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普通程序员的角度,聊聊当前环境下,是否还适合做编程

image

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一名三本毕业生,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报培训班学习编程,然后 2016 年至今一直在重庆从事 Java 开发,期间也短暂参与过前端开发,自学过 C 语言和 Go 语言,任职过 5 家公司,涉足过医疗、税务、农业、房地产、人工智能等行业。

这段履历算不上光鲜,却是大多数普通程序员经历的写照,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这里就从一个普通程序员的角度,聊聊当前环境下,是否还适合做编程。

这里要说明一下,【是否适合】只针对普通人而言,如果按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标准,没有哪个行业是不适合的,但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出不了那么多【状元】。


聊当前的环境前,作为对比,先聊下以前的环境。

我是 2016 年毕业的,这之前都在学校,对大环境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这里这样划分:

  • 以前的环境:2016 年 - 2019 年

  • 当前的环境:2020 年 - 2025 年

至于为什么以 2020 年为界,相信每个人都知道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在我毕业的 2016 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在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程序员,培训机构也是遍地开花。以我当时报的培训班为例,学费高达一万八,四个月都是远程教学(也就是看视频),一个班还有六十多人,其中各行各业各年龄段都有,也不乏 985、211 毕业的,甚至还有两个硕士,其中一个还是 985 硕士。但最后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做了编程,到现在还在做编程的不到十人。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程序员的工资确实高于大多数行业,比较诱人;另一方面是培训机构的过度营销,它们总是以几个基础很差的往期学员通过努力获得高薪工作的事迹作为案例,宣扬不管基础多差只要努力就能高薪就业,这样的宣传接近传销,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有些人舍弃了校招应聘上的工作、舍弃了应届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期、舍弃了从事多年的工作来学编程,最终还是没能入门,除了得到自己不适合这行的结论,基本一无所获。

造成这一结果,究其原因,还是编程的门槛没有想象的那么低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编程最需要的是英语能力,毕竟代码是用英语编写的,而英语本身的门槛并不高,通过积累单词量就可以量变引起质变,所以认为编程的门槛也不高。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不管什么编程语言,要用到的英语单词也就一百多个,大多数还是很常用的单词,再加上编程工具都有代码提示功能,写一两个字母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单词,基本不存在门槛。而所谓的阅读英文资料,属于很后期才需要的能力了,而且还不是必须的能力,因为现在的翻译工具实在太多了。

其实编程最需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能力很抽象,不过基本可以通过数学能力量化,而数学从来都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当然了,编程岗位也不像算法岗位那样对数学要求特别高,只是需要有这种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也是很多人不具备的,并且很难通过短期的努力获取。还有一点,就是性格,编程的工作比较枯燥,需要耐心、细心,对性格也是有要求的。至于吃苦能力,没有哪个行业是不辛苦的,如果吃不了苦,那没有哪个行业是适合的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班不像大学那样有高考做严格筛选,它们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只要给钱就能学。以我报的那个培训机构为例,基本不设门槛,不管什么学历、什么专业、什么年龄,都招进来学习。看四个月的视频,感觉听懂了,实际上手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所以很多企业对培训班出身的程序员都是不待见的,只是迫于那时候的岗位需求实在太大,那时候的大学计算机专业还不够火热,科班出身的有限,所以还是会招一些培训班出身的。我就是赶上了这个潮流,再加上有一定的基础,在培训期间也很努力的学习,才实现了勉强的【入行】。

2016 年 - 2019 年的这几年,培训机构持续增加,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也愈加火热,大量的人员涌入编程行业,编程行业由人才匮乏变成了人才过剩,门槛自然相应升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多企业不爱招 0 经验的了,就算招也只招科班出身的应届毕业生,培训班出身的更加不受待见。还有一个变化,就是面试难度的上升,逐渐形成了【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的现象,而且愈演愈烈,到后面大家都将面试的内容称为【八股文】,难度可想而知。


到了 2020 年,那场全球性的大灾难爆发了,编程行业其实没有马上受到打击,因为编程的场景大多在线上,哪怕居家也可以办公,但随着线下经济持续下滑,终究影响到了给线下提供服务的线上。到现在的 2025 年,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都在不断的停招、裁员、倒闭,可以说一片哀嚎......

这里举两个我身边的例子:

  • 一个是我上家公司的同事,在 2023 年离职的时候 8 年工作经验,本来以为以他的经验找下一家轻轻松松,就选择裸辞玩了一个月,结果整整一年都没有找到工作,甚至连外包的工作都面不上,最后无奈之下降薪两千才找到了一家小公司,到了公司半年又再次降薪,苦不堪言。

  • 一个是我的堂弟,2024 年四川大学软件工程毕业,由于大四的时候考研,就没有参加校招,毕业后在成都找了整整四个月的工作,这期间一个 offer 都没有拿到,最后才进了华为的外包。他大学期间没有挂科,总体成绩不错,我看过他写的代码,能力也是在线的,从他能通过华为的 5 轮面试也可以证明,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是以他 985 科班出身的应届生身份在成都这个软件产业发达城市都这么难找工作,行情之差可见一斑。

