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K集中化日志解决方案——看这一篇全搞定

一、前言

在软件发开技术管理里有两个永恒经典的问题,适合我们初到一家软件企业或一家公司的科技团队,来判断自己该从哪里入手帮助整个团队提升科技水平和产能。问题一是“在我们团队里,只涉及一行代码的变更需要多久才能上线?”,问题二是“在我们团队里,定位一个线上问题需要多久?流程是什么?”。问题一关注的是“交付”,问题二关注的是“保障”。今天写这边文章跟大家聊聊有关问题二的故事。

不怕大家笑话,我最初的公司每个服务生产上就两台Tomcat。定位生产问题,就是连上一台机器,然后用使用 cd / tail / grep / sed / awk 等 Linux 脚本去日志里查找故障原因。如果发现不在这台机器上,就去另一台机器上查日志。(如果你现在的公司还是这样干,记住出去面试的时候也不要说是这样干,不然很容易由于你之前的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太low而把你pass掉)

但在应用服务器规模较大的场景中,此方法效率低下,面临问题包括日志量太大如何归档、文本搜索太慢怎么办、如何多维度查询。需要集中化的日志管理,所有服务器上的日志收集汇总。常见解决思路是建立集中式日志收集系统,将所有节点上的日志统一收集,管理,访问。一般大型系统是一个分布式部署的架构,不同的服务模块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问题出现时,大部分情况需要根据问题暴露的关键信息,定位到具体的服务器和服务模块,构建一套集中式日志系统,可以提高定位问题的效率。

以搜索引擎闻名世界的开源软件提供商-Elastic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日志收集以及展示的解决方案——ELK。是三个产品的首字母缩写,分别是ElasticSearch、Logstash 和 Kibana。

 

二、ELK简介

Logstash主要是用来负责搜集、分析、过滤日志的工具,支持大量的数据获取方式。一般工作方式为c/s架构,client端安装在需要收集日志的主机上,server端负责将收到的各节点日志进行过滤、修改等操作在一并发往elasticsearch上去。

ElasticSearch用来负责存储最终数据、建立索引和对外提供搜索日志的功能。它是个开源分布式搜索引擎,提供搜集、分析、存储数据三大功能。它的特点有:分布式,零配置,自动发现,索引自动分片,索引副本机制,restful风格接口,多数据源,自动搜索负载等。

Kibana是一个优秀的前端日志展示框架,它可以非常详细的将日志转化为各种图表,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数据可视化支持。

 

三、不同级别的ELK架构

1、入门级

 

这是最简单的ELK架构,这种架构下我们把 Logstash实例与Elasticsearch实例直接相连,主要就是图一个简单。我们的程序App将日志写入Log,然后Logstash将Log读出,进行过滤,写入Elasticsearch。最后浏览器访问Kibana,提供一个可视化输出。

入门级版本的缺点主要是两个

  • 在大并发情况下,日志传输峰值比较大。如果直接写入ES,ES的HTTP API处理能力有限,在日志写入频繁的情况下可能会超时、丢失,所以需要一个缓冲中间件。
  • 注意了,Logstash将Log读出、过滤、输出都是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的,这势必会造成服务器上占用系统资源较高,性能不佳,需要进行拆分。

于是我们作为公司最牛的架构师,提出了一个升级版的ELK架构,解决如上两个问题。

2、升级版

在这版中,加入一个缓冲中间件(消息队列)。另外对Logstash拆分为Shipper和Indexer。先说一下,LogStash自身没有什么角色,只是根据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配置给出不同的称呼而已。Shipper来进行日志收集,Indexer从缓冲中间件接收日志,过滤输出到Elasticsearch。具体如下图所示

 

大家会发现,早期的博客,都是推荐使用redis。因为这是ELK Stack 官网建议使用 Redis 来做消息队列,但是很多大佬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使用Kafka更加优秀。原因如下:

  • Redis无法保证消息的可靠性,这点Kafka可以做到
  • Kafka的吞吐量和集群模式都比Redis更优秀
  • Redis受限于机器内存,当内存达到Max,数据就会抛弃。当然,你可以说我们可以加大内存啊?但是,在Redis中内存越大,触发持久化的操作阻塞主线程的时间越长。相比之下,Kafka的数据是堆积在硬盘中,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这个升级版仍然存在缺陷:

  • Logstash Shipper是jvm跑的,非常占用JAVA内存! 。据《ELK系统使用filebeat替代logstash进行日志采集》这篇文章说明,8线程8GB内存下,Logstash常驻内存660M(JAVA)。因此,这么一个巨无霸部署在应用服务器端就不大合适了,我们需要一个更加轻量级的日志采集组件。
  • 上述架构如果部署成集群,所有业务放在一个大集群中相互影响。一个业务系统出问题了,就会拖垮整个日志系统。因此,需要进行业务隔离!

