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2)《看不见的墙》编导:何俊波-------因为一个呼吸、一个动作而感动

 

考古到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小裁缝何俊波,哈哈哈。现代舞往往给人很抽象很难懂的感觉,但是这个作品却不同,我们能从头至尾感受到那一堵《看不见的墙》,谁又不曾在自己的心墙下踟躇挣扎过。整个作品在编排上有几点让我印象极其深刻:1.灯光的巧妙的使用,编导使用了方形的灯光,这种灯光更符合我们对于世界、天地、内心、墙的认识,这一方亮光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片天地吧;2.反复使用一个动作,就是这个:

真的能够让人感受到那堵心墙压得我们透不过气,而且这个动作之后有短暂的留白,是我们被压迫后的窒息感,也是我们被压迫后的思考,更能让观众进入作品。

这个作品能够打动人的原因就在于这个作品具有共情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演员流畅的肢体表现能力,演员情绪和肢体语言的高度统一,作品对于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在其他的现代舞,尤其是西方的作品中往往会令人感到抽象和不可理解,甚至之前我们都说看得懂的是当代舞,看不懂的就是现代舞。我觉得从观众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这些作品难以让人读懂,是因为它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虽然达到了一致,但他缺乏真实经历的写照,也就是我们无法在其中找到进入的点,以至于我们是出于舞蹈之外去欣赏整个舞蹈,我们不能与作品本身实现统一。而在《看不见的墙》这种作品中,我们可以在整个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舞台上的人仿佛就是自己,这极大地增强了舞蹈的共情能力,这些年好像有越来越多的编导去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情绪编入舞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舞蹈这种艺术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好像所有的艺术只要能够共情,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受众,或者说会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其魅力,被吸引。当然,我们在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上,因为仅仅有情绪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整个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编舞技法等,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无法与某些作品达到共情就否认他是个好作品。可是谁又能逃过因为一个呼吸、一个动作而产生的感动。

 

陈飞宇也喜欢跳舞哈,如有错误,还请指教!

 

posted @ 2020-06-11 11:54  西工大陈飞宇  阅读(512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