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一些基础性知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c44c880101agmf.html
UIView的基础知识
Cocoa的MVC架构分析
在Cocoa框架中:
所有的控件、窗口等都继承自 UIView,对应MVC中的 V。UIView及其子类主要负责UI的实现,而UIView所产生的事件都可以采用委托的方式,交给UIViewController实现。对于不同的UIView,都有相应的UIViewController 对应MVC中的C。比如在iPhone OS上常用的UITableView,它所对应的Controller就是UITableViewController。至于MVC中的M,那需要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来实现了。
下面看一下一个自定义UIView的架构是怎么样的。这之前要认识一下Objective-C中的几个重要的关键字。
@interface 定义一个类,这个很容易和Java中的interface混淆。
@protocol 定义一个协议,我跟喜欢把它理解成一个接口,相当于Java中的interface。
Objective-C只支持单继承,但可以实现多个协议(接口),语法如下:
@interface Child : Parent { //成员变量定义 } //成员方法,类方法,属性定义 @end
有了以上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来定义自己的UIView了。
首先是定义一个UIView的子类。
@interface MyUIView : UIView { //定义一些控件 id delegate; //这个定义会在后面的解释,它是一个协议,用来实现委托。 } //定义一些控件设置方法 @property id delegate; //定义一个属性,可以用来进行get set操作 @end
然后定义一个Protocol,按照Cocoa的习惯,一般它以delegate结尾,熟悉C#的同学应该知道它的意义。其实不论是接口,委托,还是回调函数,本质上都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定义了一个操作契约,然后由用户自己来实现它的具体内容。
@protocol MyUIViewDelegate //这里只需要声明方法 - (void)func1 - (int)func2:(int)arg @end
完成以上两步之后就需要设计自己的UIViewController了。一般简单的做法,可以让这个Controller来实现上面定义的MyUIViewDelegate。在Cocoa框架中,很多控件和它的Controller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interface MyUIViewController : UIViewController { //成员变量 } //成员方法,类方法,属性 @end
定义都完成了,到这里其实还看不出这三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那接下来就要看看,MyUIView和MyUIViewController的具体实现了。
首先是MyUIView的实现代码,假设在MyUIView在发生某个事件后会调用doSometing方法。
- (void)doSomething { if( delegate != nil ) //这里的delegate就是UIView定义时候的一个委托对象 { [delegate func1]; //[]表示对一个对象发消息,如果在Java中会写成delegate.func1() } }
上面的代码中 nil 相当于 Java中的 null,这里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如果delegate委托对象不为空,则调用相应的方法,但是这个委托对象的方法在哪里实现呢。可以看一下MyUIViewController的定义,它实现了MyUIViewDelegate。所以这个方法当然是由它来实现。代码如下
- (id)init { MyUIView *myView = [[MyUIView alloc] init]; //对MyUIView进行初始化 myView.delegate = self; //将MyUIViewController自己的实例作为委托对象 self.view = myView; } - (void)func1 { //具体实现,可以加入Model相关的代码 }
这么一来整个,整个代码的线路就明白了。
1.MyUIViewController初始化
2.MyUIViewController初始化时初始化MyUIView,并且将自己作为委托对象赋值给MyUIView
3.MyUIView发生事件,调用(回调)委托对象的方法,其实就是调用MyUIViewController的方法。
在Cocoa框架中:
所有的控件、窗口等都继承自 UIView,对应MVC中的 V。UIView及其子类主要负责UI的实现,而UIView所产生的事件都可以采用委托的方式,交给UIViewController实现。对于不同的UIView,都有相应的UIViewController 对应MVC中的C。比如在iPhone OS上常用的UITableView,它所对应的Controller就是UITableViewController。至于MVC中的M,那需要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来实现了。
下面看一下一个自定义UIView的架构是怎么样的。这之前要认识一下Objective-C中的几个重要的关键字。
@interface 定义一个类,这个很容易和Java中的interface混淆。
@protocol 定义一个协议,我跟喜欢把它理解成一个接口,相当于Java中的interface。
Objective-C只支持单继承,但可以实现多个协议(接口),语法如下:
@interface Child : Parent { //成员变量定义 } //成员方法,类方法,属性定义 @end
有了以上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来定义自己的UIView了。
首先是定义一个UIView的子类。
@interface MyUIView : UIView { //定义一些控件 id delegate; //这个定义会在后面的解释,它是一个协议,用来实现委托。 } //定义一些控件设置方法 @property id delegate; //定义一个属性,可以用来进行get set操作 @end
然后定义一个Protocol,按照Cocoa的习惯,一般它以delegate结尾,熟悉C#的同学应该知道它的意义。其实不论是接口,委托,还是回调函数,本质上都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定义了一个操作契约,然后由用户自己来实现它的具体内容。
@protocol MyUIViewDelegate //这里只需要声明方法 - (void)func1 - (int)func2:(int)arg @end
完成以上两步之后就需要设计自己的UIViewController了。一般简单的做法,可以让这个Controller来实现上面定义的MyUIViewDelegate。在Cocoa框架中,很多控件和它的Controller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interface MyUIViewController : UIViewController { //成员变量 } //成员方法,类方法,属性 @end
定义都完成了,到这里其实还看不出这三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那接下来就要看看,MyUIView和MyUIViewController的具体实现了。
首先是MyUIView的实现代码,假设在MyUIView在发生某个事件后会调用doSometing方法。