到了现在的 2025 年,经济继续下行,但【人工智能】却愈加火爆。春节期间的 DeepSeek 大火,前段时间 Manus 的各种刷屏,其邀请码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一度被炒至 10 万元,AI 编程的新闻也甚嚣尘上,仿佛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程序员很快就要被 AI 淘汰。

但正如 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在维也纳举行的 2024 年开源峰会上所说:现在的人工智能 90% 都是市场营销,只有 10% 是现实。

人工智能这几年确实发展迅猛,也表现出了很强大的能力,但这大多数都是表象,还远远没有达到替代现实岗位的地步,而且就算以后能达到这个地步,在短期内也只能替代机械重复工作的岗位,任何需要创意和主观意志的岗位都是难以替代的。以编程岗位为例,初级程序员编写的增删改查这种相对固定且重复性较高的代码确实可能被 AI 编程替代,但中级程序员结合需求编写的业务代码、高级程序员编写的创意代码、架构师编写的架构代码都是非常灵活且具有强烈主观意志的,AI 编程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一直都是人工智能的硬伤,至少以目前的科技来看无法突破,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做了编程短时间就被 AI 取代。


另外还有一个程序员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年龄。

从我入行的时候,就一直听说程序员 35 岁是个坎,要么钻研技术成为架构师、要么往产品或者管理转型、要么直接转行,总之不适合继续从事编程工作。但从业这 9 年来看到的并不是这样,35 岁以上还在从事编程的同事不在少数,而且由于经验丰富,他们的能力普遍很强,只是由于年龄和家庭,确实不如年轻一些的同事能长期加班。但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加班要么是工作安排不合理,要么是能力不行不能按时完成工作,要么是为了内卷没事也在那里装样子加班,但这些都不是以是否接受长期加班来筛选人才的理由。我觉得 35 岁门槛更多是一些无良企业用来压榨员工的托辞,既希望 35 岁以下的员工拿着低薪疯狂加班为企业创收,又不希望 35 岁以上的员工拿着高薪不加班不能为企业带来短期收益,但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是更需要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老员工的。所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软件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35 岁的门槛已经比较松动了。

至于后面有没有更大年龄的门槛,我相信是有的,编程毕竟是脑力密集型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力自然会退步,总会有一个年龄门槛在等着程序员,但并不用为此焦虑,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年龄门槛,在这个门槛到来前努力绽放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自然也能有不错的收入,真到了门槛来临之时,不管选择哪条路,都能从容和淡然的应对。


综上所述,现在回归主题:当前环境下,是否还适合做编程?

我的答案是:如果是科班出身,热爱编程,35 岁以下,是可以选择做编程的。

这里拆解分析一下:

  • 首先,科班出身还是很重要的。
    几乎所有的编程岗位招聘要求都会有这么一条:【计算机相关专业】。虽然每个公司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定义不同,要求程度也不同,但也可以看出,计算机相关专业确实更受欢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会觉得非科班出身的基本都是报培训班学习的,而培训班的品质是一年不如一年,自然就不待见非科班出身的了。
    因此,如果是非科班出身,又十分想做编程,建议自学。网上有大量免费的整套课程资料,并不比培训班教的东西少和差,而且自学的过程正好可以检验自己是否适合做编程。如果自学期间一直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说明性格不适合做编程;如果完全学不懂,说明知识储备或者逻辑能力不适合做编程,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放弃。
    但要是报了培训班,会让人有一种花了这么多钱,怎么都要学完试试,不然很浪费的心理负担,放弃的成本较高,对心态的影响也较大。
    还有一点,企业对自学的应聘者也要更待见一些,因为这本身就体现了应聘者自学的能力、沉稳的性格、坚强的毅力,都是编程工作很可贵的品质。

  • 然后,需要热爱编程。
    这个看起来不是什么硬性条件,但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热爱编程,只是看中编程工作的高薪,那就算勉强入行了,也很难在编程枯燥的工作内容中长期坚持下来。
    何况编程的技术日新月异,需要不断的学习,没有热爱作为推动力,是很难主动去学习的,那时间久了技术落后也必将被淘汰。想在编程这行有所建树,需要对编程有着宗教般的狂热

  • 最后,建议 35 岁以下入行。
    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前面才说了 35 岁不是门槛,现在又建议 35 岁以下入行,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不是的,前面说的 35 岁不是门槛是针对从业者,就是不会到了 35 岁就被淘汰。但年龄门槛肯定是存在的,对于入行者,如果 35 岁以后才入行,到了年龄门槛可能就几年的工作经验,到时候编程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往架构师发展、业务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往产品经理发展、项目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往项目经理发展,年龄大了又很难转到其他行业,会举步维艰,是非常被动的,所以这里加了这个条件。

至于为什么当前环境下我依然觉得满足上述条件可以选择做编程,因为哪怕在当前环境下,编程依然是收入高于大多数行业、门槛低于大多数行业的存在。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想拿高薪,想实现阶层跃迁,做编程可能是最简单、最纯粹、最直接的途径了。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程序员在当前环境下对编程行业的一些思考了。至于决定做编程了选择前端还是后端,如果选择前端应该选择哪个框架,如果选择后端又应该选择哪门编程语言,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又是一个个很大的话题了,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posted @ 2025-10-22 08:59  天航星  阅读(5824)  评论(9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