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过年是从炮仗中开始的。过年的时候有钱没钱但炮仗是必不可少。噼里啪啦在除夕的时候好像就没有停过一样。年三十就算过年。我们那里也有很多延续至今的习俗比如大扫除、撒院子里芝麻杆、挂门口柏枝、大门口横棍子(挡门棍避免漏财)、藏剪刀(过年不能剪东西,怕小孩乱剪所以藏起来)吃饺子、贴春联吃过早饭就要张罗着贴春联(不是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那些当年或者家里有老人过世的家庭印象中要过了3年才能张贴红色春联)。贴春联一般是家里男丁来张贴(嫁出去的姑娘年三十过年是不能再娘家过年)。每年只要再老家过年我都要张贴春联,有时候门太多要贴个把小时这时候不得不找我爸帮忙或者让没有出嫁的妹妹帮忙或者让自己的小孩也要帮忙。对于春联这种活是一个让你不得不必须做又无人可替的活。家里妇女们此时也没有闲着她们包饺子(荤馅)听着她们的家长里短。春联贴好就要下饺子吃了,饺子下锅之前要点炮仗的时候才能下锅煮饺子。当你听到谁家炮仗响了他们家饺子一定是下锅了。中午每家每户主食一定是饺子,吃饺子才算过年(平常邻里午饭晚饭可能会留在别人家吃吃喝喝,但年三十一定是回自己家吃饺子)。吃过饺子家里的男丁就要准备去上坟烧纸放炮仗让家里的仙人回家过年。一大家子有很多堂兄弟们都会一起去上坟过年时节一般都是下雪或者刚下过雪,麦地里干燥的时候少无论是干燥还是厚雪或者黏黏的难以行走但都无法阻挡上坟。小时候我经常参与现在过了几十年这个习俗只要在老家我都会参与进去并且买很多炮仗双响炮请家里仙人过年。祖先庇佑,让我们在外闯荡的子孙们能够顺顺利利能够财源广进,家人身体健康。除夕的重头戏是晚上的家族聚餐,每年定好去谁家(一般是家族比较有威望的家里) 他们算作主家,主家张罗着几桌饭菜。家族其他家男丁以前聚餐的时候会自己带着一盘好菜一瓶酒去参加,现在基本很少有带菜的了都是主家自己承担菜。但肯定会带着酒去参加无论好酒孬酒。吃饭喝酒敬长辈还有年轻的人一年回来一次的坐一起聊聊天吹吹牛好不热闹。聚餐先是一大家子自己吃吃喝喝然后就要派几个年轻的代表拿着酒去其他家族的聚餐地方去转转基本是半个村里几个家族聚餐地都要转一遍。带着酒过去把酒放哪里喝喝酒聊聊天然后再回大本营再拿上酒去别的家族喝喝聊聊。这样除夕就再炮仗声中再热闹中度过。除夕夜还有看晚会,家里男丁一般聚餐结束之后回到家基本也到12点了听过零点的钟声有的去睡觉有的继续其他娱乐,主打一个一年当中最放松的时刻。大年初一也很热闹凌晨5点左右就要被家人叫醒吃饺子(韭菜馅),还要拜拜家里的神仙。我记得小时候初一很多讲究不能说脏话不能尿地上(好像尿猪槽牛槽里)现在这些习俗很多都没有了。吃过饺子之后就是全村大拜年,挨家挨户成群结队的去年长的家里去拜年(近些年有太多太多村里的长辈都不再了)年长的家里起的也早有的会再院子里烤火迎接一波又一波拜年的人。有的是再堂屋里准备着糖果。我们哪里的拜年也很简单先跟自己家近的近门子拜年再去别的家拜。拜年就是去年长家里然后叫一声长辈比如爷爷奶奶大娘大爷过年好、新年好、新年快乐、起的早、身体健康等。寒暄几句就会去下一家继续拜年。不像山东其他地方还要磕头。我们这里不用磕头,每家一般拜年时间不会太久几句话就换下一家。我小时候也不喜欢去挨家挨户拜(因为我从小在外上学很多家我都不熟他们也不认识我介绍我的时候要介绍我爸爸的名字他们才能想起我是谁,还有就是凌晨起来我想着吃过饺子能继续睡觉呐)。拜年之后回到家中午会吃的比较丰盛自己一家人聚一起吃点好吃的。初一不兴走亲戚也不兴干活所以看起来比较轻松的一天,而后初二开始走亲戚一直走到初五初六初七初八,我一般初四就会离家去外边闯荡~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