- (void)doSomething { if( delegate != nil ) //这里的delegate就是UIView定义时候的一个委托对象 { [delegate func1]; //[]表示对一个对象发消息,如果在Java中会写成delegate.func1() } }
上面的代码中 nil 相当于 Java中的 null,这里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如果delegate委托对象不为空,则调用相应的方法,但是这个委托对象的方法在哪里实现呢。可以看一下MyUIViewController的定义,它实现了MyUIViewDelegate。所以这个方法当然是由它来实现。代码如下
- (id)init { MyUIView *myView = [[MyUIView alloc] init]; //对MyUIView进行初始化 myView.delegate = self; //将MyUIViewController自己的实例作为委托对象 self.view = myView; } - (void)func1 { //具体实现,可以加入Model相关的代码 }
这么一来整个,整个代码的线路就明白了。
1.MyUIViewController初始化
2.MyUIViewController初始化时初始化MyUIView,并且将自己作为委托对象赋值给MyUIView
3.MyUIView发生事件,调用(回调)委托对象的方法,其实就是调用MyUIViewController的方法。
模型 视图 控制器(MVC)
MVC模式将应用程序中的对象设定为三种角色:模型角色(Model)、视图角色(View)和控制器角色(Controller)。
模型对象(Model)表示数据。例如,在iPhone自带的通讯录应用中,联系人是模型对象,在一个绘画应用中,圆形、矩形是模型对象。
视图对象(View)负责显示数据,比如UILabel可以显示文本、UIImageView可以显示图片,也会支持用户对数据的编辑操作,例如UITextField可以支持用户输入。
控制器对象(Controller)介于模型和视图之间。
在我们接下来要创建的项目中,当用户点击按钮后,触发更新操作,控制器对象将会从文本输入框中获取输入的文字内容,并把文字存放在一个字符串中,然后再把文本显示框的内容更新成格式化好的内容。
MVC模式将应用程序中的对象设定为三种角色:模型角色(Model)、视图角色(View)和控制器角色(Controller)。
模型对象(Model)表示数据。例如,在iPhone自带的通讯录应用中,联系人是模型对象,在一个绘画应用中,圆形、矩形是模型对象。
视图对象(View)负责显示数据,比如UILabel可以显示文本、UIImageView可以显示图片,也会支持用户对数据的编辑操作,例如UITextField可以支持用户输入。
控制器对象(Controller)介于模型和视图之间。
在我们接下来要创建的项目中,当用户点击按钮后,触发更新操作,控制器对象将会从文本输入框中获取输入的文字内容,并把文字存放在一个字符串中,然后再把文本显示框的内容更新成格式化好的内容。
在iphone里你看到的,摸到的,都是UIView,所以UIView在iphone开发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图和窗口展示了应用的用户界面,同时负责界面的交互。UIKit和其他系统框架提供了很多视图,你可以就地使用而几乎不需要修改。当你需要展示的内容与标准视图允许的有很大的差别时,你也可以定义自己的视图。
不管你是使用系统的视图还是创建自己的视图,你需要理解UIView和UIWindow类所提供的基本结构。这些类提供了复杂的方法来管理视图的布局和展示。理解这些方法的工作非常重要,使你在应用发生改变时可以确认视图有合适的行为。
视图架构
大部分你想要可视化操作都是由视图对象-即UIView类的实例-来进行的。一个视图对象定义了一个屏幕上的一个矩形区域,同时处理该区域的绘制和触屏事件。一个视图也可以作为其他视图的父视图,同时决定着这些子视图的位置和大小。UIView类做了大量的工作去管理这些内部视图的关系,但是需要的时候你也可以定制默认的行为。
视图与层联合起来处理着视图内容的解释和动画过渡。每个UIKit框架里的视图都被一个层对象支持(通常是一个CALayer类的实例),它管理管理着后台的视图存储和处理视图相关的动画。然而,当你需要对视图的解释和动画行为有更多的控制权时,你可以使用层。
为了理解视图和层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例子。应用中的视图包括了一个window(同时也是一个视图),一个通用的表现得像一个容器视图的UIView对象,一个图像视图,一个控制显示用的工具条,和一个工具条按钮(它本身不是一个视图但是在内部管理着一个视图)。(注意这个应用包含了一个额外的图像视图,它是用来实现动画的)。为了简化,同时因为这个视图通常是被隐藏的,所以没把它包含在下面的图中。每个视图都有一个相应的层对象,它可以通过视图礶r属性被访问。(因为工具条按钮不是一个视图,你不能直接访问它的层对象。)
iphone 程序view的流程
由init、loadView、viewDidLoad、viewDidUnload、dealloc的关系说起
init方法
在init方法中实例化必要的对象(遵从LazyLoad思想)
init方法中初始化ViewController本身
loadView方法
当view需要被展示而它却是nil时,viewController会调用该方法。不要直接调用该方法。
如果手工维护views,必须重载重写该方法
如果使用IB维护views,必须不能重载重写该方法
loadView和IB构建view
你在控制器中实现了loadView方法,那么你可能会在应用运行的某个时候被内存管理控制调用。 如果设备内存不足的时候, view 控制器会收到didReceiveMemoryWarning的消息。 默认的实现是检查当前控制器的view是否在使用。 如果它的view不在当前正在使用的view hierarchy里面,且你的控制器实现了loadView方法,那么这个view将被release, loadView方法将被再次调用来创建一个新的view。
viewDidLoad方法
viewDidLoad 此方法只有当view从nib文件初始化的时候才被调用。
重载重写该方法以进一步定制view
在iPhone OS 3.0及之后的版本中,还应该重载重写viewDidUnload来释放对view的任何索引
viewDidLoad后调用数据Model
viewDidUnload方法
当系统内存吃紧的时候会调用该方法(注:viewController没有被dealloc)
内存吃紧时,在iPhone OS 3.0之前didReceiveMemoryWarning是释放无用内存的唯一方式,但是OS 3.0及以后viewDidUnload方法是更好的方式
在该方法中将所有IBOutlet(无论是property还是实例变量)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在该方法中释放其他与view有关的对象、其他在运行时创建(但非系统必须)的对象、在viewDidLoad中被创建的对象、缓存数据等 release对象后,将对象置为nil(IBOutlet只需要将其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一般认为viewDidUnload是viewDidLoad的镜像,因为当view被重新请求时,viewDidLoad还会重新被执行
viewDidUnload中被release的对象必须是很容易被重新创建的对象(比如在viewDidLoad或其他方法中创建的对象),不要release用户数据或其他很难被重新创建的对象
dealloc方法
viewDidUnload和dealloc方法没有关联,dealloc还是继续做它该做的事情。
文章二:
viewDidUnload
该方法在收到内存警告,同时该视图并不在当前界面显示时候会被调用,此时该 controller 的 view 已经被释放并赋值为 nil。
接下来你要做的是
把实例变量的子视图释放(IBOulet 的,以及自己添加的)
