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Fiber 架构的迭代动机与设计思想

为什么会产生“卡顿”这样的困局?

JavaScript 线程和渲染线程必须是互斥的:这两个线程不能够穿插执行,必须串行。当其中一个线程执行时,另一个线程只能挂起等待。在这样的机制下,当处理结构相对复杂、体量相对庞大的虚拟 DOM 树时,Stack Reconciler 需要的调和时间会很长,这就意味着 JavaScript 线程将长时间地霸占主线程,进而导致我们上文中所描述的渲染卡顿/卡死、交互长时间无响应等问题。

Fiber 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Fiber(丝、纤维),就是比线程还要纤细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纤程”。纤程的出现,意在对渲染过程实现更加精细的控制。

Fiber 架构的应用目的,按照 React 官方的说法,是实现“增量渲染”,就是把一个渲染任务分解为多个渲染任务,而后将其分散到多个帧里面,实现增量渲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任务的可中断、可恢复,并给不同的任务赋予不同的优先级,最终达成更加顺滑的用户体验。

React 16 之前,React 的渲染和更新阶段依赖的是如下图所示的两层架构 React 16为了实现“可中断”和“优先级”,两层架构变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三层架构
Reconciler 这一层负责对比出新老虚拟 DOM 之间的变化,Renderer 这一层负责将变化的部分应用到视图上,从 Reconciler 到 Renderer 这个过程是严格同步的。 首先,每个更新任务都会被赋予一个优先级。当更新任务抵达调度器时,高优先级的更新任务(记为 A)会更快地被调度进 Reconciler 层;此时若有新的更新任务(记为 B)抵达调度器,调度器会检查它的优先级,若发现 B 的优先级高于当前任务 A,那么当前处于 Reconciler 层的 A 任务就会被中断,调度器会将 B 任务推入 Reconciler 层。当 B 任务完成渲染后,新一轮的调度开始,之前被中断的 A 任务将会被重新推入 Reconciler 层,继续它的渲染之旅,这便是所谓“可恢复”。

Fiber 架构对生命周期的影响

  1. render 阶段:纯净且没有副作用,可能会被 React 暂停、终止或重新启动。

  2. pre-commit 阶段:可以读取 DOM。

  3. commit 阶段:可以使用 DOM,运行副作用,安排更新

其中 pre-commit 和 commit 从大阶段上来看都属于 commit 阶段。在 render 阶段,React 主要是在内存中做计算,明确 DOM 树的更新点;而 commit 阶段,则负责把 render 阶段生成的更新真正地执行掉。这两个阶段做的事情,和上文讲到的 React 架构分层结合起来更好理解。

React 15 中从 render 到 commit 的过程  React 16 中,render 到 commit 的过程

新老两种架构对 React 生命周期的影响主要在 render 这个阶段,这个影响是通过增加 Scheduler 层和改写 Reconciler 层来实现的。在 render 阶段,一个庞大的更新任务被分解为了一个个的工作单元,这些工作单元有着不同的优先级,React 可以根据优先级的高低去实现工作单元的打断和恢复。由于 render 阶段的操作对用户来说其实是“不可见”的,所以就算打断再重启,对用户来说也是 0 感知。但是,工作单元(也就是任务)的重启将会伴随着对部分生命周期的重复执行,这些生命周期是:

  • componentWillMount

  • componentWillUpdate

  • shouldComponentUpdate

  •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其中 shouldComponentUpdate 的作用是通过返回 true 或者 false,来帮助我们判断更新的必要性,一般在这个函数中不会进行副作用操作,因此风险不大。

posted @ 2022-12-29 23:02  哥哦狗子  阅读(17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