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业2——《需求规格说明书》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gdgy/Class34Grade23ComputerScience/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gdgy/Class34Grade23ComputerScience/homework/13481
这个作业的目标 通过需求分析制定需求规格说明书,并且熟悉git协助方式

李易时 3123004271(组长)
黄泽鹏 3123004268
罗凯夫 3123004276
林烁 3123004274
江家乐 3123004269

一、系统概述
1.项目背景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个现代化的餐厅管理系统,解决传统餐饮管理中存在的点餐效率低、人工记录易出错、库存管理不透明、顾客服务体验差等问题。系统结合 Opengauss 数据库与 Qt 框架,实现餐厅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2.项目目标
提供便捷的在线点餐、预订、支付与评价功能;

优化顾客用餐体验与员工工作效率;

建立完善的菜品销售与库存数据分析体系;

支持多角色协同操作(顾客、员工、管理员)。

3.预期用户数量
顾客用户:日均接待 100–300 人、

员工用户:10–20 人(包括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经理等);

系统管理员:1–2 人。

二、用户分析
普通散客:临时点餐、结账,关注菜单展示与支付便捷性,可预订座位、查看历史订单、参与评价与积分活动;

服务员:负责点餐、桌台管理、订单处理,处理结账、发票打印、日结算;

厨师:接收订单、查看菜品详情与备注,管理食材库存、采购预警;

餐厅经理/老板)
业务管理:菜单管理、促销设置、订单与销售数据分析;

人员管理:员工排班、考勤、绩效与薪资计算;

财务与报表:日/月销售统计、成本控制、利润分析;

三、功能性需求分析
3.1 菜品与菜单管理模块

项目 具体功能
1.菜品信息管理 支持菜品信息的增、删、改、查
设置菜品名称、价格、图片、描述、所属分类、辣度等属性
设置菜品状态(如:售罄、可售)
2. 菜单动态发布 支持菜单的实时更新与发布
支持“今日推荐”或“特价菜品”的置顶功能
可根据时段(如早、午、晚市)设置不同的菜单

3.2 订单管理模块

项目 具体功能
1.点餐与下单 顾客/服务员通过界面点选菜品,生成订单
支持订单的修改(加菜、退菜)

3.3 桌台管理模块

项目 具体功能
1.桌台状态管理 图形化展示所有桌台实时状态(空闲、就餐中、已预订、需清洁)
记录预订时间、人数、联系人信息
自动校验桌台可用性,避免重复预订

3.4 库存管理模块

项目 具体功能
1.库存信息管理 记录食材/物品的入库、出库信息
设置库存预警阈值,自动提醒补货
菜品售出后,自动扣减相应食材的库存数量

四、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1 性能需求
系统响应时间:95%的常规操作(如点餐、结账)响应时间 < 2秒,复杂查询(如销售报表)响应时间 < 5秒。

并发用户支持:系统需支持在用餐高峰期至少 100名 员工/顾客同时在线操作。

数据吞吐量:能高效处理高峰期每分钟产生的大量订单数据。

4.2 安全性需求

数据安全:顾客个人信息、支付数据、员工薪资等敏感信息需加密存储。

操作日志:所有关键操作(如修改菜单、删除订单、现金结账)必须有详细日志记录,便于审计和追溯。

数据传输:网络通信应采用加密协议(如TLS/SSL)。

4.3 易用性需求
用户界面:界面设计简洁直观,符合餐厅工作流程,无需复杂培训即可上手。

学习成本:新员工应在半日内熟悉与其岗位相关的所有系统操作。

辅助功能: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和必要的确认提示,减少误操作。

4.4 技术与其他需求
兼容性:客户端应能稳定运行在主流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

可维护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代码结构和文档,便于后续的功能扩展和bug修复。

五、技术需求
5.1 系统架构
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采用客户端(Qt GUI应用)与服务器(OpenGauss数据库)直接交互的模式。该架构适合餐厅内部局域网环境,能提供丰富、响应迅速的桌面交互体验,并直接利用 Qt 的跨平台特性。
表现层:由 Qt Widgets 或 QML 构建的用户界面,负责用户交互和数据显示。

