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指南:《Pod调度失效到Kubernetes调度器的底层逻辑重构》
2025-09-13 16:04 tlnshuju 阅读(12) 评论(0) 收藏 举报基于Kubernetes 1.26构建的混合云原生集群中,我们部署的金融交易微服务体系,对核心节点采用“CPU独占+内存预留”的资源保障策略,以应对每日早高峰的交易压力。然而某工作日早高峰前的集群扩容过程中,一批带有特定nodeSelector和resourceLimit标签的交易Pod突然全部陷入“Pending”状态,集群控制台明确提示“0/12 nodes are available”,但运维人员通过节点列表核查发现,符合标签选择器的节点共有6个,且实时资源监控材料呈现这些节点的CPU、内存使用率均稳定在60%以下,远未触及预设的资源上限。更反常的是,相同配置的Pod在其他时段部署时均能正常调度,仅在早高峰前30分钟的扩容窗口内必然出现挑战;将问题节点重启或清空现有Pod后重新调度,Pending状态可临时解除,但24小时后再次进入扩容窗口时,故障会精准复现。为定位问题根源,我们尝试替换调度器—当停用自定义调度器、启用Kubernetes默认调度器后,Pod调度恢复正常,这一现象初步将故障范围锁定在自定义调度器与集群状态的交互逻辑上,可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调度器日志还是apiserver日志,均未记录任何报错或异常堆栈信息,故障排查陷入“有现象、无痕迹”的僵局。
面对日志无异常的困境,我们开始从最直观的“资源不足”提示入手,放弃依赖常规监控平台的聚合数据,转而调取节点的cadvisor原生指标进行细粒度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常规监控显示节点资源充足,但问题发生时,6个目标节点的“allocatable”资源值存在明显异常波动—其中4个节点的“cpu.allocatable”在早高峰前15分钟会被临时扣减20%左右,导致实际可分配CPU资源低于Pod的request值。顺着这一线索追踪,我们发现波动与节点上运行的一个系统级DaemonSet密切相关:该DaemonSet负责节点的日志收集,配置的“resources.requests.cpu”为1核,但实际运行时,因依赖的内核日志模块加载存在2-3分钟延迟,启动初期会短暂占用3核CPU资源,触发Kubernetes的“资源超配保护机制”,节点自动下调allocatable值以避免资源耗尽。本以为找到问题根源的我们,立即移除了该DaemonSet并重新进行扩容测试,却发现Pod仍无法调度,这说明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