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闹钱荒,央行不放水”折射啥玄机?

 近日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持续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发酵,银行间隔夜及七天回购利率均大幅飙升至历史高点,因此市场预计为缓解流动性极度紧张的局面,央行会以适当形式出手相救,包括增加逆回购,甚至调降存款准备金率。

    但央行的实际举措却令市场大出意外,央行不仅迟迟不肯“放水”,并且还坚持持续发行央票,而且规模并不大。即使在笔者撰写此文之时,彭博社才透露出,中国央行周五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像征性的向市场投放500亿人民币,使得银行间隔夜利率大跌495.20个基点,至8.4920%,这在一定程度上稍微缓解了市场流动性趋紧的问题。

    笔者认为,央行的这种对货币趋紧的态势“熟视无睹”的行为,可谓“用心良苦”。其实央行的“不宽松”举措,已达到了变相加息的效果,同时对于督促银行加*流动性管理,以及抑制M2增长过快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那么银行闹钱荒,央行就是不放水背后透出啥玄机呢?

    其一,银行业的钱荒是结构性问题。从表面上看,最近银行闹钱荒既有银行体系面临年中大考有关,也与近期监管部门打击虚假结售汇,外汇占款也在大规模减少脱不了干系。更有人认为,资金面紧张是四大行在向央行施压,要求放宽货币政策。6月份面临的资金紧张是显著的事实。

    但实际情况是,银行体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那样缺乏流动性。数据显示,6月1日至9日,工农中建四大行贷款发放量总计2170亿元,已超过四大行5月份整体信贷投放量,也远超四大行去年6月份整体信贷投放量。很明显,所谓的资金趋紧是结构性的问题,即流动性没有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循环中,更多沉淀在理财产品、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非标)业务、大型国企和央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方面的贷款上,而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却占比少得可怜。

   在这种结构性钱荒的背景下,目前央行要做的是如何让商业银行收缩在虚拟经济领域的流动性,从而转投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更好的推动GDP的可持续发展,而绝不是再度打开宽松货币政策的阀门。央行此次对市场“不宽松”的意图,是想通过“抑制增量,优化存量”的方式来回应***总理近期提出的“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二,靠信贷扩张无助于提振经济,只会加重金融体系的风险。目前央行在银行业闹钱荒时不作为还有一个原因是,2009年银行业每贷出1元钱信贷就会相应拉动1元钱的GDP增长,而现在靠信贷扩张拉动GDP的边际效应的递减,到了2013年银行业每投出去1元的信贷只能拉动0.27元的GDP增长,显然再靠信贷扩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

   不仅如此,银行业在信贷扩张过后,金融风险也在急骤上升,各大银行最近的不良贷款和拨备覆盖率都已大幅提升,就是明证。更要命的是,信贷放松过后,反而增加了虚拟经济的增量,推动了房价上涨和其他资产泡沫。显然放开信贷闸门的弊要远大于利。

    从4月份公布的我国M2总量超过103万亿元,5月份M2增速仍高悬于15.8%,大大偏离年初13%的目标来看。目前货币市场不仅不缺乏流动性,而且还有货币超发之嫌,只是这些资金都跑到了理财产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中去了,所以央行当前所要做的就是除了“盘活存量货币”的同时,还要进行调结构,就是摆脱经济增长对信贷扩张的过度依赖,因为靠信贷扩张方式来拉动经济是一条不归路。



posted @ 2013-06-22 11:28  爱生活,爱编程  阅读(23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