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数论
这里将会列举一些非常基础的数论知识
0.前置知识
0.1 相关的数学符号
-
数论中常见的符号
同余符号: \(a\equiv b \pmod m\) 表示a除以m的余数和b除以m的余数相等
整除符号:\(a\mid b\) 表示\(b \mod a=0\)
互质符号:\(a\perp b\) 表示a和b是互质的
最小公倍数:\(lcm(a,b)\) 表示a和b的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gcd(a,b)\) 表示a,b的最大公因数
-
求和/求积符号
\(\sum_{i=1}^n i\)表示对1到n进行求和
\(\sum_{i|n} i\)表示对i的所有因数进行求和
\(\prod_i^n \frac{1}{i^2}\)表示求\(\frac{1}{1^2},\frac{1}{2^2},\frac{1}{3^2}...\frac{1}{n^2}\)的乘积
\(\prod_{i|n}i\)表示求n的所有因数的乘积
0.2 常见的函数类别
-
积性函数:定义函数\(f(x)\),若\(a,b\in N^+且a\perp b即gcd(a,b)=1\),此时若\(f(x)\)满足\(f(a*b)=f(a)*f(b)\),则我们称\(f(x)\)为积性函数.
-
完全积性函数:\(定义函数f(x),a,b\in N^+,若此时满足f(a*b)=f(a)*f(b),则我们称f(x)为完全积性函数\)
此时我们不难发现若函数\(f(x)\)是一个完全积性函数,则该函数必然是一个积性函数
1.公因数
这里会介绍一些关于gcd(最大公因数)的基本知识
1.1公因数的定义
在公因数中,最大的公因数被称为最大公因数gcd
1.2基本性质
两个基本性质的证明较为简单,读者可独立证明,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
(两个基本性质的证明思路大体相同,其核心思想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
1.3 辗转相除法(基本性质二)
其代码为
int gcd(int a,int b){
if(b==0) return a;
if(a%b==0) return b;
return gcd(b,a%b);
}
2.裴蜀定理(贝祖定理)
裴蜀定理的证明会运用到辗转相除的思想,可能会运用到一定的“数论思想”(瞎编的)。(类似于\(若a,b \in R,则a*b+a-b \in R。\))
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资料
3.费马小定理
-
内容:若p为质数,a不是p的倍数,\(gcd(a,p)=1\),则有\(a^{p-1}\equiv 1\pmod p\)
另一形式:在此基础上,若a为p的倍数,则有\(a^p\equiv a\pmod p\);
-
证明:
4.线性同余方程
定义:形如\(ax\equiv c\pmod b\)的方程,我们称之为线性同余方程(\(x\)为未知数)
- 等价方程
5.欧拉函数
定义欧拉函数\(φ(x)=\sum_{i=1}^n[gcd(i,n)=1]\)([...]表示若括号内的内容为真则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
用文字语言介绍来说,就是\(x\in N^+\),\(φ(x)\)等于,在小于等于x的数中,与x互质的数的个数.
-
性质1
欧拉函数\(φ(x)\)是积性函数 -
性质2
\(n=\sum_{d|n}φ(d)\)
证明: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