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多个.c文件的编译和Makefile文件

在编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个完整程序的每个函数分离出来,写成.c文件,最后再一起编译和链接。这样有利于程序功能模块化,也方便检查代码错误。

.h文件:里面编辑该程序需要引用的头文件。

#ifndef  /#define / #endif : 防止该头文件被重复引用。

整体用法:

#ifndef  A_H             //如果没有a.h文件,#define A_H。如果有,结束定义

#define  A_H            //定义a.h文件

 

定义a.h需要的头文件

 

#endif                 //结束定义部分

 

例子:

一个.h文件的书写格式。

#ifndef    A_H

#define   A_H

定义程序所需的一些头文件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endif

保存退出。

其实在编写小程序的时候也可以不用#ifndef  /#define / #endif,但是用它更安全,不易出错。

 

.c文件的书写格式

在写每个函数之前要加载头文件,如果是.h文件,就需要写#include”a.h”。

 

例如:引用之前的a.h文件。

add.c

#include”a.h”

int add(int a,intb)

{

return a+b;

}

保存退出。

程序编辑完成之后,需要编译链接。

我们可以用gcc编译每个.c文件。如果有三个.c文件a.c、b.c、c.c,编译方法如下:

gcc  a.c  –o  a.o                    //将三个.c文件编译成.o文件

gcc  b.c  -o  b.o

gcc  c.c  -o  c.o

gcc  a.o  b.o  c.o  –o  all         //将三个.o文件编译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all                             //执行程序

 

 

例如:

test.h

 

add.c

 

main.c

 

编译:

 

执行:

 

如果我们有很多个.c文件,这个方法就不太好了,这时,我们提出Makefile文件。

Makefile:自动编译。先将每个.c文件的编译过程提前写在Makefile文件中,在运行程序时,系统直接用make命令使文件自动编译,提高效率。

Makefile文件的书写格式:

vim   Makefile

文件类型:由哪个文件得到

得到过程

 

例如:

main:main.o                    //可执行文件main是由目标文件main.o得到。

gcc  main.o  –o  main         //得到过程是将main.o编译成main文件。

main.o:main.c

gcc  -c  main.c  -o  main.o

 

在Makefile文件中一定要将每一个.c文件按执行顺序先编译成.o文件,再按顺序将.o文件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每次编译过后会产生很多的.o文件,对于程序运行没什么太大意义,反而会占内存,所以我们也可以在Makefile文件中添加清除命令(clean),如:

.PHONY:clean

clean:                删除所有文件类型为.o的文件

 rm  –rf   *.o

 

一些文件也可用下面符号表示:

$@: 代表规则里面的目标文件。

$<:代表规则当中的第一个依赖文件。

%.c:%.o   所有.c文件全部编译成.o文件

 .PHONY:clean

如果有.PHONY:clean,外面也有clean文件,执行make clean时,里面的.o文件会被删除而外面的clean文件还在。确保了外面clean文件的安全性。如果没有.PHONY:clean 语句,外面也没有clean文件时,在执行make clean也会删除.o文件,如果外面有clean,则会报错。

 PHONY:目标并非实际的文件名,只是显示在请求时执行命令的名字。有两种理由需要使用PHONY目标:避免和文件名冲突,改善性能。

例如:

vim Makefile

 

编译和执行(make:编译,   ./all:执行):

 

 

 

posted @ 2016-06-03 11:24  beautiful_lady  阅读(379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