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个人总结
2012年即将过去,2012年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从物质和精神上开始独立。同时这一年也是我思想转变最大的一年,我开始从单纯向丰富社会阅历的转变。这一年有好多值得回忆的人或事,作一个回顾与总结,好让自己更加明确自己所走的道路。
一、入职之前的事情
2012年春节过的很愉快,也很快。来到学校,马上准备去深圳T公司实习了。早在找到工作之后,我的思想也就发生了改变,我认为大学的时光剩下不多了,该好好玩玩了,也就那样随便过到了三月底。来到公司实习,先是入职的培训,讲些“如何成为职业人”等之类的课程,然后晚上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现在想想,哪些课程作用并不是特别大,虚的很。倒是我们校招这一批的同学关系都处理得非常融洽,课程学习给我的成长是:了解了一些人际交往说话方面的技巧,自己的那些单纯的想法也在慢慢转变。后来分别去了生产线了解TE的生产测试流程,去技术支持了解网络组网,解决客诉方面的问题。在这里我的网络方面的知识得到了提高,了解了公司的生产流程等业务。然后去了研发中心,公司叫几个工程师给我们作普及些产品开发的知识的培训,包括公司软件开发流程,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流程,公司产品知识,软硬件实用基础知识等。我的感觉是很多东西听起来不错,但是听了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了解一下而已。
一个多月后,实习结束了,我返回学校开始毕业设计。在我们返校前,研发的大牛们给我们列了一些学习的书籍,如《Linux内核实现》、《Unix网络编程卷》、《802.11无线网络权威指南》等,推荐我们回学校后自己看看,我一本都没碰过,想法很简单:大学里剩下的时光好好玩下。然后开始搞毕设,搞的是单片机方面的电子称重系统的CAN总线通信,后来加上了单片机网络通信,我当时认为公司做网络那块的,我这毕业也要搞点沾边的来研究研究,好好熟悉下网络这一块。就这样一直焊硬件,编程调试,搞了一个多月,算是完成了,然后就是答辩,办理毕业手续。在毕设这段时间,我都是按照软件工程的一套方法来开发,撰写文档,模块化设计,确实对架构设计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大学生活的总结
1、学校课程学习方面
四年的大学生活也没好好总结下,借这次一起回忆下。我在大学里学的东西比较杂,java语言,C语言,C++都开过,然后是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J2EE之类的课程。在课程方面我表现得中规中矩,属于乖孩子那种,不怎么逃课,没挂过课,但学得不是太拔尖,都是了解一点。
2、社团活动方面
大一还是比较活跃,参加了新闻中心,武术协会等学生组织,在这一年在各种活动与游戏中,我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认识了许多朋友。大一也尝试着搞各种销售活动,如电脑装机,电话卡销售等,这些活动基本是自己做校内代理,拉到客户后提些成,这些活动到后来都不了了之,我总结了下,没搞起来的经验是:
①时间投入不多,又要搞课业,又搞业务的,如果能够专注点就好些; ②没有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利润不高; ③以个人在单打独斗,没有充分组织起团队的力量。 总之,从这些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感觉有些成就感。3、自我学习方面
大二泡图书馆越来越多,看各种书,小说,历史,名人传记等,为通过英语四六级,每天早上起来读英语;中午午睡起来后听一段voa英语听力,因为刚睡醒反正没啥效率,就听一段英语来过渡吧。其他时间看课程的内容,完成一些小程序或者课本作业,课文内容温习。 大三接触了软件工程,开始对这方面感兴趣,喜欢画系统图,画流程图来思考问题,尝试着用系统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然后是定制时间管理的日程表,像软件工程项目甘特图任务一样,给自己每天的时间写在纸上安排好,并引入里程碑的概念,在完成任务后给自己一些奖励。这些学习做法虽然都是生硬地炮制软件工程的思想,但目的是达到了,即提高个人每日的学习效率,提升个人时间管理能力。
4、项目及实习方面
大二暑假跟着计科院的老师做医院相关的项目,软件与硬件结合,开发语言C#,团队内五六个人,几个个大三的带着我们做,从需求分析到设计,我们都是从头开始做,在那两个月时间里,我从零开始学习底层CAN协议,学会了如何将提供的底层驱动和上层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同时也了解了软件开发的一般流程,及团队协作方面的知识。 大三暑假由于担心未来的就业,报了一个嵌入式培训班,系统学习了C语言知识,数据结构,Linux相关的知识,那时确实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编程能力。但是现在想想,那时花那么多钱去培训是不值得的,如果自制能力强,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自学。
5、自身习惯的提升
①坚持
我从大二开始,和我那室友,每晚都到操场跑步,除了下雨天或其他特殊情况,每天都坚持。我的想法是能够锻炼下身体,运动运动,到了后来,有时不下去都觉得憋的慌,仿佛成了习惯。
②速战速决
我从小就有拖拉的习惯,可能是在搞时间管理那会,就开始觉得拖拉的做事习惯并不好,并不断改善,到后来。那事老师布置作业(两个星期后交),我都会第一个星期搞定,后面一个星期留作缓冲时间,我觉得这个习惯非常好用,能很好地提高做事和学习效率。
③想到就要做
