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桥的存储和转发功能与中继器相比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是: 使用网桥进行互连克服了物理限制,这意味着构成LAN 的数据站总数和网段数很容易扩充。 网桥纳入存储和转发功能可使其适应于连接使用不同MAC 协议的两个LAN,因而构成一个不同LAN 混连在一起的混合网络环境。 网桥的中继功能仅仅依赖于MAC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5-21 09:50
蒋康康
阅读(12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RIP:路由信息协议 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 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 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最大跳数为15 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不支持vlsm网络 路由器每隔30s向外广播一个D-V报文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5-21 09:47
蒋康康
阅读(103)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动态路由用在大型的网络,几百台甚至上千台路由器 。 静态路由对路由器的路由选择进行控制,节省了网络带宽,减少了额外开支。 静态路由允许指定受限制部分的广播内容,可出于安全而隐藏网络的一部分。 动态路由的路由器间发送定时的路由更新信息,根据新信息计算新的最佳路由 动态路由用在大型的网络,几百台甚至上千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5-21 09:45
蒋康康
阅读(232)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字段--各占2字节。端口是传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传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序号字段--占4字节。TCP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5-21 09:41
蒋康康
阅读(172)
评论(0)
推荐(0)
摘要:
OSI模型分为主机间数据传输和底层数据流。主机间数据传输包括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底层数据流包括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工作在物理层:所有的设备都处于同一冲突域。 所有的设备都处于同一广播域。 设备共享相同的带宽。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物理源地址和物理目的地址,服务访问点与上层协议相关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5-21 09:40
蒋康康
阅读(117)
评论(0)
推荐(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