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
借彭凯平一句开篇“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命由己造”
赞誉
结论
其实本书赞誉就把本书的结论告知:把“稀缺”界定为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资源问题,稀缺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 他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从而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
相关模型/效应:马太效应
引言
伏尔 泰曾经说过“幻觉是所有乐趣之首”。
本书目的
讲述了塞德希尔时间稀缺的例子和肖恩财务稀缺的例子,引出本书的目的:寻找稀缺的通用逻辑。
论点
稀缺俘获大脑
稀缺俘获大脑(scarcity captu-res the mind)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对于饥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食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亟待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支付每个月的房租;而对于孤 独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他人的陪伴。
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对注意力的俘获,会改变人的体验。
虽然稀缺是无处不在的,但对稀缺的感觉却并非如此。
稀缺的感觉来自哪里?
实质性的限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同时,我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主观理解(这是由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 成长环境甚至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也发挥了作用。
可以类比对寒冷的感知,这不仅取决于绝对温度,而且也与我们与环境的对比、自身的新陈代谢有关。
稀缺不仅 仅是实质上的约束,也是一种心态。
稀缺心态 (scarcity mindset)稀缺是 一种心态。当它 俘获我们的注意 力时,就会改变 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 决策和行为方 式。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变得更 加集中,做事就会更有效率。虽然会使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同时也是伴随一生的 负担。因为我们总是将关注点放在稀缺上,思想总是围着稀缺打转,所 以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投入人生中的其他事物。
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 减弱我们的控制力。
带宽 (bandwidth)就 是心智的容量, 包括两种能力, 分别为认知能力 和执行控制力。 稀缺会降低所有 这些带宽的容 量,致使我们缺 乏洞察力和前瞻 性,还会减弱我 们的执行控制 力。
各种类型的稀缺都会导致带宽变 窄。由于带宽会对各个方面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 它的变窄也会引发一系列负面的后果。
举例来说,贫穷状态会比彻夜不 眠对人的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更大,是因为贫困的经历会降低任何一个人的带宽。
在稀缺所引发的后果中,有一项尤为重要 ——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
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 终日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会以失败而告终。关于这些现象的原 因都能从稀缺心态的 角度进行解释。当然,这并不是说文化、经济影响力和个性不重要。虽 然这些影响因素的确会发挥重要作用,但稀缺存在着自身的内在逻辑, 而这一逻辑会先于其他影响力发挥作用。
虽然稀缺在不同领域有着类似的逻辑,但其影响却大相径庭。
带宽负担对于穷人所造成的影响,很可能会大于对工作忙碌之人 或节食者所造成的影响。出于这一原因,我们随后会重点关注贫困人 群。
本书观点:
稀缺会俘获我们 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 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 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这一观点不仅有助 于对稀缺塑造行为的现象进行解释,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出一些令
实验
二战36人饥饿实验
生理稀缺测试对渴望物反应实验
阶层儿童画硬币实验
摘录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式去实现无 限愿望的学科,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