每个人都想改变,但很多时候都没有下那第一步。从大一快结束时,我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应该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了,那时起,我开始坚持规律的作息,坚持每天早起早读,坚持每天晚上跑步。我觉得当时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立即做,而不是等到下学期开始时执行,不管什么时候,想到就要做。
④从微小的改变开始
我在学习英语四级时,很郁闷自己总是做不好听力,那时,我就开始苦练听力,每天听voa,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在午睡后就听一段,我的目标很简单,坚持听上一个学期,其他都不管了。在潜移默化中,我的听力得到提高,我不看结果,而专注在一个学期的听听力的过程中,因为我知道每天都在微小地改变。
总之,大学的时光过去了:它给了我太多的记忆与成长,我会好好走好下面的路。
三、公司的工作与生活
七月份,我来到公司,头两个星期是例行的入职培训,倒是徐老师的特别授课方式让我们都感觉很轻松,这段时间过得轻松而愉快。很快进入研发,导师罗工带我和另一个新进的,开始的一个月在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如看《网络协议详解卷》,学习Linux基础、链表操作等,当时刚刚毕业,家里人叫我回去做饮食生意,但我自己喜欢的是软件这一块,依然来到深圳。我当时是比较迷茫的,他给了我引导,他告诉我说:“要有你的职业计划,你三年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有你清晰的认识,你可以现在没有,但一年你需要明确了。”感谢罗工的指导。在这半年来,我主要接触了goAhead服务器,iptables,路由等网络相关的技术,其它都是做OEM的定制,这里我想说下自己入职这半年来的一些印象深刻的感想。
1,不要期望你的公司有多么完美
刚来公司那会,对工作有各种幻想,比如公司多么多么好等,随着在研发呆的时间越来越长,公司的各种坑爹让我感到很不爽,具体我不说了。我突然想到公司和人仿佛是一样的,人无完人,难道公司不是一样的吗?
2,从个人走向团体
进公司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参与项目后(多人合作),我觉得特别痛苦,因为我在学校总结的那套完全就是没效果了,比如我想急于完成一个任务,我交给测试的,测试的说等几天再测,我只能等;找市场要需求,等着定制软件,他说,等流程通过,我也只能等。在团队协作中,我的个人时间管理的方式,提高效率的方法一点也没办法体现,我开始意识到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我专注与自己的软件开发这一块,我能够自我掌控,除此以外,我无能为力,只能加强沟通与协作,我更加明白应该专注于个人的影响圈,真正关注自己能够把控的。
3,迷茫与发力
在公司呆了大约4、5个月后,我开始觉得自己仿佛没有了学生时的激情,做的事情都是按部就班,我自己觉得都没啥效率,有时候都迷茫了,都不知道接下来的上班时间要干啥,也是不是打打酱油,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觉得这种工作方式不是我想的那样。我开始思考原因:工作周而复始,产生厌倦感;个人觉得自我在团队的力量太弱小,无法决定什么,索性放弃,随着大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做一种东西做得太久了。思想是要改变的,我也想改变,我认为任何事情,只要积极应对,就有解决方案。我的解决方案是:
①让技术交流占用我的时间,我个人是喜欢技术交流和分享的,平时多和组内的其他人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有技术去研究了,也没时间去迷茫了; ②让老大知道我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寻找经验丰富的人寻找思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③找到自己真正能够把控的事情来做,人活在世,不就是为那一丁点的成就感吗,自己去找成就感,我决定在组内小范围进行技术的邮件交流,一来能够分享自己的知识,二来通过别人的学习或反馈来获得自己的成就感,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创造自己的影响力。4,待遇与组织心理
我提的待遇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特别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本来就身无分文,你再少给我点,我当然不爽啦。我们同事间会经常讨论自己的待遇多么不公平,每每谈起这里,我心里都不舒服,有时候会因为这些影响工作的效率,这里可能有嫉妒心理在里面,但是我意识到我又开始触及自己不能影响的圈子,我应该做的是:
①做自己该做的,忽略待遇对我的影响,工作上的事情不能因此受到干扰; ②人是趋向积极的,不能因为任何事情影响积极的情绪,只有自己的积极心态是自己能够把控的; ③专注于自己的技术,技术的成长会让我忘掉其他的。5,离职很平常
我刚入职的那会,是有在一个公司好好干几年的想法的,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因为我越来越觉得,公司应该和员工是平等的,公司对我怎么样,我就要对公司怎么样,如果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就可以走,只是现在我还没到走的时候。
总之,在这半年的工作生活中,我技术上提高不怎么样,倒是对这个社会看得越来越明白,我知道,这是社会阅历的提高,我会在2013年,继续坚持我的原则,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奋斗。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