其他实例变量,比如之前在 -viewDidLoaded 中实例的数据数组、http 请求释放掉
因为当该 viewController 再次被激活准备显示时(比如 navigationControler 返回到上一级),vc 发现自己的 view 为空后会重复之前的流程直到把 view 给创建起来。若没将自己额外添加的子视图,各种类实例变量释放,这里便会重新再次创建
由init、loadView、viewDidLoad、viewDidUnload、dealloc的关系说起
init方法
在init方法中实例化必要的对象(遵从LazyLoad思想)
init方法中初始化ViewController本身
loadView方法
当view需要被展示而它却是nil时,viewController会调用该方法。不要直接调用该方法。
如果手工维护views,必须重载重写该方法
如果使用IB维护views,必须不能重载重写该方法
loadView和IB构建view
你在控制器中实现了loadView方法,那么你可能会在应用运行的某个时候被内存管理控制调用。 如果设备内存不足的时候, view 控制器会收到didReceiveMemoryWarning的消息。 默认的实现是检查当前控制器的view是否在使用。 如果它的view不在当前正在使用的view hierarchy里面,且你的控制器实现了loadView方法,那么这个view将被release, loadView方法将被再次调用来创建一个新的view。
viewDidLoad方法
viewDidLoad 此方法只有当view从nib文件初始化的时候才被调用。
重载重写该方法以进一步定制view
在iPhone OS 3.0及之后的版本中,还应该重载重写viewDidUnload来释放对view的任何索引
viewDidLoad后调用数据Model
viewDidUnload方法
当系统内存吃紧的时候会调用该方法(注:viewController没有被dealloc)
内存吃紧时,在iPhone OS 3.0之前didReceiveMemoryWarning是释放无用内存的唯一方式,但是OS 3.0及以后viewDidUnload方法是更好的方式
在该方法中将所有IBOutlet(无论是property还是实例变量)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在该方法中释放其他与view有关的对象、其他在运行时创建(但非系统必须)的对象、在viewDidLoad中被创建的对象、缓存数据等 release对象后,将对象置为nil(IBOutlet只需要将其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一般认为viewDidUnload是viewDidLoad的镜像,因为当view被重新请求时,viewDidLoad还会重新被执行
viewDidUnload中被release的对象必须是很容易被重新创建的对象(比如在viewDidLoad或其他方法中创建的对象),不要release用户数据或其他很难被重新创建的对象
dealloc方法
viewDidUnload和dealloc方法没有关联,dealloc还是继续做它该做的事情。
文章二:
viewDidUnload
该方法在收到内存警告,同时该视图并不在当前界面显示时候会被调用,此时该 controller 的 view 已经被释放并赋值为 nil。
接下来你要做的是
把实例变量的子视图释放(IBOulet 的,以及自己添加的)
其他实例变量,比如之前在 -viewDidLoaded 中实例的数据数组、http 请求释放掉
因为当该 viewController 再次被激活准备显示时(比如 navigationControler 返回到上一级),vc 发现自己的 view 为空后会重复之前的流程直到把 view 给创建起来。若没将自己额外添加的子视图,各种类实例变量释放,这里便会重新再次创建
窗口(UIWindow)
视图(UIView)是应用和用户的视觉交互的主要场所,它也承担了接收手势并且做出响应的任务。
窗口(UIWindow)和网页视图(UIWebView)
窗口是视图的一个子类。窗口的主要功能:一是提供一个区域来显示视图,二是将事件(event)分发给视图(请参考本节的小知识来了解iOS中的事件分发机制)。一个应用通常只有一个窗口,但也有例外,比如在一个iPhone应用中加载一个电影播放器,这个应用本身有一个窗口,而电影播放器还有另一个窗口。
小知识:iOS中的事件类型和分发
iOS设备上有很多硬件能够因用户的行为而产生数据,包括触摸屏、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当原始数据产生后,系统的一些框架会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封装,并作为事件传递给正在运行的应用来进行处理。
当应用收到一个事件后,会先将其放在事件队列(event queue)当中。应用的singleton从事件队列中取出一个事件并分发给关键窗口(key window)来处理。
如果这个事件是一个触摸事件的话,那么窗口会将事件按照视图层次传递到最上层(用户可见)的视图对象,这个传递顺序叫做响应链(responder chain)向下顺序。响应链最下层(也是视图最上层)的视图对象如果不能处理这个事件,那么响应链的上一级的视图将得到这个事件并尝试处理这个事件,如果不能处理的话就继续向上传递,直到找到能处理该事件的对象为止。
如果这个事件不是一个触摸事件,那么事件的分发机制有所不同,在此不做介绍。
视图(UIView)是应用和用户的视觉交互的主要场所,它也承担了接收手势并且做出响应的任务。
窗口(UIWindow)和网页视图(UIWebView)
窗口是视图的一个子类。窗口的主要功能:一是提供一个区域来显示视图,二是将事件(event)分发给视图(请参考本节的小知识来了解iOS中的事件分发机制)。一个应用通常只有一个窗口,但也有例外,比如在一个iPhone应用中加载一个电影播放器,这个应用本身有一个窗口,而电影播放器还有另一个窗口。
小知识:iOS中的事件类型和分发
iOS设备上有很多硬件能够因用户的行为而产生数据,包括触摸屏、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当原始数据产生后,系统的一些框架会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封装,并作为事件传递给正在运行的应用来进行处理。
当应用收到一个事件后,会先将其放在事件队列(event queue)当中。应用的singleton从事件队列中取出一个事件并分发给关键窗口(key window)来处理。
如果这个事件是一个触摸事件的话,那么窗口会将事件按照视图层次传递到最上层(用户可见)的视图对象,这个传递顺序叫做响应链(responder chain)向下顺序。响应链最下层(也是视图最上层)的视图对象如果不能处理这个事件,那么响应链的上一级的视图将得到这个事件并尝试处理这个事件,如果不能处理的话就继续向上传递,直到找到能处理该事件的对象为止。
如果这个事件不是一个触摸事件,那么事件的分发机制有所不同,在此不做介绍。
iphone--UIViewController与UIView的关系
UIViewController和Uiview是两个不同的类
UIViewController是视图控制器
而UIView是视图
也就是说,UIViewController是控制UIView的。
你也可以认为UIViewController就是一个相框
而UIView就是一个相片
相框可以随时随地的拿走这个相片而换另外一张相片
或者在这张相片上加一个新的相片。而相片
却不能操纵相框的。
UIView工作在第一线,向用户展示表现的内容,并接受用户的交互。UIViewController相当于导演,按照计划编排属下的UIView以何种形式展现,其中包含一些花哨的技巧,如翻转、淡入淡出等。
UIVewController的另一个功能是处理用户交互操作,注意这里我说的是"处理",当然UIViewController本身是不知道用户交互的,这就需要UIView将用户的交互操作(例如:touchesBegintouchesMoved)传递上来。一般常用的两种方法完成这种传递:
1、[self nextResponder] touchesBegin:touches...
