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模型
V模型
W模型
软件测试的分类
测试计划的内容
测试目的、测试资源、测试范围、测试风险、人员分工、测试策略、测试准则、测试进度、测试输出
测试目的
1.测试编写的结构
- 目的的总体概述
- 包含详细描述
2.测试目的编写的内容
- 程序是否满足需求
- 程序是否存在BUG
- 系统或产品顺利发布
测试资源
1.人力资源
- 职务 xxx
- 姓名 测试工程师
- 职责 负责某某软件某某模块的测试
2.系统资源
- 硬件:cpu、主板、内存...
- 软件环境(系统):windows、CentOS 7、iOS等
测试范围
测试对象、测试的特性、不测试的特性
测试风险
人员不足、技术有限、软件依赖环境不完备、工具不足、需求变更。
案例:
本次测试活动从人、料、法、环、时进行风险分析。
人,即测试人员:
1.业务不熟:测试人员对被测系统的业务流程不熟悉,体现在对需求的理解上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彻、理解错误等。
2.测试人员变动:离职、岗位调动、请假等。
3.定位效应:测试过的可靠功能,特别是多次回归且没有发现问题,在此后往往会认为此功能是可靠的。
料,即测试相关文档和资料:
1.Spec(详细规格说明书)缺失:只有PRD(项目需求概要说明书),没有Spec。
2.需求变更
3.测试用例/数据设计不充分:由于测试人员的个人因素或时间的限制等方面导致。
法,即测试方法和实施:
1.错误或缺失测试方法:对功能点没有采用正确的测试方法,或某些测试方法没有,被忽视,如边界测试等,导致测试不充分。
2.场景的缺失或部分缺失:Spec非常详细,所有的精力放在功能点的测试上,忽视了针对业务场景的测试。
3.测试用例实施不充分:测试用例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全测试,如在回归测试中。
环,即测试环境:
1.被测软件版本不统一:没有有效的配置管理,这种情况及易出现。
2.测试软件环境不一致:测试员之间或和开发之间的操作系统类型不一致、操作系统的干净程度不一致。
3.测试硬件环境不一致:测试员之间或和开发的设备不一致,如CPU频率,内存大小等。
4.测试硬件未及时到位。
时,即测试时间:
测试时间不足:里程碑之间留给测试的时间无法满足全测试要求。
人员分工
测试策略
都需要那些测试,如黑盒测试,用那些方式、白盒测试用那些方式等等。
测试准则
- 启动准则:满足什么情况可以进行测试
- 暂停准则:遇到什么情况测试要暂停
- 再启动准则: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重新启动测试
- 结束准则:什么情况可以停止测试
测试进度
测试进度需要包含一下数据:
测试任务、负责人、预期开始时间、预期结束时间、时间进度、备注等。
例:
测试输出
这部分需要规划测试任务中所有文档的输出!
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规划:测试计划、测试设计说明书、测试案例说明书、测试规程、测试日志、测试问题报告、测试分析报告。
如果需要某些文档合并为一篇文档,例如把测试计划说明和测试案例说明书结合在一篇文档中,需要进行说明
最后,使用XMind总结测试计划
测试用例包含那些内容
测试用例的定义:
测试用例就是为某个业务目标,而编制的一些测试数据、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组成的案例。
测试用例包含以下16个要素:(9个核心)
用例ID:用例的编号
用例标题:需要做到见名知意
所属模块:注明此用例属于那个功能模块
优先级: 要分出先后(功能主要程度)
前置条件:测试这个功能时需要的一些资源(如管理员账号或普通用户账号等)
操作步骤:打开这个界面的顺序
测试数据:输入的内容
预期结果:知道操作步骤和测试数据后结果就知道了(应该有的结果)
实际结果:于预期结果不同(大概率是BUG)
通过否: y/n
bugID: bug编号
编写人员:编写用例的人员名字
编写时间:
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名字
测试时间:
备注: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7个方法
设计用例的七个方法:
- 等价类划分法
- 边界值分析法
- 场景法
- 错误推测法
- 判定表
- 因果图
- 正交实验法
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顾名思义就是价值相同的意思,等价类划分法就是把可能要使用的数据进行价值分类,每一类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
分类:
有效等价类:符合《需求说明书》,输入合理的数据集合
无效等价类:不符合《需求说明书》,输入不合理的数据集合
类型:
取值范围:输入学生成绩0-100
恒等类型:只有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其他都是错误的(彩票一等奖)
布尔值型:通过是否进行选择,(同意协议)
枚举类型:给出选项内容,只要符合一个就可以(冲话费)
规则类型:规定要求,满足要求就可以(邮箱)
无要求文本框类型:任意字符都可输入,中文、英文,符号等(反馈信息)
案例:
结果:
边界值分析法
定义:
边界值分析法是取高于或者低于边界的一些数据进行测试。
原因:
避免程序开发时循环体取数时搞错><=
确定边界值的方法:
边界值分为上点、离点、内点。
上点:是指边界上的点(一段有序数组的头和尾就是上点)
内点:范围内的点(一段有序数组从头到尾之间的所有都是内点)
离点:距离上点最近的一个点。(开内闭外取值)
开区间: 不包含=的, 可以使用()表示
闭区间: 包含等于的, 可以使用[]表示
例如成绩:
0<=X>=100 左闭右闭 [0,100] 离点:-1 2 101
0<X>=100 左开右闭 (0,100] 离点:1 2 101
0<=X>100 右闭左开 [0,100) 离点:-1 2 99
0<X>100 左开右开 (0,100) 离点:1 2 99
场景法
定义:
对功能点或业务场景的描述进行业务模拟,从而提取高效的测试方法。即画业务流程图。
基本流:正确完成的流程 (正例)
备选流:存在异常的流程,对于基本流每一步都取反 (反例)
原理图:
ATM引入场景法:
你提交的BUG都提交那些内容
缺陷编号、严重程度、优先级、所属模块、缺陷状态、测试环境、测试机、指派人、缺陷类型、缺陷标题、重现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提交人、提交时间、测试用例、附件
bug流转的过程/bug的状态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蓝桉、,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sunjunyu/p/1674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