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disizhuoer的小blog

南山有杞,其叶葳蕤。朝露承之,晔晔如玑。日中则晞,零落成泥,华者易散,实者难欺。
北山有棘,其条縰縰。风过作响,谡谡如语。采之盈手,刺隐其肤,言者洵洵,心者殊殊。
中林有松,其干苍苍。冬雪压枝,不折其芒。春霆震谷,不陨其芳,贞者立世,矫者徬徨。
川上有蘋,其根沈沈。浮叶田田,蔽水成阴。拨叶视之,根腐于深,饰者驰骛,真者谦藏。
山有嘉卉,名曰卷施。朝向东隅,莫向西驰。匪风可移,匪雨可欺,诚者有守,妄者无归。
本本此世,只只此诗,蒙蒙此事,得得此失,惺惺此时,蹇蹇此势,熠熠此视,晃晃此逝。

ECG心电图

📊 心电图波形异常与心脏疾病对照表
一、P 波(心房除极)
异常类型 表现特点 对应心脏问题 常见原因
高尖 P 波(肺型 P 波) 振幅 ≥0.25mV,Ⅱ/Ⅲ/aVF 导联明显 右心房肥大 COPD、肺动脉高压、肺栓塞、房间隔缺损
双峰 P 波(二尖瓣型 P 波) 宽 ≥0.12s,双峰 左心房肥大 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
P 波消失 → f 波 小而不规则颤动波 心房颤动(房颤) 高血压、冠心病、二尖瓣病变、甲亢
P 波消失 → F 波 大而规则锯齿波,250~350次/分 心房扑动(房扑) 心脏瓣膜病、电解质紊乱、术后
逆行 P 波 Ⅱ/Ⅲ/aVF 倒置,aVR 正向 房室交界性心律 病窦综合征、AVNRT、洋地黄中毒

二、PR 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异常类型 表现特点 对应心脏问题 常见原因
延长(>0.20s) 恒定延长 一度 AVB 心肌炎、心肌缺血、药物(洋地黄、β阻滞剂)、高钾
缩短(<0.12s) 伴 δ 波 预激综合征(WPW) 存在旁路
逐渐延长→脱落 文氏型 二度Ⅰ型 AVB 迷走神经张力↑、心肌炎
固定→脱落 Mobitz II 型 二度Ⅱ型 AVB 下壁心梗、传导系统病变
完全无关 P 波与 QRS 脱节 三度 AVB(完全性心阻滞) 冠心病、老年性传导系统病变

三、QRS 波群(心室除极)
异常类型 表现特点 对应心脏问题 常见原因
QRS 宽大(≥0.12s) 畸形波群 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 心梗、心肌病、电解质紊乱
病理性 Q 波 ≥0.04s 且 ≥1/4R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肌坏死
低电压 QRS 肢导 R+S<0.5mV 或 胸导<1.0mV 心包积液、肺气肿、肥胖 心肌病、甲减
R 波递增不良 V1~V6 不逐渐增高 前壁心梗、左束支传导阻滞 LAD 闭塞、传导异常
左心室高电压 Rv5+Sv1>4.0mV(男) 左心室肥厚(LVH) 高血压、主动脉瓣病、肥厚型心肌病
右心室高电压 Rv1+Sv5>1.05mV 右心室肥厚(RVH) 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先心病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V1 QS 型,V5/6 宽大 R 左束支阻滞 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V1 rsR’,V5/6 qRS 右束支阻滞 肺心病、房间隔缺损

四、ST 段(心室复极早期)
异常类型 表现特点 对应心脏问题 常见原因
ST 段弓背向上抬高 “墓碑样” 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闭塞
ST 段压低(水平/下斜) ≥0.05mV 心肌缺血、心绞痛 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劳损
ST 段广泛抬高,伴 PR 下移 全导联抬高 急性心包炎 病毒/结核/免疫性炎症
鱼钩样压低 特殊 ST-T 改变 洋地黄效应 地高辛使用

五、T 波(心室复极)
异常类型 表现特点 对应心脏问题 常见原因
高尖 T 波 “帐篷样”,对称 高钾血症、心梗超急期 肾衰、组织坏死、急性心梗
T 波低平 <1/10R 心肌缺血、低钾、心肌炎 冠心病、贫血
T 波倒置(对称) “冠状 T” 心肌缺血、心梗恢复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LVH
T 波双向 先正后负 早期缺血、心肌炎 LAD 狭窄、病毒性心炎
深倒置 T 波 深而对称 陈旧性心梗、重度缺血 冠心病晚期

六、QT 间期(心室总电活动时间)
异常类型 表现特点 对应心脏问题 常见原因
QT 延长(QTc>0.44s,女>0.46s) 心电不稳 易致尖端扭转型室速 低钾、低镁、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精神病药)、先天性 LQTS
QT 缩短(QTc<0.32s) 提前复极 高钙血症、洋地黄作用 高钙、洋地黄类药物