2、使用Notification
不管以何种方式,如果UIViewController得到了用户的输入,那么它应该对UIView做些改变以响应用户的输入,这里要注意UIViewController应该只改变UIView的表现,而不应该处理其它事情,
更多的操作通过Delegate来进行,关于Delegate的应用场合下次讲解消息的传递方式中一起阐述。
UIView是一个视图,UIViewController是一个控制器,每一个viewController管理着一个view
UIView的一些基本方法理解:loadView、viewDidLoad、viewDidUnload、viewWillAppear、viewWillDisappear
经常使用UIView以及它的子类,一般对于init:,viewDidLoad:,dealloc:等方法应该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
对于其它几个基本方法就不那么常用了,为了更好地编程使用这些方法,在此集中收集整理一下各方法调用的时机和作用:
init:方法
在init方法中实例化必要的对象(遵从LazyLoad思想)
init方法中初始化ViewController本身
loadView:方法
这是当没有正在使用nib视图页面,子类将会创建自己的自定义视图层。绝不能直接调用。
如果手工维护views,必须重载重写该方法。
当view需要被展示而它却是nil时,viewController会调用该方法。
loadView和IB构建view
你在控制器中实现了loadView方法,那么你可能会在应用运行的某个时候被内存管理控制调用。 如果设备内存不足的时候, view 控制器会收到didReceiveMemoryWarning的消息。 默认的实现是检查当前控制器的view是否在使用。 如果它的view不在当前正在使用的view hierarchy里面,且你的控制器实现了loadView方法,那么这个view将被release, loadView方法将被再次调用来创建一个新的view。
viewDidLoad:方法
在视图加载后被调用:
如果是在代码中创建的视图加载器,他将会在loadView方法后被调用;
如果是从nib视图页面输出,他将会在视图设置好后后被调用。
重载重写该方法以进一步定制view
在iPhone OS 3.0及之后的版本中,还应该重载重写viewDidUnload来释放对view的任何索引
viewDidLoad后调用数据Model
viewDidUnload:方法
当系统内存吃紧的时候会调用该方法(注:viewController没有被dealloc)
内存吃紧时,在iPhone OS 3.0之前didReceiveMemoryWarning是释放无用内存的唯一方式,但是OS 3.0及以后viewDidUnload方法是更好的方式
在该方法中将所有IBOutlet(无论是property还是实例变量)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在该方法中释放其他与view有关的对象、其他在运行时创建(但非系统必须)的对象、在viewDidLoad中被创建的对象、缓存数据等 release对象后,将对象置为nil(IBOutlet只需要将其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一般认为viewDidUnload是viewDidLoad的镜像,因为当view被重新请求时,viewDidLoad还会重新被执行
viewDidUnload中被release的对象必须是很容易被重新创建的对象(比如在viewDidLoad或其他方法中创建的对象),不要release用户数据或其他很难被重新创建的对象
dealloc:方法
viewDidUnload和dealloc方法没有关联,dealloc还是继续做它该做的事情
viewWillAppear: 方法
Called when the view is about to made visible. Default does nothing
视图即将可见时调用。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viewDidAppear:
Called when the view has been fully transitioned onto the screen. Default does nothing
视图已完全过渡到屏幕上时调用
viewWillDisappear:
Called when the view is dismissed, covered or otherwise hidden. Default does nothing
视图被驳回时调用,覆盖或以其他方式隐藏。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viewDidDisappear:
Called after the view was dismissed, covered or otherwise hidden. Default does nothing
视图被驳回后调用,覆盖或以其他方式隐藏。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经常使用UIView以及它的子类,一般对于init:,viewDidLoad:,dealloc:等方法应该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
对于其它几个基本方法就不那么常用了,为了更好地编程使用这些方法,在此集中收集整理一下各方法调用的时机和作用:
init:方法
在init方法中实例化必要的对象(遵从LazyLoad思想)
init方法中初始化ViewController本身
loadView:方法
这是当没有正在使用nib视图页面,子类将会创建自己的自定义视图层。绝不能直接调用。
如果手工维护views,必须重载重写该方法。
当view需要被展示而它却是nil时,viewController会调用该方法。
loadView和IB构建view
你在控制器中实现了loadView方法,那么你可能会在应用运行的某个时候被内存管理控制调用。 如果设备内存不足的时候, view 控制器会收到didReceiveMemoryWarning的消息。 默认的实现是检查当前控制器的view是否在使用。 如果它的view不在当前正在使用的view hierarchy里面,且你的控制器实现了loadView方法,那么这个view将被release, loadView方法将被再次调用来创建一个新的view。
viewDidLoad:方法
在视图加载后被调用:
如果是在代码中创建的视图加载器,他将会在loadView方法后被调用;
如果是从nib视图页面输出,他将会在视图设置好后后被调用。
重载重写该方法以进一步定制view
在iPhone OS 3.0及之后的版本中,还应该重载重写viewDidUnload来释放对view的任何索引
viewDidLoad后调用数据Model
viewDidUnload:方法
当系统内存吃紧的时候会调用该方法(注:viewController没有被dealloc)
内存吃紧时,在iPhone OS 3.0之前didReceiveMemoryWarning是释放无用内存的唯一方式,但是OS 3.0及以后viewDidUnload方法是更好的方式
在该方法中将所有IBOutlet(无论是property还是实例变量)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在该方法中释放其他与view有关的对象、其他在运行时创建(但非系统必须)的对象、在viewDidLoad中被创建的对象、缓存数据等 release对象后,将对象置为nil(IBOutlet只需要将其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一般认为viewDidUnload是viewDidLoad的镜像,因为当view被重新请求时,viewDidLoad还会重新被执行
viewDidUnload中被release的对象必须是很容易被重新创建的对象(比如在viewDidLoad或其他方法中创建的对象),不要release用户数据或其他很难被重新创建的对象
dealloc:方法
viewDidUnload和dealloc方法没有关联,dealloc还是继续做它该做的事情
viewWillAppear: 方法
Called when the view is about to made visible. Default does nothing
视图即将可见时调用。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viewDidAppear:
Called when the view has been fully transitioned onto the screen. Default does nothing
视图已完全过渡到屏幕上时调用
viewWillDisappear:
Called when the view is dismissed, covered or otherwise hidden. Default does nothing
视图被驳回时调用,覆盖或以其他方式隐藏。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viewDidDisappear:
Called after the view was dismissed, covered or otherwise hidden. Default does nothing
视图被驳回后调用,覆盖或以其他方式隐藏。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UIView翻转效果实现
新建一个view-based模板工程,在ViewController文件中添加下面的代码,即可实现翻转效果;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需要翻转的视图
UIView *parentView = [[UIView alloc] initWithFrame:CGRectMake(0, 150, 320, 200)];