于是我们给我们在Elastic公司的朋友打了个电话,说明了他们这个集中型日志解决方案的弊端——太费CPU也就太费电。Elastic公司的朋友电话中告诉我们最近新研发了一个FileBeat,它是一个轻量级的日志收集处理工具(Agent),Filebeat占用资源少,适合于在各个服务器上搜集日志后传输给Logstash,官方也推荐此工具。

3、大师版

 

从上图可以看到,Elasticsearch根据业务部了3个集群,他们之间相互独立。避免出现,一个业务拖垮了Elasticsearch集群,整个日志系统就一起宕机的情况。而且,从运维角度来说,这种架构运维起来也更加方便。

这套架构的缺点在于对日志没有进行冷热分离。因为我们一般来说,一个月之内不排查的错误日志,那都是不重要的错误。以30天作为界限,区分冷热数据,可以大大的优化查询速度。

4、专家版

这一版,我们对数据进行冷热分离。每个业务准备两个Elasticsearch集群,可以理解为冷热集群。7天以内的数据,存入热集群,以SSD存储索引。超过7天,就进入冷集群,以SATA存储索引。这么一改动,性能又得到提升

 

四、ELK的工作原理

1、Filebeat工作原理

Filebeat由两个主要组件组成:prospectors 和 harvesters。这两个组件协同工作将文件变动发送到指定的输出中。

 

Harvester(收割机):负责读取单个文件内容。每个文件会启动一个Harvester,每个Harvester会逐行读取各个文件,并将文件内容发送到制定输出中。Harvester负责打开和关闭文件,意味在Harvester运行的时候,文件描述符处于打开状态,如果文件在收集中被重命名或者被删除,Filebeat会继续读取此文件。所以在Harvester关闭之前,磁盘不会被释放。默认情况filebeat会保持文件打开的状态,直到达到close_inactive(如果此选项开启,filebeat会在指定时间内将不再更新的文件句柄关闭,时间从harvester读取最后一行的时间开始计时。若文件句柄被关闭后,文件发生变化,则会启动一个新的harvester。关闭文件句柄的时间不取决于文件的修改时间,若此参数配置不当,则可能发生日志不实时的情况,由scan_frequency参数决定,默认10s。Harvester使用内部时间戳来记录文件最后被收集的时间。例如:设置5m,则在Harvester读取文件的最后一行之后,开始倒计时5分钟,若5分钟内文件无变化,则关闭文件句柄。默认5m)。

 

Prospector(勘测者):负责管理Harvester并找到所有读取源。

Prospector会找到/apps/logs/*目录下的所有info.log文件,并为每个文件启动一个Harvester。Prospector会检查每个文件,看Harvester是否已经启动,是否需要启动,或者文件是否可以忽略。若Harvester关闭,只有在文件大小发生变化的时候Prospector才会执行检查。只能检测本地的文件。

 

Filebeat如何记录文件状态:

将文件状态记录在文件中(默认在/var/lib/filebeat/registry)。此状态可以记住Harvester收集文件的偏移量。若连接不上输出设备,如ES等,filebeat会记录发送前的最后一行,并再可以连接的时候继续发送。Filebeat在运行的时候,Prospector状态会被记录在内存中。Filebeat重启的时候,利用registry记录的状态来进行重建,用来还原到重启之前的状态。每个Prospector会为每个找到的文件记录一个状态,对于每个文件,Filebeat存储唯一标识符以检测文件是否先前被收集。

 

Filebeat如何保证事件至少被输出一次:

