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hat Linux和Ubuntu Server配置静态IP地址比较

[1]

http://www.liusuping.com/ubuntu-linux/redhat-ubuntu-linux-static-ip-setting.html

先看看Redhat下的静态IP地址设置

[root@linux-a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网卡IP配置文件
DEVICE=eth0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0.231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0.254

再看看Ubuntu下的静态IP地址设置

frankliu@ubuntu-sa:~$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配置文件地址与Redhat不同

# This file describes the network interfaces available on your system
# and how to activate them.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interfaces(5).

# The loopback network interface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 The primary network interface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0.80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0.2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都是linux系统但是网络设置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首先是配置文件不同,其次IP地址的参数也不同,另外Redhat参数是要大写的,而Ubuntu的参数是小写。

DNS的配置是一样的:

[root@linux-a ~]# cat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92.168.0.2

另外CentOS是从Redhat衍生出来的,因此IP地址的配置格式和Redhat一样。

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自:http://www.liusuping.com/ubuntu-linux/redhat-ubuntu-linux-static-ip-setting.html

[2]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hl=en&safe=active&q=red+hat+++etc++network+%E9%85%8D%E7%BD%AE&aq=f&aqi=&aql=&oq=

[3]

http://hi.baidu.com/sbuxmmm_2007/blog/item/ccf6593e5c4422fc828b13c3.html

如何在redhat 9下挂载usb cdrom 和u盘,移动硬盘
2008年07月22日 星期二 09:11 
  在Linux系统中,如果要使用硬盘、光盘、软盘或MO盘等存储设备,必须先进行挂装(Mount)。当存储设备挂装完成之后,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目录来进行访问了。挂装设备需要使用mount命令。执行这一命令,至少要先确定下列三种信息:
  1. 要挂装(Mount)对象的文件系统类型;
  2. 要挂装(Mount)对象的设备名称(/dev/????);
  3. 要将设备挂装(Mount)到哪一目录。
  一、获得系统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通过查看/proc/filesystems文件可以获得当前Linux系统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常用的文件系统有:
  
  文件系统名称
  说明
  vfat
  Windows常用的FAT32文件系统,兼容FAT 16的文件系统
  hpfs
  OS2文件系统
  ext3
  Linux文件系统
  iso9660
  光盘文件系统
  
  二、确定设备的名称
  在Linux系统中,设备名称通常都在/dev目录下。这些设备名称的命名都是有规则的。例如,/dev/hda1是一个设备名称,其中“hd”即Hard Disk(硬盘),代表IDE硬盘,“hd”也可以用“sd”代替,即SCSI Drive,代表SCSI硬盘;“a”则是代表第一个设备,通常PC机上可以连接4块IDE硬盘,所以IDE硬盘对应的设备名称分别为hda、hdb、hdc和hdd,同样,如果使用SCSI硬盘,则设备名称则为sda、sdb、……;此外,“1”代表hda的第一个硬盘分区,hda2代表hda的第二个分区,依此类推。
  通过查看/var/log/messages文件,可以找到Linux系统已辨认出来的设备代号。
  三、确定挂接点
  Linux系统中有一个/mnt目录,专门用作挂载点(Mount Point)目录。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设备挂装到此目录的的子目录中。
  例如,如要挂装下列5个设备,需要执行下列命令:
  
  设备
  挂装命令
  移动硬盘
  mount -t vfat /dev/sda /mnt/myhd
  光盘(IDE光驱)
  mount /mnt/cdrom
  软盘
  mount /mnt/floppy
  光盘(SCSI光驱)
  光盘文件系统
  
  四、挂装需要注意的问题
  1.执行mount命令时要先用pwd命令查看当前所在目录是否为挂载点,如果是,则mount(或umount)命令无法正常执行,会提提示“device busy”。
  2. 若想解挂装某个设备,需要使用umount命令。其语法为:umount 挂装点,例如umount /mnt/cdrom用于解挂装光盘(IDE光驱)。
   3.如果使用LINUX9 系统自动加载移动硬盘到设备,如果在vm上安装linux,加载完会有一个usb的标志,在vm状态栏,这样就可以自己mount了。
  如果不知道硬盘加载到哪个设备去了?可以参考下面:
  由于原来的
  使用U盘和USB硬盘的正确方法
  写得可能不大清楚使很多网友不知所措
  1. fdisk -l /dev/sd?
  或都直接这样也行
  fdisk -l /dev/sda
  fdisk -l /dev/sdb
  fdisk -l /dev/sdc
  一般USB U盘和硬盘的对应设备文件是/dev/sda /dev/sdb /dev/sdc
  2.
  执行完以上命令后,USB硬盘对应的设备文件是什么,
  如果没有任何信息显示你需要先执行以下这此命令
  cat /proc/scsi/scsi
  这个文件是否存在,和是否有usb-storage
  lsmod查看一下是否有usb-storage scsi_mod sd_mod
  没有就
  modprobe usb-storage
  modprobe scsi_mod
  modprobe sd_mod
  然后再试,就可以了
  3。
  例:设备文件是/dev/sdb
  mount -t vfat /dev/sdb /mnt/usbsdb
  来源:使用U盘和USB硬盘的正确方法2