parentView.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yellowColor];
parentView.tag = 1000;
[self.view addSubview:parentView];
}
//需要在h头文件声明下面的动作响应函数
//在xib文件中添加一个button,其响应函数为下面的函数
//运行程序后,点击button就看到翻转效果
-(IBAction)ActionFanzhuan{
//获取当前画图的设备上下文
CGContextRef context = UIGraphicsGetCurrentContext();
//开始准备动画
[UIView beginAnimations:nil context:context];
//设置动画曲线,翻译不准,见苹果官方文档
[UIView setAnimationCurve:UIViewAnimationCurveEaseInOut];
//设置动画持续时间
[UIView setAnimationDuration:1.0];
//因为没给viewController类添加成员变量,所以用下面方法得到viewDidLoad添加的子视图
UIView *parentView = [self.view viewWithTag:1000];
//设置动画效果
[UIView setAnimationTransition: UIViewAnimationTransitionCurlDown forView:parentView cache:YES]; //从上向下
// [UIView setAnimationTransition: UIViewAnimationTransitionCurlUp forView:parentView cache:YES]; //从下向上
// [UIView setAnimationTransition: UIViewAnimationTransitionFlipFromLeft forView:parentView cache:YES]; //从左向右
// [UIView setAnimationTransition: UIViewAnimationTransitionFlipFromRight forView:parentView cache:YES];//从右向左
//设置动画委托
[UIView setAnimationDelegate:self];
//当动画执行结束,执行animationFinished方法
[UIView setAnimationDidStopSelector:@selector(animationFinished:)];
//提交动画
[UIView commitAnimations];
}
//动画效果执行完毕
- (void) animationFinished: (id) sender{
NSLog(@"animationFinished !");
}
运行程序,点击按钮,就能看到动画效果了。
新建一个view-based模板工程,在ViewController文件中添加下面的代码,即可实现翻转效果;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需要翻转的视图
UIView *parentView = [[UIView alloc] initWithFrame:CGRectMake(0, 150, 320, 200)];
parentView.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yellowColor];
parentView.tag = 1000;
[self.view addSubview:parentView];
}
//需要在h头文件声明下面的动作响应函数
//在xib文件中添加一个button,其响应函数为下面的函数
//运行程序后,点击button就看到翻转效果
-(IBAction)ActionFanzhuan{
//获取当前画图的设备上下文
CGContextRef context = UIGraphicsGetCurrentContext();
//开始准备动画
[UIView beginAnimations:nil context:context];
//设置动画曲线,翻译不准,见苹果官方文档
[UIView setAnimationCurve:UIViewAnimationCurveEaseInOut];
//设置动画持续时间
[UIView setAnimationDuration:1.0];
//因为没给viewController类添加成员变量,所以用下面方法得到viewDidLoad添加的子视图
UIView *parentView = [self.view viewWithTag:1000];
//设置动画效果
[UIView setAnimationTransition: UIViewAnimationTransitionCurlDown forView:parentView cache:YES]; //从上向下
// [UIView setAnimationTransition: UIViewAnimationTransitionCurlUp forView:parentView cache:YES]; //从下向上
// [UIView setAnimationTransition: UIViewAnimationTransitionFlipFromLeft forView:parentView cache:YES]; //从左向右
// [UIView setAnimationTransition: UIViewAnimationTransitionFlipFromRight forView:parentView cache:YES];//从右向左
//设置动画委托
[UIView setAnimationDelegate:self];
//当动画执行结束,执行animationFinished方法
[UIView setAnimationDidStopSelector:@selector(animationFinished:)];
//提交动画
[UIView commitAnimations];
}
//动画效果执行完毕
- (void) animationFinished: (id) sender{
NSLog(@"animationFinished !");
}
运行程序,点击按钮,就能看到动画效果了。
UIView与CALayer的区别?
1.UIView是iOS系统中界面元素的基础,所有的界面元素都继承自它。它本身完全是由CoreAnimation来实现的(Mac下似乎不是这样)。它真正的绘图部分,是由一个叫CALayer(Core Animation Layer)的类来管理。UIView本身,更像是一个CALayer的管理器,访问它的跟绘图和跟坐标有关的属性,例如frame,bounds等等,实际上内部都是在访问它所包含的CALayer的相关属性。
2.UIView有个layer属性,可以返回它的主CALayer实例,UIView有一个layerClass方法,返回主layer所使用的类,UIView的子类,可以通过重载这个方法,来让UIView使用不同的CALayer来显示,例如通过
1
- (class) layerClass {
2
return ([CAEAGLLayer class]);
3
}
使某个UIView的子类使用GL来进行绘制。
3.UIView的CALayer类似UIView的子View树形结构,也可以向它的layer上添加子layer,来完成某些特殊的表示。例如下面的代码
1
grayCover = [[CALayer alloc] init];
2
grayCover.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blackColor] colorWithAlphaComponent:0.2] CGColor];
3
[self.layer addSubLayer: grayCover];
会在目标View上敷上一层黑色的透明薄膜。
4.UIView的layer树形在系统内部,被系统维护着三份copy(这段理解有点吃不准)。
第一份,逻辑树,就是代码里可以操纵的,例如更改layer的属性等等就在这一份。
第二份,动画树,这是一个中间层,系统正在这一层上更改属性,进行各种渲染操作。
第三份,显示树,这棵树的内容是当前正被显示在屏幕上的内容。
这三棵树的逻辑结构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有各自的属性。
5.动画的运作
UIView的主layer以外(我觉得是这样),对它的subLayer,也就是子layer的属性进行更改,系统将自动进行动画生成,动画持续时间有个缺省时间,个人感觉大概是0.5秒。在动画时间里,系统自动判定哪些属性更改了,自动对更改的属性进行动画插值,生成中间帧然后连续显示产生动画效果。
6.坐标系系统(对position和anchorPoint的关系还是犯晕)
CALayer的坐标系系统和UIView有点不一样,它多了一个叫anchorPoint的属性,它使用CGPoint结构,但是值域是0~1,也就是按照比例来设置。这个点是各种图形变换的坐标原点,同时会更改layer的position的位置,它的缺省值是{0.5, 0.5},也就是在layer的中央。
某layer.anchorPoint = CGPointMake(0.f, 0.f);
如果这么设置,layer的左上角就会被挪到原来的中间的位置,
加上这样一句就好了
某layer.position = CGPointMake(0.f, 0.f);
7.真实例子的分析
这是iphone上iBook翻页的效果,假设每一页都是一个UIView,我觉得一个页面是贴了俩个Layer,文字Layer显示正面的内容,背面layer用文字layer的快照做affine翻转,贴在文字layer的后面。因为Layer可以设置显示阴影,也许后面的阴影效果没有使用单独的一个layer来显示。至于这个曲面效果,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结果,估计是使用了GL的曲面绘图?