业务逻辑层:在 Qt 应用中封装核心业务规则(如订单处理、库存扣减、薪资计算)。

数据访问层:使用 Qt SQL 模块(如 QSqlDatabase, QSqlQuery)封装所有对 OpenGauss 数据库的访问操作。

5.2 开发技术栈

前端/客户端 Qt Framework (C++) 跨平台应用开发框架,能构建高性能、原生界面的桌面客户端

后端/服务端 OpenGauss 9.2.4 华为开源的企业级关系型数据库,满足餐厅数据在事务一致性、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开发工具 Qt Creator / Visual Studio 专为 Qt/C++ 开发优化的集成开发环境,提供高效的代码编辑、调试和界面设计工具。

版本控制 Git 用于源代码版本管理,支持团队协作开发。

六、系统特性阐释
6.1 真实性

完整的核心业务流程覆盖:系统设计涵盖了从 “桌台预订/入座 -> 顾客点餐 -> 厨房制作 -> 订单结算 -> 售后评价” 的完整营业闭环,真实反映了餐厅的日常运作。

符合行业规范的角色与权限设计:基于真实的餐厅组织架构,为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经理等不同角色设计了精准的功能与权限,符合实际工作分工。

真实的业务规则内嵌:系统自动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如库存随点餐自动扣减、员工绩效与销售额挂钩、桌台状态实时同步等,有效替代易出错的人工操作。

6.2 可用性
系统始终贯彻“用户至上”的原则,致力于提供卓越的使用体验:

高性能与高并发保障:系统架构设计确保在用餐高峰期能快速响应,支持多台终端同时点餐、结账,有效避免卡顿,保障运营顺畅。

多角色协同优化:针对顾客、前台、后厨、管理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界面和功能,使各角色能高效协同工作,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界面简洁直观,学习成本低:采用符合用户习惯的图形化界面设计(如可视化桌台、清晰的按钮布局),新员工经过简短培训即可上手,极大降低了培训成本和时间。

6.3 价值体现

  1. 提升运营效率: 自动化点餐、结账和库存管理,预计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25%-40%,减少顾客等待时间。

  2. 数据驱动决策: 系统自动生成销售报表、畅销菜品分析、会员消费习惯等数据,为菜单优化、促销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助力精准营销。

  3. 提升服务品质: 后厨实时接单减少沟通误差,服务员能更专注于顾客服务,从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七、项目计划与分工安排
7.1 团队分工

角色 成员 职责分工
项目统筹 李易时 项目整体规划、进度控制、系统测试与质量保障、文档编写与维护。负责确保系统架构合理性与扩展性。
后端开发 黄泽鹏 数据库设计与优化、后端核心业务逻辑开发、系统底层模块构建。
算法优化 林烁 数据处理、算法模型开发与部署、系统性能调优、数据可视化设计与实现。
前端开发 罗凯夫 UI/UX 设计、前端框架搭建、用户界面开发与交互实现。确保前端应用组件化、响应式,并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
项目设计与开发支持 江家乐 项目进度跟踪、团队协作协调、需求分析与文档撰写、风险预防与沟通保障。支持全流程顺利推进与团队效能提升。

7.2 时间安排表

周次 主要目标
第10周 完成项目需求调研,明确系统功能边界,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
第11-12周 设计并绘制系统界面原型(包括登录注册、菜单管理、订单处理、桌位管理、员工功能等界面)。完成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与物理实施,包括索引建立、视图设计、安全性设置等。
第13周 按WBS任务分配,启动7天Alpha冲刺用户,完成数据库连接与基本CURD操作测试,修复SQL注入等安全问题。进行模块集成测试,确保各功能接口调用正常
第14周 完成员工薪资计算、销售额统计、工时记录等高级功能。撰写系统部署文档与用户操作手册。
第15-16周 执行全流程集成测试,进行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案验证。完成项目总结报告与材料整理。部署系统至演示环境,准备项目验收与展示。

7.3调整策略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启动计划调整流程:
进度偏差:某阶段实际耗时与计划耗时偏差超过 20%
公式:进度偏差率实际耗时-计划耗时计划耗时 x100%
示例:第10周计划耗时10h,实际耗时12h,则进度偏差率=(12-10)x100%=20%
决策:若偏差率>20%,需启动任务拆解、资源增补等矫正措施。
资源变动:团队成员增减、技术资源(如 OpenGauss 数据库版本更新、Qt Creator 工具兼容性问题)不可用或变更。
需求变更:用户新增功能需求(如第 14 周后提出 “新增会员积分功能”)、业务逻辑调整(如点餐流程新增 “厨房打印联动”)。

