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白名单(九)完结及篡改随机数的风险

https://blog.csdn.net/qq_31442743/article/details/116199453
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三个随机数有什么用呢?
还有,后面进行HTTP通信的时候,是用哪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还有怎么保证报文的完整性。
对于客户端:
当其生成了Pre-master secret之后,会结合原来的A、B随机数,用DH算法计算出一个master secret,紧接着根据这个master secret推导出hash secret和session secret。
对于服务端:
当其解密获得了Pre-master secret之后,会结合原来的A、B随机数,用DH算法计算出一个master secret,紧接着根据这个master secret推导出hash secret和session secret。
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的master secret是依据三个随机数推导出来的,它是不会在网络上传输的,只有双方知道,不会有第三者知道。同时,客户端推导出来的session secret和hash secret与服务端也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现在双方如果开始使用对称算法加密来进行通讯,使用哪个作为共享的密钥呢?过程是这样子的:
双方使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用hash secret对HTTP报文做一次运算生成一个MAC,附在HTTP报文的后面,然后用session-secret加密所有数据(HTTP+MAC),然后发送。
接收方则先用session-secret解密数据,然后得到HTTP+MAC,再用相同的算法计算出自己的MAC,如果两个MAC相等,证明数据没有被篡改。
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称为报文摘要,能够查知报文是否遭到篡改,从而保护报文的完整性。
为什么要使用三个随机数呢?
"不管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需要随机数,这样生成的密钥才不会每次都一样。由于SSL协议中证书是静态的,因此十分有必要引入一种随机因素来保证协商出来的密钥的随机性。对于RSA密钥交换算法来说,pre-master secret本身就是一个随机数,再加上hello消息中的随机,三个随机数通过一个密钥导出器最终导出一个对称密钥。pre-master secret的存在在于SSL协议不信任每个主机都能产生完全随机的随机数,如果随机数不随机,那么pre-mastersecret就有可能被猜出来,那么仅适用pre-master secret作为密钥就不合适了,因此必须引入新的随机因素,那么客户端和服务器加上pre-master secret三个随机数一同生成的密钥就不容易被猜出了,一个伪随机可能完全不随机,可是是三个伪随机就十分接近随机了,每增加一个自由度,随机性增加的可不是一。"
如果黑客拦截了服务器把证书发送给客户端,并对证书进行恶意修改,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如黑客只是单纯的修改数字证书中的内容,那么由于数字签名的存在,客户端会很容易的判断出报文是否被篡改。
第二种情况,黑客不仅修改了数字证书的内容,并且把数字签名替换掉了,由于黑客不可能知道CA的私钥,于是在客户端用CA的公钥进行解密的时候,解密之后得不到正确的信息,也很容易判断出报文是否被修改。
第三种情况,黑客恶意的从相同的第三方CA申请了一个数字证书。由于这个CA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客户端是可以用CA的公钥进行解密,得到了黑客提供的数字证书中的公钥。但是,由于数字证书在申请的时候,会绑定一个域名,当客户端比如说浏览器,检测到这个数字证书中的域名和我们现在网页访问的域名不一致,便会发出警告,此时我们也能得知数字证书被替换了。发出的警告如下: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about health check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