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8] 团队项目:Beta 阶段项目总结

[T.18] 团队项目:Beta 阶段项目总结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首页 - 2025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任健)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班级博客 - 博客园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T.18] 团队项目:Beta 阶段项目总结 - 作业 - 2025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任健) - 班级博客 - 博客园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作为团队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学习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相关流程和技术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总结 Beta 阶段项目工作和成果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旨在解决新主楼室内的室内导航问题,在选题和需求分析中,我们对于问题的定义和认识较为清晰,对于我们要实现的软件的主要功能也有较为统一和成熟的认识,对于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也有了清晰的界定和描述。

在 Beta 阶段,我们在 Alpha 反馈的基础上,再次审视了室内导航的核心诉求:清晰的地图、流畅的交互,以及贴合校园场景的辅助功能。最直观的调整是地图由原先的缩略拼图改为按楼层分隔的全图展示,使学生能够直接在当前楼层一览教室分布;同时,我们针对用户在小程序使用上的体验,引入了更为简洁的配色与图例,确保界面在功能丰富的同时依然保持清晰、易读。至于评论系统,我们重新设计数据模型和前端交互,增加了匿名评价、点赞和排序功能,使用户不仅能查看前人评论,还能快速定位有价值的建议。纵览这些目标,我们在保持原有核心室内导航功能的同时,将目光投向用户与地图的直接互动,让体验更贴近日常使用场景。

计划

我们在 Beta 阶段的早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做计划,团队通过线下会议和线上文档协同方式确定开发进度安排。对于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采取讨论投票制,并尊重核心负责人的技术判断,避免无谓拉扯。项目初期,负责前端和 UI 设计的成员一起快速产出原型,并在团队内进行了多轮可用性测试,以便精准捕捉调整方向。

我们的任务交付件定义较清晰,每项开发任务都绑定了具体功能页面、接口、地图文件或文档等输出。整个过程中,我们依旧保留了合理的缓冲时间,以应对突发的性能瓶颈和评论数据的兼容性校验,确保每一项改动都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进入线上验证。

资源

总体上我们具备完成任务的资源,前后端开发力量比较充足,但在地图数据采集和标注部分力量仍然较为薄弱。最后的测试阶段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的估计有了 Alpha 阶段经验判断更为精确,整体估计与实际耗时基本一致,精度满足了估计的需要。

变更管理

Beta 阶段的变更更加频繁:地图展示、UI 样式、评论逻辑都在短时间内加入了多次微调。我们通过微信群和飞书文档进行变更同步,保证每位成员都及时知情。对于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我们会在每日例会中讨论并评估对核心流程的影响,依据优先级做出调整。

我们为每次迭代设置明确的“完成”标准,如功能稳定、接口通顺、无关键性 bug。对于大的变更,我们没有事先准备应急计划,在出现成员时间问题无法完成任务时,其他成员虽有相互推诿,但最终确定任务分配后都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

设计/实现

设计阶段在项目早期由核心开发成员主导完成,时间上略早于编码,确保了基础架构的清晰。设计中难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尤其是UI的设计有着很多不确定性,在面对设计不确定性时,我们尽量将设计做的足够清晰,同时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开发情况进行补充,保证最终的完成效果。

Beta 阶段实现过程中前后端 Bug 都几乎没有,但微信对外部域名访问的限制导致了小程序实现效果的受损。如果历史重来一遍,可以更加重视初期架构设计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微信的访问限制,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地图功能。

测试/发布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制定了基本的测试计划来进行前后端任务的单元测试,并设置了功能验收标准,虽然未形成正式文档。在 Beta 阶段不仅执行了手工验收,还引入了一些自动化的单元测试。验收测试由团队成员轮流执行,覆盖主流程,但缺乏压力测试和性能指标测试。

发布过程中微信对外部域名访问的限制是主要问题,影响上线后的用户体验。如果重来一遍,我们会更早做准备,及时发现微信的访问限制,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地图功能。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团队角色由技术能力与个人兴趣分配,基本实现人尽其才,成员间互帮互助,协作氛围良好。当出现协作冲突如任务延期、代码合并冲突等,大家都能通过例会等线下线上方式快速讨论、明确责任人并迅速调整计划。

总结

相比 Alpha 阶段,Beta 阶段的最大进步在于由功能可用向体验优良的转变:地图不再是简单拼接图块,而是分层展示、可视化更加自然;评论系统也从初步可用走向多维交互,满足了更多元的需求。自动化测试的引入,让我们对每次改动的风险和收益有了量化指标。团队在角色分工和协作方式上也更加成熟,复盘时对“什么最难”、“如何改进”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展望后续,我们将继续以用户反馈为导航,优化更多细节,希望在后续阶段将这款室内导航工具打磨得更加稳健、高效且贴心。

总结会集体照

posted @ 2025-06-16 16:18  JietBrains  阅读(2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