七、U 波(心室复极晚期)
异常类型 表现特点 对应心脏问题 常见原因
U 波增高(≥0.2mV) T 后高波 低钾血症 呕吐、腹泻、利尿剂
U 波倒置 与 T 波相反 心肌缺血、LVH 冠心病、高血压
T-U 融合 T 与 U 相连 低钾、心动过缓 电解质紊乱、窦性心动过缓

八、特殊异常波形
波形 特点 对应心律失常
f 波 小而不规则 心房颤动(房颤),RR 间期绝对不齐
F 波 大而规则的锯齿波 心房扑动(房扑),RR 可规则/不规则


🫀 心电图系统学习
一、心电图基础知识

  1. 心电图基本波形
    波形 正常表现 生理意义
    P 波 持续时间 <0.12s,振幅 <0.25mV 心房除极
    PR 间期 0.12 ~ 0.20s 房室传导时间(冲动从心房到心室)
    QRS 波群 宽度 <0.12s,形态正常 心室除极
    ST 段 等电位线,轻微抬高/压低可正常 心室早期复极
    T 波 与主导 QRS 同向,形态平滑 心室复极
    QT 间期 与心率相关:QTc 男 ≤0.44s,女 ≤0.46s 心室总电活动时间
    U 波 常见于V2~V4,低小、方向与T波一致 心室复极晚期
  2. 心电图导联分布
    肢体导联:I、II、III、aVR、aVL、aVF
    I、aVL:左侧壁
    II、III、aVF:下壁
    胸导联:V1~V6
    V1、V2:右室、间隔
    V3、V4:前壁
    V5、V6:左侧壁
    📌 口诀:
    V1、V2 —— 看间隔
    V3、V4 —— 看前壁
    V5、V6 —— 看左室侧壁
    II、III、aVF —— 看下壁
  3. 心电图判读流程(常用步骤)
    心率与节律(快/慢,规则/不规则)
    P 波(有无?形态?规律?)
    PR 间期(正常?延长?缩短?)
    QRS 波群(宽度、形态、电
    ST 段(抬高/压低?范围?)
    T 波(形态?对称?方向?)
    QT 间期(长/短?校正QTc)
    U 波(是否明显、倒置)
    👉 这个顺序就是读心电图的“八步走”。
    二、常见异常及临床意义
  4. P 波异常(心房问题)
    高尖 P(肺型 P) → 右心房肥大(肺心病、肺高压)
    双峰 P(二尖瓣型 P) → 左心房肥大(二尖瓣病、HTN)
    P 波消失 → 房颤(f 波)或房扑(F 波)
    逆行 P 波 → 房室交界性心律
  5. PR 间期异常(房室传导问题)
    延长 >0.20s → 一度 AVB
    缩短 <0.12s,伴 δ 波 → WPW 预激综合征
    PR 逐渐延长直至脱落 → 二度Ⅰ型(文氏)
    PR 固定直至脱落 → 二度Ⅱ型(Mobitz II)
    P-QRS 脱节 → 三度 AVB
  6. QRS 波群异常(心室除极问题)
    宽大 ≥0.12s → 束支阻滞、室性心律
    病理性 Q 波 → 心肌梗死
    低电压 → 心包积液、肺气肿、肥胖
    电压增高 → 心室肥厚(左/右心室)
  7. ST 段异常(缺血/心梗/炎症)
    弓背向上抬高 → 心梗急性期
    水平压低 → 心肌缺血
    广泛抬高 + PR 下移 → 急性心包炎
    鱼钩样压低 → 洋地黄效应
  8. T 波异常(复极问题
    高尖 T → 高钾、心梗超急期
    倒置 T → 心肌缺血、心梗恢复期
    双向 T → 早期缺血
    低平 T → 心肌炎、低钾
  9. QT 间期异常
    延长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药物、先天性 LQTS
    缩短 → 高钙、洋地黄
  10. U 波异常
    高而明显 → 低钾
    倒置 → 缺血、心室肥厚
  11. 特殊心律失常
    房颤:无 P 波,f 波,RR 间期绝对不齐
    房扑:F 波(锯齿波),RR 可规则/不规则
    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异常心搏
    室速:宽 QRS,规则心动过速
    室颤:无有效心搏,心电图基线紊乱
    三、拓展与特殊情况
  12. 特殊综合征
    Brugada 综合征:V1~V3 ST 段弓背抬高,易猝死
    长QT综合征:QTc 延长,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
    短QT综合征:QTc 明显缩短,罕见,猝死风险
  13. 电解质与药物
    高钾:高尖 T、QRS 扩宽、最终心室静止
    低钾:T 波低平、U 波明显
    高钙:QT 间期缩短
    洋地黄:鱼钩样 ST 压低
  14. 特殊人群
    运动员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电压高,常为生理性
    老年人心电图:轻度传导延迟常见,不一定是病理
posted @ 2025-08-27 03:20  songofsunshine  阅读(3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