周期监控:每周结束后,团队召开进度评审会,对比 “实际完成任务 / 输出成果” 与 “计划目标”,记录偏差点
剩余工期矫正(基于关键路径法)步骤:识别项目关键路径(如“需求调研→数据库设计→核心模块开发一集成测试”)->计算关键路径上各任务的剩余工期偏差:单任务剩余偏差=计划剩余工期-实际剩余工期->汇总关键路径偏差,调整后续任务的资源投入
质量维度:通过测试报告(如模块集成测试通过率低于 80%)判断功能达标情况

如果需要计划调整,由任务负责人或测试负责人提交《计划调整申请单》,说明调整原因、影响范围及建议方案->项目组全体成员召开评审会,分析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确定最终调整方案->调整后持续监控 2 个周期,验证调整效果。

校正后的计划调整如下
第 11-12 周(界面原型与数据库设计)
主要目标:保障界面原型交付质量,同步推进数据库物理设计。
具体任务调整:
模块分工细化:将 “界面原型设计” 按功能模块拆分(登录 / 注册、点餐、订单管理),由 3 名成员各负责 1 个模块,并行开发)。
输出成果:原成果基础上,提前输出 “数据库核心索引设计初稿”。
第 13 周(Alpha 冲刺与模块开发)
主要目标:解决数据库连接技术难题,保障核心模块功能可用。
具体任务调整:
技术问题攻坚:针对 “数据库连接封装” 的技术瓶颈,成立专项小组(2 名开发 + 1 名数据库专家),采用 “每日站会同步进度 + 技术文档复用” 策略。
功能优先级调整:暂缓 “评论管理模块” 开发,优先确保 “点餐→订单生成→支付” 核心流程可用
输出成果:原成果基础上,新增《数据库连接技术难题解决方案》。
第 14 周(高级功能与系统优化)
主要目标:聚焦核心高级功能,分阶段优化系统性能。
任务调整:将 “员工薪资计算” 拆分为 “基础薪资计算(本周完成)” 和 “绩效薪资计算(第 15 周完成)”,降低单周任务压力。
界面美化迭代:采用 “组件化样式库” 复用已有 UI 组件,减少重复设计时间(节省 4h)。
第 15-16 周(全流程测试与项目总结)
主要目标:保障系统稳定性,高效完成项目验收准备。
任务调整:将 “全流程集成测试” 按业务场景拆分(用户端、员工端),由两个小组并行测试(节省 3 天工期)。
压缩测试与文档时间,确保项目按时收尾

八、项目完成情况
8.1个人完成情况
李易时:完成项目整体规划与进度控制,确保各阶段目标顺利达成。
黄泽鹏:完成数据库设计与后端核心业务逻辑开发,系统架构具备良好扩展性。
林烁:完成数据处理与算法模型开发,系统性能得到有效优化。
罗凯夫:完成前端界面搭建与交互实现,用户体验良好,界面响应式表现优秀。
江家乐:完成需求分析与多轮文档撰写,有效支持项目全流程推进与团队协作。

8.2 个人感想
李易时(项目统筹):
通过制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并持续跟踪团队进展,我们有效预防了多类潜在风险。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良好的沟通机制与灵活调整的能力,是确保项目在复杂环境中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

黄泽鹏(后端开发):
在负责数据库设计与后端核心业务开发的过程中,我深入理解了系统架构的合理性与扩展性对项目长期维护的重要性。通过优化SQL查询与模块化设计,我们不仅提升了系统性能,也为后续功能迭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烁(算法优化):
在算法开发与性能调优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实际可用的系统功能。通过不断测试与迭代优化,我们成功提升了系统的处理效率与响应速度。

罗凯夫(前端开发):
在搭建前端框架与实现用户交互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组件化设计与响应式布局对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与后端同学紧密协作,我们确保了数据流畅交互与界面友好展示。

江家乐(项目设计与开发支持):
在支持全流程推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在多角色协作中保持信息同步,有效提升团队整体效能。

九、总结
本图书馆管理系统项目,从需求分析到开发实施,是一次对团队技术能力、项目管理与协作效率的综合考验。通过本次实践,我们不仅成功输出了这份详尽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更验证了一套在严格时间限制下保证项目成功的高效方法论。
码云链接:https://github.com/lkf233/restaurant-system,git

posted @ 2025-11-12 13:00  vision`  阅读(3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