Filebeat之所以能保证事件至少被传递到配置的输出一次,没有数据丢失,是因为filebeat将每个事件的传递状态保存在文件中。在未得到输出方确认时,filebeat会尝试一直发送,直到得到回应。若filebeat在传输过程中被关闭,则不会再关闭之前确认所有时事件。任何在filebeat关闭之前为确认的时间,都会在filebeat重启之后重新发送。这可确保至少发送一次,但有可能会重复。可通过设置shutdown_timeout 参数来设置关闭之前的等待事件回应的时间(默认禁用)。

2、Logstash工作原理

Logstash事件处理有三个阶段:inputs → filters → outputs。是一个接收,处理,转发日志的工具。支持系统日志,webserver日志,错误日志,应用日志,总之包括所有可以抛出来的日志类型。

 

Input:输入数据到logstash,一些常用的输入为:

file:从文件系统的文件中读取,类似于tail -f命令

syslog:在514端口上监听系统日志消息,并根据RFC3164标准进行解析

redis:从redis service中读取

beats:从filebeat中读取

Filters:数据中间处理,对数据进行操作。

 

一些常用的过滤器为:

grok:解析任意文本数据,Grok 是 Logstash 最重要的插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文本格式的字符串,转换成为具体的结构化的数据,配合正则表达式使用。内置120多个解析语法。(官方提供的grok表达式:https://github.com/logstash-plugins/logstash-patterns-core/tree/master/patterns

grok在线调试:https://grokdebug.herokuapp.com/)

mutate:对字段进行转换。例如对字段进行删除、替换、修改、重命名等。

drop:丢弃一部分events不进行处理。

clone:拷贝 event,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添加或移除字段。

geoip:添加地理信息(为前台kibana图形化展示使用)

 

Outputsoutputs是logstash处理管道的最末端组件。一个event可以在处理过程中经过多重输出,但是一旦所有的outputs都执行结束,这个event也就完成生命周期。一些常见的outputs为:

elasticsearch:可以高效的保存数据,并且能够方便和简单的进行查询。

file:将event数据保存到文件中。

graphite:将event数据发送到图形化组件中,一个很流行的开源存储图形化展示的组件。

3、Elasticsearch 基本原理

举个例子,现在我们要保存唐宋诗词,关系型数据库中我们们会怎么设计?诗词表我们可能的设计如下:

朝代

作者

标题

诗词全文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要根据朝代或者作者寻找诗,都很简单,比如“select 诗词全文 from 诗词表where作者=‘李白’”,如果数据很多,查询速度很慢,怎么办?我们可以在对应的查询字段上建立索引加速查询。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有个需求:要求找到包含“望”字的诗词怎么办?用

“select 诗词全文 from 诗词表 where 诗词全文 like‘%望%’”,这个意味着

要扫描库中的诗词全文字段,逐条比对,找出所有包含关键词“望”字的记录,。

基本上,数据库中一般的 SQL 优化手段都是用不上的。数量少,大概性能还能接受,如果数据量稍微大点,就完全无法接受了,更何况在互联网这种海量数据的情况下呢?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用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

比如现在有:

  蜀道难(唐)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静夜思(唐)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台望(唐)李隆基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鹤冲天(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些诗词都有望字,于是我们可以这么保存

序号

关键字

蜀道难

静夜思

春台望

鹤冲天

1

 

 

 

 

 

 

其实,上述诗词的中每个字都可以作为关键字,然后建立关键字和文档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标识关键字被哪些文档包含。

所以,倒排索引就是,将文档中包含的关键字全部提取处理,然后再将关键字和文档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起来,最后再对关键字本身做索引排序。用户在检索某一个关键字是,先对关键字的索引进行查找,再通过关键字与文档的对应关系找到所在文档。

Elasticsearch 索引是映射类型的容器。一个 Elasticsearch 索引非常像关系型世界的数据库,是独立的大量文档集合。

  当然在底层,肯定用到了倒排索引,最基本的结构就是“keyword”和“PostingList”,Posting list就是一个 int的数组,存储了所有符合某个 term的文档 id。

  另外,这个倒排索引相比特定词项出现过的文档列表,会包含更多其它信息。

  它会保存每一个词项出现过的文档总数,在对应的文档中一个具体词项出现的总次数,词项在文档中的顺序,每个文档的长度,所有文档的平均长度等等相关信息。

 

作者:谭文涛    2021-12-31

posted @ 2022-01-04 09:31  谭文涛博士  阅读(271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