8.最后一个
layer可以设置圆角显示,例如UIButton的效果,也可以设置阴影显示,但是如果layer树中的某个layer设置了圆角,树中所有layer的阴影效果都将显示不了了。如果既想有圆角又想要阴影,好像只能做两个重叠的UIView,一个的layer显示圆角,一个的layer显示阴影.....
1.UIView是iOS系统中界面元素的基础,所有的界面元素都继承自它。它本身完全是由CoreAnimation来实现的(Mac下似乎不是这样)。它真正的绘图部分,是由一个叫CALayer(Core Animation Layer)的类来管理。UIView本身,更像是一个CALayer的管理器,访问它的跟绘图和跟坐标有关的属性,例如frame,bounds等等,实际上内部都是在访问它所包含的CALayer的相关属性。
2.UIView有个layer属性,可以返回它的主CALayer实例,UIView有一个layerClass方法,返回主layer所使用的类,UIView的子类,可以通过重载这个方法,来让UIView使用不同的CALayer来显示,例如通过
1
- (class) layerClass {
2
return ([CAEAGLLayer class]);
3
}
使某个UIView的子类使用GL来进行绘制。
3.UIView的CALayer类似UIView的子View树形结构,也可以向它的layer上添加子layer,来完成某些特殊的表示。例如下面的代码
1
grayCover = [[CALayer alloc] init];
2
grayCover.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blackColor] colorWithAlphaComponent:0.2] CGColor];
3
[self.layer addSubLayer: grayCover];
会在目标View上敷上一层黑色的透明薄膜。
4.UIView的layer树形在系统内部,被系统维护着三份copy(这段理解有点吃不准)。
第一份,逻辑树,就是代码里可以操纵的,例如更改layer的属性等等就在这一份。
第二份,动画树,这是一个中间层,系统正在这一层上更改属性,进行各种渲染操作。
第三份,显示树,这棵树的内容是当前正被显示在屏幕上的内容。
这三棵树的逻辑结构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有各自的属性。
5.动画的运作
UIView的主layer以外(我觉得是这样),对它的subLayer,也就是子layer的属性进行更改,系统将自动进行动画生成,动画持续时间有个缺省时间,个人感觉大概是0.5秒。在动画时间里,系统自动判定哪些属性更改了,自动对更改的属性进行动画插值,生成中间帧然后连续显示产生动画效果。
6.坐标系系统(对position和anchorPoint的关系还是犯晕)
CALayer的坐标系系统和UIView有点不一样,它多了一个叫anchorPoint的属性,它使用CGPoint结构,但是值域是0~1,也就是按照比例来设置。这个点是各种图形变换的坐标原点,同时会更改layer的position的位置,它的缺省值是{0.5, 0.5},也就是在layer的中央。
某layer.anchorPoint = CGPointMake(0.f, 0.f);
如果这么设置,layer的左上角就会被挪到原来的中间的位置,
加上这样一句就好了
某layer.position = CGPointMake(0.f, 0.f);
7.真实例子的分析
这是iphone上iBook翻页的效果,假设每一页都是一个UIView,我觉得一个页面是贴了俩个Layer,文字Layer显示正面的内容,背面layer用文字layer的快照做affine翻转,贴在文字layer的后面。因为Layer可以设置显示阴影,也许后面的阴影效果没有使用单独的一个layer来显示。至于这个曲面效果,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结果,估计是使用了GL的曲面绘图?
8.最后一个
layer可以设置圆角显示,例如UIButton的效果,也可以设置阴影显示,但是如果layer树中的某个layer设置了圆角,树中所有layer的阴影效果都将显示不了了。如果既想有圆角又想要阴影,好像只能做两个重叠的UIView,一个的layer显示圆角,一个的layer显示阴影.....
什么是CALayer?