[4]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q=redhat+%E6%8C%82%E8%BD%BD+USB%E5%85%89%E9%A9%B1&hl=en&safe=active&prmd=ivns&ei=7GSMTcPUOoqkvgPop-mcDQ&start=10&sa=N

http://www.opsers.org/2010_01_479.html

 redhat相关的网络配置文件详解
发表于419 天前 ⁄ Linux服务器 ⁄ 暂无评论 ⁄ 被围观 845 views+

在linux系统中,TCP/IP网络是通过若干个文本文件进行配置的,需要编辑这些文件来完成联网工作。系统中重要的有关网络配置文件为:

◆ /etc/sysconfig/network
◆ /etc/HOSTNAME
◆ /etc/hosts
◆ /etc/services
◆ /etc/host.conf
◆ /etc/nsswitch.conf
◆ /etc/resolv.conf
◆ /etc/rc.d/init.d/network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文件逐一讲述,这些文件都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进行修改,不用启动或者停止任何守护程序,更改会立刻生效(除了/etc/sysconfig/network)。另外,这些文件都支持由"#"开头的注释,每一个文件都有在UNIX手册页中的第5部分中有一项,可以用man命令来获取它们。

◆ /etc/sysconfig/network 网络设置
该文件用来指定服务器上的网络配置信息,包含了控制和网络有关的文件和守护程序的行为的参数。下面是一个例子文件:

NETWORKING=yes
HOSTNAME=machine1
GATEWAY=210.34.6.2
FORWARD_IPV4=yes
GATEWAYDEV=

其中,NETWORK=yes/no 表示网络是否被配置;
HOSTNAME=hostname hostname 表示服务器的主机名;
GATEWAY=gw-ip gw-ip 表示网络网关的IP地址;
FORWARD_IPV4=yes/no 是否开启IP转发功能;
GAREWAYDEV=gw-dev gw-dw 表示网关的设备名,如:eth0等;
为了和老的一些软件相兼容,"/etc/HOSTNAME"文件应该用和HOSTNAME=hostname相同的主机名。


◆ /etc/HOSTNAME 主机名

该文件包含了系统的主机名称,包括完全的域名,如:

192.168.0.1 machine1.domain machine1

这个文件是在启动时从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中的HOSTNAME行中得到的,用于在启动时设置系统的主机名。

◆ /etc/hosts IP地址和主机名的映射

/etc/hosts中包含了IP地址和主机名之间的映射,还包括主机名的别名,IP地址的设计使计算机容易识别,但对于人却很难记住它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建了/etc/hosts这个文件。下面是一个例子文件:

127.0.0.1 machine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92.168.1.100 machine7
192.168.1.101 otherpc otheralias

在这个例子中,本机名是machine1,otherpc还有别名otheralias,它可以指向otheralias。。一旦配置完机器的网络配置文件,应该重新启动网络以使修改生效,使用下面的命令来重新启动网络: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

/etc/hosts文件通常含有主机名、localhost和系统管理员经常使用的系统别名,有时候telnet到linux机器要等待很长时间,可以通过在"/etc/hosts"加入客户的机器的IP地址和主机名的匹配项,就可以减少登录等待时间。在没有域名服务器情况下,系统上的所有网络程序都通过查询该文件来解析对应于某个主机名的IP地址,否则,其他的主机名通常使用DNS来解决,DNS客户部分的配置在文件/etc/resolv.conf中。

◆ /etc/services

/etc/services中包含了服务名和端口号之间的映射,不少的系统程序要使用这个文件,下面是RedHat 安装时缺省的/etc/services中的前几行:

tcpmux 1/tcp # TCP port service multiplexer
echo 7/tcp
echo 7/udp
discard 9/tcp sink null
discard 9/udp sink null
systat 11/tcp users

最左边一列是主机服务名,中间一列是端口号,"/" 后面是端口类型,可以是TCP也可以是UDP。任何后面的列都是前面服务的别名。在这个文件中也存在着别名,它们出现在端口号后面,在上述例子中sink和null 都是discard服务的别名。


◆ /etc/host.conf 配置名字解析器

有两个文件声明系统到哪里寻找名字信息来配置UNIX名字解析器的库。文件/etc/host.conf由版本5的libc库所使用,而/etc/nsswitch.conf由版本6使用(glibc )。问题在于一些程序使用其中一个,而一些使用另一个,所以将两个文件都配置正确是必要的。

