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入门

人民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下设五个兵种,分别是航空兵、防空兵、空降兵、地对空导弹兵以及通信、雷达、电子对抗、防化、技术侦察等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

中国空军成立后首次大型作战是在朝鲜战争中与美国空军的对抗,当时主要使用苏联提供的米格15战斗机。此后中国空军及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开始快速扩张,自行研发出多种国产的飞机及战斗机。中国空军在1990年代开始进行了现代化计划,并在21世纪加速进程,成功研发出第五代战斗机歼-20。其他新列装的飞机包括运20重型远程战略运输机、歼-16重型多用途战机、歼-11重型空优战斗机,以及各种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和其他装备。截至202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共有398,000多名人员与5,200多架军用飞机。

飞机

轰炸机

轰-6

H-6H
H-6M
H-6K 代号 战神
H-6N 代号 雷神

中型后掠翼喷气式战略轰炸机,其前型是苏联所授权生产的图-16轰炸机。
轰-6的主要用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核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现役唯一的战略轰炸机,预计将至少服役至2030年,甚至更久。

在核武器领域内,三位一体指一个国家同时拥有洲际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潜艇和战略轰炸机三种核武器打击方式的能力。

歼击机

  • 歼-5
  • 歼-6,歼-7,歼-8
  • 歼-10,歼-11
  • 歼-15,歼-16
  • 歼-20
  • 歼-35A

image

歼-15

歼-15(缩写:J-15;代号:飞鲨)是一款30吨级重型舰载第四代战斗机

15DH 电滑
15DT
15T

歼-20

  • J-20
  • 代号 威龙
  • 首飞 2011年1月11日
  • 外号:黑丝带(黑四代)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设计、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生产
  • 采用双发、鸭式气动布局、匿踪的设计
  • 总设计师:杨伟

2016年11月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度公开并进行双机飞行展示。
2017年7月30日,3架歼-20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上首次以战斗姿态公开。

歼-20是继美国F-22和F-35之后世界上第三款进入量产并服役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也是世界上首款拥有双座型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衍生型号:
歼-20A:改进基本型,其舱盖改成前翻盖,涵道侧面两个冷却液交换口被取消,空气动力学进行了整体优化,机身上的脊柱稍微凸起,与扁平的座舱盖融为一体。换装涡扇-15发动机,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
歼-20S:以歼-20A为基础改进的双座型。

歼-35A

  • J-35A
  • 代号 鹘鹰
  •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设计、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生产
  • 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单座、双发、翼身融合、双后掠外倾垂尾、全动平尾的正常式布局

2024年11月5日, 解放军空军于2024年珠海航展前夕,“首次展出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正式定型。意味着中国空军将同时拥有两款隐形战斗机:歼-20和歼-35A。这是继美国空军装备F-22和F-35之后,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11月12日,歼-35A正式亮相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在金湾机场上空进行了飞行展示。

珠海航展,即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全称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或珠海航展,创办于1996年,是中国由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集商贸性、专业性与学术交流、飞行表演于一体,迄今共成功举办十四届。

运输机

运-20

Y-20 代号 鲲鹏
首飞 2013年1月26日

直升机

直-20

Z-20 代号 神雕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
10吨级中型通用飞行器
2013年12月23日

衍生型号:
直-20T:突击型,加装了机身两侧短翼挂架,可以携带副油箱或反坦克导弹等武器,机头加装了专用光电跟踪和目标指示装置。
直-20J:海军型
直-20F:反潜型
直-20K:空军型
直-20KA:衍生自直-20K的突击型直升机
直-20KS:搜救型
直-20KS折叠型:具备尾梁和旋翼折叠功能,能通过运-20折叠空运
直-20武警型
直-20海警型
直-21攻击直升机改型

预警机

空警-2000(缩写:KJ-2000)是中国的空中预警机,基于伊尔-76飞行平台,是一款装备有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预警机。

空警-500也称为高新10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全天候、多传感器中型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主要承担空中警戒及指挥控制任务。 空警-50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的第三代预警机,是世界上首型采用数位阵列雷达技术的预警机。

空警-600(缩写:KJ-600)是由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设计制造的舰载固定翼空中预警机,预计将于2024年后被部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福建号航空母舰和004型航空母舰上。

坦克

ZTZ-99主战坦克,又称99式主战坦克,工程代号WZ-123

衍生型号:
ZTZ-99A,在2014年“和平使命-2014”联合军演中首次公开亮相。
ZTZ-99B

100坦克

火箭炮

PHL-191箱式火箭炮

无人机

导弹

霹雳系列空空导弹

红旗系列防空反导导弹

海红旗-9C
主要担负水面舰艇编队中程区域反导和防空任务,具备拦截来袭反舰导弹能力

红旗-19

红旗-20

红旗-22

红旗-26

红旗-29
2025九三阅兵亮相

鹰击系列反舰导弹

鹰击18反舰导弹(YJ-18,北约代号CH-SS-NX-13)
超音速飞航式反舰导弹

鹰击21反舰导弹(YJ-21)
空射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东风-4远程弹道导弹(DF-4,北约代号CSS-3)
由发射井发射,射程7,000公里,已退役。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DF-5,北约代号CSS-4)
1981年服役至今
由发射井发射,射程12,000公里;东风-5甲型的射程为14,000公里;东风-5乙/5丙型的射程为15,000-16,000公里。

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DF-17)
高超音速乘波体临近空间弹道导弹

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DF-26)
核常兼备,拥有对陆上重要目标或海上大中型舰船实施远程打击的能力;是继东风-21D后世界现役第二种大型中远程反舰弹道导弹。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DF-31,北约代号CSS-9)
由发射井或重型卡车发射,射程8,000公里;东风31甲型的射程为11,270公里;东风-31丙/甲改型的射程为12,000-13,000公里。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DF-41,北约代号CSS-X-10)
由发射井或重型卡车发射,射程14,000公里。

