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总结-【北京电子科技学院_2016-2017-2_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

助教总结-【北京电子科技学院_2016-2017-2_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

第一次做助教,匆匆忙忙,一学期转眼结束,留得一个休息日可以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助教工作。

点评工作

本学期截止2017年7月1日

  • 对作业博客总共评论约870条
  • 评论互动约260条

2017-03-10 我正式通过博客向 同学们 做了自我介绍,然后通过点评同学们作业博客的形式切入娄老师的教学活动。 娄老师 已经对 前10周的作业 做了安排,因此大半学期的我也主要是点评。在开始的点评工作中,我有点不自觉掉入“保姆”角色,动手帮个别同学查资料,甚至动手实施解决问题,这小段时间内感到时间、精力不够用,效率低。在 ffl 的及时提醒下,我突然意识到问题,很快朝着“教练”方向去靠近,直接的表现就是从查资料、动手转变为提问 —— 从博客排版、git提交日志到具体知识点的疑问,延伸等方面,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同学们自己做。引用 邹老师的一段话

在这种关系中, 是谁想提高自己水平? 是那些学员, 这些学员的想法得足够强烈, 他/她才会花钱去参加这样的健身活动。 在健身活动中, 谁要做各种运动, 流汗呢? 是学员。 谁在这个活动中对别人指指点点, 鼓励别人更加努力? 是教练。

结对作业

后面根据娄老师的安排,进入结对编程阶段,由我设计题目,抛出来由 娄老师王老师 做确认复审( 邹老师ffl 也提供帮助和建议 ),最后由我做评分。共做了3次结对编程:

前两次结对编程比较顺利,最后一次作业“马尔科夫链”出现意外,仅有3位同学按时提交作业,具体情况见这里

评分

对于评分,这是我一直认为比较难的部分,在此之前也参考了邹老师和ffl的博客:

评分问题上我最担心的就是 “公平性” 问题,同一道题目,同学们实现方式各有不同,各自的问题也在不同地方:

  • 我们到底该给一份作业打多少分?
  • 会不会评几份作业下来,发现太严格,后面需要放宽标准?
  • 或者上一条的反过来?
  • 一次作业评分可能是在几天时间内完成,会不会因为每天心情不同打分要求也不同?

为了尽可能减少上面因素的影响,我就把打分规则细化再细化,即使出现判断标准波动,或者误判,也可以把范围缩小。打分规则随着作业要求一同发布,同学们也可以直接看到。

但是细化打分规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每次打分需要消耗比较多精力。这学期总共有30位同学,评分包括30篇博客+15组程序(程序都要拉取,编译执行进行评分),我晚上抽1~2小时时间处理打分,差不多要跨3天才能完成打分,遇到处理需要异常的情况还可能要花时间去跟同学沟通,然后选在周末整理成绩,写成绩及点评博客,由娄老师、王老师确认后公布给同学们,对成绩有疑问的,在成绩公布后次日23:59之前有疑问的同学可以提出进行复查。

在这个问题上,我目前并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对于邹老师提到的“模拟实战,用客观数据来评分”(见《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 第二版,【给任课老师和助教的建议】,第五条),我非常认同,如果有条件进行这样的实战性“做中学”是再好不过了,把打分细节扔给“市场”,客观公正还减少工作量。不过实际情况中,应该很少有班级能这样的教学计划(数量及比例我并不清楚,只是很少见到)。

同学们

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同学还是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花了很多心思学习,完成作业,有的同学博客写得很认真,有的同学编程水平进步很快。学期末,同学们按照娄老师要求写了课程总结,我也都全部看了,看到同学们在本学期的收获,也感到高兴。

但是也有同学比较敷衍,并且也有抄袭,结对编程搭便车的情况,本学期处理得并不好。这些问题一方面靠同学们自觉,另一方面也要靠老师助教从题目设计去避免。

另外一个问题,一学期下来,很少有同学主动找老师沟通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至少很少找我),反倒是成绩公布之后发现问题,有同学跑来纠结成绩。这里希望同学们能自己多思考,多提问,保持主动。

老师们

首先,感谢飞龙ffl的引荐、周筠老师的牵头,能跟各位优秀的老师们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娄老师严于律己的生活工作作风,能在同时带5门课(据说)的情况下还保持着对每一位同学的情况都熟悉并且照顾学习,背后的教学热情和责任让人敬佩。

前面大半学期的作业打分都由王志强老师完成,平时的课堂实验辅导同学们完成实验,后期在结对编程的作业设计及评分上也提供参考建议,对同学们的作业博客也进行监督及点评。这里感谢王老师的支持!

课程中很多环节邹欣老师都直接或间接提供了非常多的参考信息,感谢邹欣老师能把有实质意义的《软件工程》课程带入课堂,并且常年坚持不懈地对老师、助教及同学进行指导,辅助提问。难能可贵!

最后,对同学们的教学工作有着间接帮助的还有其它院校的老师及校外在职工程师(比如 轮子哥Milo Yip,等等),他们都提供很多帮助和建议,此处表示感谢!

以上已经参杂了一些我的想法及总结,这里再说一点感悟:本次助教工作使得我更加敬佩尽职尽责的老师,因为每一个细小的问题累积起来都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量,同学们都是思维及其活跃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得一一处理,没有亲自经历,是难以体会老师的这种用心良苦。

完!

2017-07-01 18:29:54

posted @ 2017-07-01 18:48  0x1000  阅读(628)  评论(9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