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章通过各种例子,其实就是想说明,城邦制,中央集权制,更稳定,更有反脆弱性。第一节,两种职业 第一个例子讲的是,约翰和乔治,这边孪生兄弟的命运,约翰,25年来一直在一家大银行的人事部门任职,而乔治,这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表面上看,约翰的工作更稳定,就像我们传统的国企或者政府公务员是一样的,嗯,乔治,出租车司机,收入似乎相当不稳定,每天,似乎都没有着落。但是,约翰,其实,是在,被温水煮青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1 22:15
拿走不谢
阅读(84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本章其实主要是想讲,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各个物种与整个自然界,比如人与人类,比如人体的单个细胞与,人体的,所有细胞之间的关系。或者再比如人的细胞与,DNA之间的关系。昨天本章主要是想讲,个体是脆弱的,但是群体是反脆弱的,事实上往往是通过个体的牺牲来成就群体的进化。 第一节,反脆弱性的层级 某些人的反脆弱性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在一个系统中为了,其他单元,或者整体的利益,往...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1 19:29
拿走不谢
阅读(1069)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任何有生命的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反脆弱性,生命的奥秘似乎就在于这种强韧性。 自然界通常同时具备反脆弱性和脆弱性,这取决于变异源的不同。比如就拿人类来说,人类可以从压力源的刺激中受益,但也一定程度为限。嗯,非生物体也就是没有生命力的问题,在压力下往往会衰竭,或者折损,少有例外,比如你的房子,你的食品加工机,你的电脑桌,最后都会坏掉,而不会自我修复。我们可以,将这一区别是为生物体与,非生...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1 19:26
拿走不谢
阅读(1374)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开篇作者提到了创伤后成长的现象,这是与创伤后压力综合症相对立的一种现象,指的是人们在受到过去时间的伤害后,重新振作并超越自己。 知识分子往往关注的是随机性或者说脆弱性带来的负面反应,而非正面反应(也就是反脆弱性)。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或许我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创新来自于体制的资金支持,并通过规划,或者把员工送到哈佛商学院,由知名的创新与创业学的教授进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1 19:25
拿走不谢
阅读(1529)
评论(0)
推荐(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