东风-61洲际弹道导弹

巨浪系列潜射弹道导弹

巨浪-3(JL-3,北约代号:CSS-NX-20)
第三代洲际潜射弹道导弹

惊雷系列空基远程导弹

惊雷-1

长剑系列巡航导弹

长剑-10(英文:CJ-10;北约代号:CH-SSC-9和CH-AS-5 Keystone)
亚音速中远程对地巡航导弹

长剑-20A

长剑-100(英文:CJ-100或DF-100;北约代号:CH-SSC-13 Splinter)
超音速巡航导弹,中国第三代巡航导弹

长剑-1000

其他常识

第四代战斗机

第四代战斗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继第三代战斗机出现及具备这个世代特征的战斗机。这代战斗机于1970年代中后期起陆续服役,而四代机与前代相比较大分别之处,包括重视机动性多于高速性能,并且大量应用电子科技提升飞行及作战性能。

四代机吸收了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三代机参与六日战争、越南战争及赎罪日战争期间,在多场空战中的使用经验,配合电子科技在1970年代的发展,涡扇引擎的实用化,复合材料的应用,还有局部采用隐身技术的尝试,使这代战斗机具备高推重比、采用电传飞控系统、重视机动性、配备可发现及追踪低空目标的多功能雷达,并成为第四代战斗机的特征。

这代机型在1980年代起活跃于多场战争,至2000年代仍是多数国家空军的主力,由于持续的升级改良,预期第四代战斗机可应用到2040年代。

四代半战斗机

四代半战斗机主要是指现役四代战斗机的升级型,在气动和隐身技术方面没有大改进,而是随着90年代电子芯片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对航电与其他电战系统进行了大幅升级,作为第五代战斗机全面服役前的过渡机种;虽说是性能低于第五代战斗机的过渡机种,但价格上比起昂贵的五代战机有优势,其中也有部分是研发时即采用四代半规格的新造战机。包含下列机型:

  • 歼-10B/C
  • 歼-11BG
  • 歼-15B
  • 歼-16

第五代战斗机

在科技上与前一代最大的差异就是低可侦测性技术的全方位运用。
4S标准:

  • Stealth(隐形)
  • 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
  • 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机动能力)
  •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级信息优势)

目前已经开始服役的、符合以上定义的第五代战斗机,包括

  •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生产的F-22猛禽战斗机及F-35闪电II战斗机
  • 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生产的歼-20
  • 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生产的苏-57战斗机

歼20设计简析

机头、进气道

歼20整个机头呈菱形,座舱盖为气泡式整体设计,并在其表面进行了金属镀膜处理。歼20的进气口与机身融合成梯形,在与机身结合部分为鼓包设计(DSI,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配合S型进气道能把发动机风扇叶片的反射完全遮挡住,最终使进入进气道的敌方雷达入射波在多次反射中大大的衰减。这是典型的隐形战斗机的设计,设计思路与F22相似,都是以降低雷达反射强度为出发点,同时有效的降低了座舱的光电辐射及凹腔效应。

imageimage

鸭翼

鸭翼是指设计在飞机前部的水平翼,又称为前翼,因早期鸭式飞机的前翼很像鸭子的蹼而得名。采用鸭翼的飞机设计叫做鸭式布局。鸭式布局的气动外形天生有增升的优势,相比传统常规布局的飞机,鸭翼在主翼前方产生的力矩都是正升力,可以缓解一部分发动机推力不足的损失。

中国歼-20战机的鸭翼曾经饱受诟病,不少人认为鸭翼设计会严重破坏战机的隐身性。

imageimage

机身方向

歼20翼身融合较好,整个机腹较平整光滑,所有武器均为内置弹仓挂载。机身上所有的舱门为锯齿状,能有效的降低舱门处雷达反射强度。

image

尾部方向

image

尾翼

歼20使用全动双垂尾。

垂直尾翼,简称垂尾。起保持飞机的航向平衡、稳定和操纵作用,原理与平尾相似。
垂直尾翼仅仅布置在飞机轴线的上部(因为在起飞着陆时,飞机头部上仰,尾部离地很近),而布置在机身下方的短尾翼称为“腹鳍”。
与平尾相同,垂尾翼面的前半部分通常是固定的,称垂直安定面;后半部分铰接在安定面后部,可操纵偏转,称方向舵。飞机对于航向操纵能力要求不高,即使在超音速飞机上也很少采用全动式垂直尾翼。
多数飞机只有一个垂尾,它位于飞机的对称面内。在一些多发动机的螺旋桨飞机上,为了提高垂尾效率,故意将垂尾放在螺旋桨后的高速气流中。为此将垂直尾翼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双垂尾型式中,常将两个垂尾布置在平尾两端,以提高平尾的效率。在超音速飞机上,由于机身比较粗大,为了保证飞机在高空高速飞行时仍有足够的航向稳定性,需要有很大的垂尾面积。如果采用双垂尾型式,可以降低垂尾高度,减小垂尾在侧滑时产生的滚转力矩。同时也可提高大迎角时的航向稳定性。

image

歼35A设计简析

参考资料

【博客】歼20,通往空中霸主之路

【博客】走近歼-20之一:“鸭翼”的秘密

【博客】别再看不起歼20的鸭翼布局,曾是无奈之举,今却是超越同行的关键

【博客】歼10单垂尾,歼20双垂尾,为什么先进战斗机都是双垂尾?

posted @ 2024-11-05 19:07  藤君  阅读(3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