/etc/host.conf文件指定如何解析主机名,linux通过解析器库来获得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下面是RedHat安装后缺省的"/etc/host.conf"内容:

order hosts,bind
multi on

※"order " 指定主机名查询顺序,其参数为用逗号隔开的查找方法,支持的查找方法为bind、hosts和nis,分别代表DNS、/etc/hosts和NIS,这里规定先查询"/etc/hosts"文件然后再使用DNS来解析域名。
※"trim" 表明当通过DNS进行地址到主机名的转换时,域名将从主机名中被裁剪掉,trim可以被多个域包含多次,对/etc/hosts和NIS查询方法不起作用,注意在/etc/hosts和NIS表中主机名是被适当地(有或没有全域名)列出的。
※"multi" 指定是否"/etc/hosts"文件中指定的主机可以有多个地址,值为on表示允许,拥有多个IP地址的主机一般称为具有多个网络界面。
※"nospoof " 指是否允许对该服务器进行IP地址欺骗,值为on表示不允许,IP欺骗是一种攻击系统安全的手段,通过把IP地址伪装成别的计算机,来取得其它计算机的信任。
※"alert" 当nospoof指令为on时,alert控制欺骗的企图是否用syslog工具进行记录,值为on表示使用,缺省值为off。
※"rccorder" 如果被设置为on,所有的查询将被重新排序,所以在同一子网中的主机将首选被返回,缺省值为off。


◆ /etc/nsswitch.conf 配置名字解析器

/etc/nsswitch.conf文件是由S u n公司开发并用于管理系统中多个配置文件查找的顺序,它比/etc/host.conf文件提供了更多的功能。/etc/nsswitch.conf中的每一行或者是注释(以#号开头)或者是一个关键字后跟冒号和一系列要试用的有顺序的方法。每一个关键字是在/etc/目录可以被/etc/nsswitch.conf控制的/etc文件的名字。下面是可以被包含的关键字:

※aliases 邮件别名;
※passwd 系统用户;
※group 用户组;
※shadow 隐蔽口令;
※hosts 主机名和I P地址;
※networks 网络名和号;
※protocols 网络协议;
※services 端口号和服务名称;
※ethers 以太网号;
※rpc 远程进程调用的名称和号
※netgroup 网内组

下面也是可以包含的关键字:

※files 除了netgroup,对其他关键字都有效。在相应的/etc文件中寻找记录
※db 除了netgroup,对其他关键字都有效。在相应的/var/db数据库中寻找记录。对长文件很有效,如passwd文件已经超过500项。要从标准/etc文件中产生这些文件,应改变目录到/var/db并运行run命令
※compat 兼容性模式,对passwd、group和shadow文件有效。在本模式中,将先在对应的/etc文件中查找。如果想进行NIS查找,需要第一个值(用户名或组名)为加号( + ),后面跟对应数量的冒号( : ) ( /etc/passwd为6个, /etc/group为3个, /etc/shadow为8个)。如在/etc/passwd文件中,下面一行应被包含在文件尾: + : * : : : : :
※dns 只对hosts有意义。像在/etc/resolvconf配置的,在DNS中进行查找
※nis 对所有的关键字都有意义。如NIS是可以用的,在NIS服务器中查找
※[ STATUS = action ] 控制名字服务的行为。STATUS是SUCCESS(操作被成功执行)、NOTFOUND (记录没找到)、UNAVAIL (所选择的服务不可用)和TRYAGAIN (服务暂时不可用,请重试)中的一个。action是return (终止查找并返回当前状态)或continue (继续这一行的其他项)中的一个。如hosts: dns nis [NOTFOUND=return] files将会首先在DNS中,然后在NIS中查找主机名。只有当前两项都不可用时才使用文件/etc/hosts

◆ /etc/resolv.conf 配置DNS客户

文件/etc/resolv.conf配置DNS客户,它包含了主机的域名搜索顺序和DNS服务器的地址,每一行应包含一个关键字和一个或多个的由空格隔开的参数。下面是一个例子文件:

search mydom.edu.cn
nameserver 210.34.0.14
nameserver 210.34.0.2

合法的参数及其意义如下:

※nameserver 表明DNS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有很多行的nameserver,每一个带一个I P地址。在查询时就按nameserver在本文件中的顺序进行,且只有当第一个nameserver没有反应时才查询下面的nameserver.
※domain 声明主机的域名。很多程序用到它,如邮件系统;当为没有域名的主机进行DNS查询时,也要用到。如果没有域名,主机名将被使用,删除所有在第一个点( . )前面的内容。
※search 它的多个参数指明域名查询顺序。当要查询没有域名的主机,主机将在由search声明的域中分别查找。domain和search不能共存;如果同时存在,后面出现的将会被使用。
※sortlist 允许将得到域名结果进行特定的排序。它的参数为网络/掩码对,允许任意的排列顺序。Red Hat中没有提供缺省的/ e t c / r e s o l v. c o n f文件,它的内容是根据在安装时给出的选项动态创建的。

◆ /etc/init.d/network 主机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不像很多其他的UNIX和linux操作系统, Red Hat当前并不能自动地通过/etc/hostname和/etc/hosts文件来配置网络。为了改变主机缺省的IP地址,必须直接编辑/etc/init.d/network脚本使其反映正确的网络配置。这个文件包括了声明IP地址、掩码、网络、广播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变量。下面是这个文件中相应的部分:

IPADDR=192.168.1.100
NETMASK=255.255.255.0
BROADCAST=192.168.1.255

posted @ 2011-03-30 12:10  陳聽溪  阅读(45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