CALayer(这里简单地称其为层)。
首先要说的是CALayers 是屏幕上的一个具有可见内容的矩形区域,每个UIView都有一个根CALayer,
其所有的绘制(视觉效果)都是在这个layer上进行的。
UILabel* lable = [[UILabel alloc]initWithFrame:CGRectMake(0, 0, 100, 30)];
lable.text = @"test";
[self.view addSubview: lable];
lable.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clearColor];
[lable release];
// 设定CALayer
self.view.layer.backgroundColor =[UIColor orangeColor].CGColor;
self.view.layer.cornerRadius =20.0;
self.view.layer.frame = CGRectInset(self.view.layer.frame, 20, 20);
请注意,我创建的UILable始终随着UIView的根CALayer的缩放而改变位置。)
其次,CALayer的可以影响其外观的特性有:
另外,你可以直接使用CALayer,也可以使用其子类,如CAGradientLayer,CATextLayer, CAShapeLayer等等。
示例
首先在Xcode中创建一个View-based App,CALayer是属于QuartzCore framework的,所以需要引入QuartzCore framework,另外在程序中包括QuartzCore.h。
第一个例子是创建一个带圆角的层,在你的ViewController中的ViewDidLoad中加入下面代码:
// Import QuartzCore.h at the top of the file
#import
// Uncomment viewDidLoad and add the following lines
self.view.layer.backgroundColor =[UIColor orangeColor].CGColor;
self.view.layer.cornerRadius =20.0;
self.view.layer.frame = CGRectInset(self.view.layer.frame, 20, 20);
然后添加一个带阴影效果的子层,加入下列代码:
CALayer *sublayer = [CALayer layer];
sublayer.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blueColor].CGColor;
sublayer.shadowOffset = CGSizeMake(0, 3);
sublayer.shadowRadius = 5.0;
sublayer.shadowColor = [UIColor blackColor].CGColor;
sublayer.shadowOpacity = 0.8;
sublayer.frame = CGRectMake(30, 30, 128, 192);
[self.view.layer addSublayer:sublayer];
为子层增加内容(图片),你还可以设置层的边框,代码如下:
sublayer.contents =(id)[UIImage imageNamed:@"BattleMapSplashScreen.png"].CGImage;
sublayer.borderColor =[UIColor blackColor].CGColor;
sublayer.borderWidth =2.0;
如果你希望子层也是圆角怎么办?你可能说很容易设置cornerRadius属性就行。实际上你即算是设置了cornerRadius属性,图片仍然不会显示圆角。你还需要设置masksToBounds为YES。但是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是这样,这个层的阴影显示就没有了。简单的实现方法如下(通过两个层来实现):
CALayer *sublayer =[CALayer layer];
sublayer.backgroundColor =[UIColor blueColor].CGColor;
sublayer.shadowOffset = CGSizeMake(0, 3);
sublayer.shadowRadius =5.0;
sublayer.shadowColor =[UIColor blackColor].CGColor;
sublayer.shadowOpacity =0.8;
sublayer.frame = CGRectMake(30, 30, 128, 192);
sublayer.borderColor =[UIColor blackColor].CGColor;
sublayer.borderWidth =2.0;
sublayer.cornerRadius =10.0;
[self.view.layer addSublayer:sublayer];
CALayer *imageLayer =[CALayer layer];
imageLayer.frame = sublayer.bounds;
imageLayer.cornerRadius =10.0;
imageLayer.contents =(id)[UIImage imageNamed:@"BattleMapSplashScreen.png"].CGImage;
imageLayer.masksToBounds =YES;
[sublayer addSublayer:imageLayer];
最后,还介绍一下自绘图型的实现,其要点是要设置所绘制层的delegate。比如在我们的例子中使用ViewController作为delegate,那么就需要在ViewController中实现drawLayer:inContext方法,对层进行绘制工作。另外,还需要调用setNeedsDisplay,来通知层需要进行绘制了,于是层才会通过对delegate的drawLayer:inContext方法进行调用。
代码如下:
void MyDrawColoredPattern (void*info, CGContextRef context){
CGColorRef dotColor =[UIColor colorWithHue:0 saturation:0 brightness:0.07 alpha:1.0].CGColor;
CGColorRef shadowColor =[UIColor colorWithRed:1 green:1 blue:1 alpha:0.1].CGColor;
CGContextSetFillColorWithColor(context, dotColor);
CGContextSetShadowWithColor(context, CGSizeMake(0, 1), 1, shadowColor);
CGContextAddArc(context, 3, 3, 4, 0, radians(360), 0);
CGContextFillPath(context);
CGContextAddArc(context, 16, 16, 4, 0, radians(360), 0);
CGContextFillPath(context);
}
-(void)drawLayer:(CALayer *)layer inContext:(CGContextRef)context {
CGColorRef bgColor =[UIColor colorWithHue:0.6 saturation:1.0 brightness:1.0 alpha:1.0].CGColor;
CGContextSetFillColorWithColor(context, bgColor);
CGContextFillRect(context, layer.bounds);
staticconst CGPatternCallbacks callbacks ={0, &MyDrawColoredPattern, NULL};
CGContextSaveGState(context);
CGColorSpaceRef patternSpace = CGColorSpaceCreatePattern(NULL);
CGContextSetFillColorSpace(context, patternSpace);
还需要注意,radians是一个自定义函数:
static inline double radians (double degrees) { return degrees * M_PI/180; }
效果如下:
CALayer(这里简单地称其为层)。
首先要说的是CALayers 是屏幕上的一个具有可见内容的矩形区域,每个UIView都有一个根CALayer,
其所有的绘制(视觉效果)都是在这个layer上进行的。
UILabel* lable = [[UILabel alloc]initWithFrame:CGRectMake(0, 0, 100, 30)];
lable.text = @"test";
[self.view addSubview: lable];
lable.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clearColor];
[lable release];
// 设定CALayer
self.view.layer.backgroundColor =[UIColor orangeColor].CGColor;
self.view.layer.cornerRadius =20.0;
self.view.layer.frame = CGRectInset(self.view.layer.frame, 20, 20);
请注意,我创建的UILable始终随着UIView的根CALayer的缩放而改变位置。)
其次,CALayer的可以影响其外观的特性有:
Core Graphics绘制的内容)是否使用圆角是否使用阴影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CALayer的大部分属性都可以用来实现动画效果。 另外,你可以直接使用CALayer,也可以使用其子类,如CAGradientLayer,CATextLayer, CAShapeLayer等等。
示例
首先在Xcode中创建一个View-based App,CALayer是属于QuartzCore framework的,所以需要引入QuartzCore framework,另外在程序中包括QuartzCore.h。
第一个例子是创建一个带圆角的层,在你的ViewController中的ViewDidLoad中加入下面代码:
