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二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软件代码开发技术 |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作业二 |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学习软件设计模式和原则 |
一、准备工作
| 名称 | 作者 | 链接 |
|---|---|---|
| 《软件秘笈:设计模式那点事》(本文使用) | 郑阿奇 | 链接 |
| 《软件设计模式》 | 朱洪军 | 链接 |
二、归纳总结
什么是软件设计模式?
模式就是经验的总结。设计模式就是被反复使用,经过梳理总结的代码设计经验。使用设计模式的能够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并且让程序更加安全可靠。
软件设计的分类?
按目的分,设计模式可以分为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用来处理对象的创建过程;结构型模式用来处理类或对象组合;行为型模式用来对类或对象怎么交互和怎样分配职责进行描述。
设计模式
-
创建型模式
-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创建产品对象的工厂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种实例对那个。
-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 建造者模式:复杂对象的创建与表示分离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
结构型模式
-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 装饰者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
- 享元模式: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
行为型模式
-
责任链模式
-
命令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消的操作
-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 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
中介者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
-
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 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
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
-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
访问者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是书上定义)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
- 开-闭原则:对拓展开发,对修改关闭
-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只负责一个任务功能
- 依赖倒置原则:上下层不应该相互依赖,两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细节依赖于抽象
- 接口隔离原则:接口中不存在派生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
- 里式替换原则:使用父类的地方一定能用派生类,子类不能重写父类非抽象方法。
- 迪米特法则:尽量不要让实体类之间建立直接调用,最好通过其友元来建立中转关系。
三、心得体会
//结合自己曾经的软件开发实践,思考用到了哪些原则或模式?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
这是leecode上得到一道题,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找到峰值元素并返回其索引。数组可能包含多个峰值,在这种情况下,返回 任何一个峰值 所在位置即可。在做题的时候我没有使用辅助函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PeakElement(vector<int>& nums) {
int n = nums.size();
int l = 0, r = n - 1;
if(n == 1||nums[0] > nums[1]){
//在峰值,直接输出
return 0;
}
if(nums[r - 1] < nums[r]){
//在峰值,直接输出
return r;
}
while(l < r){
int mid = (l + r + 1) / 2;
if(nums[mid - 1] < nums[mid] && nums[mid] > nums[mid + 1]){
//在峰值,直接输出
return mid;
}
else if(nums[mid] < nums[mid + 1]){
//峰底或者上升,往右一定有峰 //在峰低往两边都行,智慧得随便选择了一遍
l = mid;
}
else if(nums[mid] > nums[mid + 1]){
//下降峰,往左一定有峰
r = mid - 1;
}
}
return -1;
}
};
通过增加一个辅助函数,让函数的目标更清晰,代码编写也变得更加简洁。每个函数的职责更加单一,符合设计模式六大原则中的单一职责原则。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PeakElement(vector<int>& nums) {
int n = nums.size();
// 辅助函数,输入下标 i,返回一个二元组 (0/1, nums[i])
// 方便处理 nums[-1] 以及 nums[n] 的边界情况
auto get = [&](int i) -> pair<int, int> {
if (i == -1 || i == n) {
return {0, 0};
}
return {1, nums[i]};
};
int left = 0, right = n - 1, ans = -1;
while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if (get(mid - 1) < get(mid) && get(mid) > get(mid + 1)) {
ans = mid;
break;
}
if (get(mid) < get(mid + 1)) {
left = mid + 1;
}
else {
right = mid - 1;
}
}
return ans;
}
};
四、博文编辑界面截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