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的三种日志的特点和作用介绍
重做日志(redo log)和回滚日志(undo log)与事务操作息息相关,二进制日志二进制日志(binlog)也与事务操作有一定的关系,这三种日志,对理解MySQL中的事务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重做日志(redo log)
作用:
确保事务的持久性。redo日志记录事务执行后的状态,用来恢复未写入data file的已成功事务更新的数据。防止在发生故障的时间点,尚有脏页未写入磁盘,在重启mysql服务的时候,根据redo log进行重做,从而达到事务的持久性这一特性。
内容:
物理格式的日志,记录的是物理数据页面的修改的信息,其redo log是顺序写入redo log file的物理文件中去的。
什么时候释放:
当对应事务的脏页写入到磁盘之后,redo log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重做日志占用的空间就可以重用(被覆盖)。
对应的物理文件:
默认情况下,对应的物理文件位于数据库的data目录下的ib_logfile1&ib_logfile2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指定日志文件组所在的路径,默认./ ,表示在数据库的数据目录下。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指定重做日志文件组中文件的数量,默认2
其他:
很重要一点,redo log是什么时候写盘的?前面说了是在事物开始之后逐步写盘的。
之所以说重做日志是在事务开始之后逐步写入重做日志文件,而不一定是事务提交才写入重做日志缓存,原因就是,重做日志有一个缓存区Innodb_log_buffer,Innodb_log_buffer的默认大小为8M(这里设置的16M),Innodb存储引擎先将重做日志写入innodb_log_buffer中。

然后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将innodb日志缓冲区的日志刷新到磁盘
- Master Thread 每秒一次执行刷新Innodb_log_buffer到重做日志文件。
- 每个事务提交时会将重做日志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 当重做日志缓存可用空间 少于一半时,重做日志缓存被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由此可以看出,重做日志通过不止一种方式写入到磁盘,尤其是对于第一种方式,Innodb_log_buffer到重做日志文件是Master Thread线程的定时任务。
因此重做日志的写盘,并不一定是随着事务的提交才写入重做日志文件的,而是随着事务的开始,逐步开始的。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