫鱼,一名巴叔(旧作椒,《御览》作菽),生川谷。”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解毒:远志)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生山谷。”

生附子:回阳救逆,强心阳。

炮附子:(黑附子),强肾阳。

乌头:

天雄:

白附子:禹白附。祛风痰,定惊,止痛。

硫磺:生阳。(解毒:鸭肉)

芒硝:攻坚。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别名,朴消。《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生山谷。”

大黄:去实。《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石膏:去热。《神农本草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生山谷。”

半夏:排水。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解毒:生姜)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谷。”

麻黄:解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硝石:za 药。

甘遂:去水(肺部),去痰。(解毒:)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一名主田。生川谷。”

芫花:去水(少腹)。(解毒:)

大戟:去水(三焦)。(解毒:)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蛊毒,十二水肿,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一名印巨(案此无生川泽三字者,古或与泽漆为一条)。”

葶苈:破坚逐邪,泻肺行水,祛痰平喘之功效。主治痰饮,咳喘,脘腹胀满,肺痈。

 

常用药

桂枝:大桂枝。解肌。《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百度健康医典》“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肉桂:小桂皮。温里。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神农本草经》“”

白芍:补虚。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

厚朴:化湿。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去脾湿(将脾湿转移到小肠)。《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白术:去肌肉湿。燥湿利水,健脾益气。《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泽泻:利水渗湿(上焦)。泄热,化浊降脂。《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

茯苓:利水渗湿(中焦)。健脾,宁心安神。《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猪苓:利水渗湿(下焦)。《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痎疟,解毒蛊,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猳猪尿。生山谷。”

黄芩:清热解毒(上焦)。《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黄连:清热解毒(中焦)。能解尿毒,坚肾。(肾苦急,急食苦以坚之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黄柏:清热解毒(下焦)。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急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

栝楼根:甘苦酸,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

柴胡:去结气。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杏仁:宣肺。《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呜,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生川谷。”

旋覆花:化痰止咳平喘。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款冬花:化痰止咳平喘。《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茵陈:去黄。《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御览》作能老)。生邱陵阪岸上。”

枳实:宽肠。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党参:代人参。

桔梗:祛痰(肺部)。《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御览》引云:一名利如,《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贝母:祛痰(喉咙)。《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一名空草。”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凑(旧作腠,《御览》作涛,是)理根杀三虫。一名藙。生山谷。”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豆豉:和胃,除烦,解腥毒,去寒热。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细辛:解表。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

车前子:利水渗湿药。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神农本草经》“味甘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一名当道(《御览》有云一名牛舌,《大观本》作牛遗,黑字),生平泽。”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

防己:去风湿。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除邪,利大小便。”

防风:解表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神农本草经》“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生川泽。”

独活:去风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

 

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生川谷。”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莱菔子:即白萝卜的种籽。

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菜菔子辛消散,甘益中,平不偏,能升能降。习有“生升熟降”之说。

入脾、胃经,善消食除胀,治食积胀满;入肺经,善降气消痰,治痰壅咳喘。

莱菔子主要含脂肪酸类和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

川楝(liàn)子:(楝实)。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生山谷。”

莪(é)术:活血化淤,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鳖甲:滋阴药。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

败龟板:滋阴药。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神农本草经》“主漏下赤白,破痿瘕,痃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通草:利水渗湿。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今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诃黎勒:(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牵牛子: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泻水,下气,驱虫的功效。用于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大便秘结等疾病。

金樱子: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泥、赤小豆、鲜苍耳草加入面粉或麸皮后发酵而成的曲剂。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用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

 

奇药:

回龙汤:童子尿

伏龙肝:灶芯土

 

药之妙用:

青盐:可预防肾结石。 // 磨粉、炮附子粉、各半,刷牙健齿。

海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苦酒(醋):预防胆结石。

胆巴:指的是卤水。 也就是俗称的卤盐。

 

肾毒性中药

马兜铃酸类: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细辛、朱砂莲、天南星、马钱子、半夏、甘遂。

雷公藤类:雷公藤。

乌头碱类:附子、乌头、天雄。

矿物类:朱砂。(汞和砷)

动物类:斑蝥、蜈蚣、蜂毒、鱼胆。

 

中药基地

中国四大中药基地分别是: 

安徽亳州。被誉为“中华药都”,拥有3700年的文明史,以种植白芍而闻名,占全国总产量的60%,种植品种达400多个。

河北安国。历史上称为祁州,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河南禹州。被称为“中华药城”,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是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

江西樟树。药业源远流长,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是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之一。

 

参考资料:

药性总义

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和“八性”,你知道是什么吗?

辛,甘,酸,苦,咸细说中药五味

posted @ 2023-07-30 15:44  风过无痕521  阅读(8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