// Import QuartzCore.h at the top of the file
#import
// Uncomment viewDidLoad and add the following lines
self.view.layer.backgroundColor =[UIColor orangeColor].CGColor;
self.view.layer.cornerRadius =20.0;
self.view.layer.frame = CGRectInset(self.view.layer.frame, 20, 20);
然后添加一个带阴影效果的子层,加入下列代码:
CALayer *sublayer = [CALayer layer];
sublayer.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blueColor].CGColor;
sublayer.shadowOffset = CGSizeMake(0, 3);
sublayer.shadowRadius = 5.0;
sublayer.shadowColor = [UIColor blackColor].CGColor;
sublayer.shadowOpacity = 0.8;
sublayer.frame = CGRectMake(30, 30, 128, 192);
[self.view.layer addSublayer:sublayer];
为子层增加内容(图片),你还可以设置层的边框,代码如下:
sublayer.contents =(id)[UIImage imageNamed:@"BattleMapSplashScreen.png"].CGImage;
sublayer.borderColor =[UIColor blackColor].CGColor;
sublayer.borderWidth =2.0;
如果你希望子层也是圆角怎么办?你可能说很容易设置cornerRadius属性就行。实际上你即算是设置了cornerRadius属性,图片仍然不会显示圆角。你还需要设置masksToBounds为YES。但是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是这样,这个层的阴影显示就没有了。简单的实现方法如下(通过两个层来实现):
CALayer *sublayer =[CALayer layer];
sublayer.backgroundColor =[UIColor blueColor].CGColor;
sublayer.shadowOffset = CGSizeMake(0, 3);
sublayer.shadowRadius =5.0;
sublayer.shadowColor =[UIColor blackColor].CGColor;
sublayer.shadowOpacity =0.8;
sublayer.frame = CGRectMake(30, 30, 128, 192);
sublayer.borderColor =[UIColor blackColor].CGColor;
sublayer.borderWidth =2.0;
sublayer.cornerRadius =10.0;
[self.view.layer addSublayer:sublayer];
CALayer *imageLayer =[CALayer layer];
imageLayer.frame = sublayer.bounds;
imageLayer.cornerRadius =10.0;
imageLayer.contents =(id)[UIImage imageNamed:@"BattleMapSplashScreen.png"].CGImage;
imageLayer.masksToBounds =YES;
[sublayer addSublayer:imageLayer];
最后,还介绍一下自绘图型的实现,其要点是要设置所绘制层的delegate。比如在我们的例子中使用ViewController作为delegate,那么就需要在ViewController中实现drawLayer:inContext方法,对层进行绘制工作。另外,还需要调用setNeedsDisplay,来通知层需要进行绘制了,于是层才会通过对delegate的drawLayer:inContext方法进行调用。
代码如下:
void MyDrawColoredPattern (void*info, CGContextRef context){
CGColorRef dotColor =[UIColor colorWithHue:0 saturation:0 brightness:0.07 alpha:1.0].CGColor;
CGColorRef shadowColor =[UIColor colorWithRed:1 green:1 blue:1 alpha:0.1].CGColor;
CGContextSetFillColorWithColor(context, dotColor);
CGContextSetShadowWithColor(context, CGSizeMake(0, 1), 1, shadowColor);
CGContextAddArc(context, 3, 3, 4, 0, radians(360), 0);
CGContextFillPath(context);
CGContextAddArc(context, 16, 16, 4, 0, radians(360), 0);
CGContextFillPath(context);
}
-(void)drawLayer:(CALayer *)layer inContext:(CGContextRef)context {
CGColorRef bgColor =[UIColor colorWithHue:0.6 saturation:1.0 brightness:1.0 alpha:1.0].CGColor;
CGContextSetFillColorWithColor(context, bgColor);
CGContextFillRect(context, layer.bounds);
staticconst CGPatternCallbacks callbacks ={0, &MyDrawColoredPattern, NULL};
CGContextSaveGState(context);
CGColorSpaceRef patternSpace = CGColorSpaceCreatePattern(NULL);
CGContextSetFillColorSpace(context, patternSpace);
还需要注意,radians是一个自定义函数:
static inline double radians (double degrees) { return degrees * M_PI/180; }
效果如下:
CALayer 这个类么,和UIView有什么区别和联系?Layer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答:就是层啊,这个层你随便控制他的大小,旋转,角度,坐标变化或者内容之类的信息,这些变化还可以通过动画表现出来。
UIView所有你能看到的显示的内容,后面都有一个Layer。
UIView 的animation我觉得是一种简化,实质还是调用的CALayer。
Core Animation绘图的基础是“层”,叫做CALayer。你可以在View中设置层,层中可以放置更多的层。
每个层都可以设定单独的动作,还可以给上一级的层设置动作,下一级的层就可以跟着上一层进行动作。
CALayer是为更好实现View的动画,比如你想View消失时做成玻璃破碎的效果,
就可以在View的CALayer上密密麻麻排一层N个小的子CALayer,设置每个CALayer的落下动画,用View就比较不合适。
一个UIView包含CALayer树,CALayer是一个数据模型,包含了一些用于显示的对象,但本身不用于显示。
答:就是层啊,这个层你随便控制他的大小,旋转,角度,坐标变化或者内容之类的信息,这些变化还可以通过动画表现出来。
UIView所有你能看到的显示的内容,后面都有一个Layer。
UIView 的animation我觉得是一种简化,实质还是调用的CALayer。
Core Animation绘图的基础是“层”,叫做CALayer。你可以在View中设置层,层中可以放置更多的层。
每个层都可以设定单独的动作,还可以给上一级的层设置动作,下一级的层就可以跟着上一层进行动作。
CALayer是为更好实现View的动画,比如你想View消失时做成玻璃破碎的效果,
就可以在View的CALayer上密密麻麻排一层N个小的子CALayer,设置每个CALayer的落下动画,用View就比较不合适。
一个UIView包含CALayer树,CALayer是一个数据模型,包含了一些用于显示的对象,但本身不用于显示。
CALayer就是层,这个层你随便控制他的大小,旋转,角度,坐标变化或者内容之类的信息,这些变化还可以通过动画表现出来。UIView所有你能看到的显示的内容,后面都有一个Layer。下面来自定义添加一个CALayer。
CALayer *layer = [[CALayer alloc]init];//定义一个layer
CGRect aa = CGRectMake(10, 30, 240,240);//设置该layer的坐标和大小
layer.frame = aa;
UIColor *c = [UIColor redColor];
[layersetBackgroundColor:(c.CGColor)];//设置该layer的背景,因为layersetBackgroundColor用到的是CGColor所以要进行一次转换
[self.view.layer insertSublayer:layeratIndex:0];//在self view中添加该layer
CALayer *layer = [[CALayer alloc]init];//定义一个layer
CGRect aa = CGRectMake(10, 30, 240,240);//设置该layer的坐标和大小
layer.frame = aa;
UIColor *c = [UIColor redColor];
[layersetBackgroundColor:(c.CGColor)];//设置该layer的背景,因为layersetBackgroundColor用到的是CGColor所以要进行一次转换
[self.view.layer insertSublayer:layeratIndex:0];//在self view中添加该layer
|
||
|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