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1 20241327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第十四周学习总结

作业信息
|2024-2025-1-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 |-
|2024-2025-1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第十四周作业)|
|快速浏览一遍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七版),课本每章提出至少一个自己不懂的或最想解决的问题并在期末回答这些问题
|作业正文|https://www.cnblogs.com/shr060414/p/18440575 |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缓冲区)
缓冲区的基本概念
缓冲区(Buffer)是用于在系统两端处理速度不一致时进行平衡的内存空间。它的引入是为了减少短期内突发I/O的影响,起到流量整形的作用。
缓冲区的类型
缓冲区可以根据其对应的输入设备或输出设备分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缓冲区的功能
缓冲区用于数据传输和平衡生产数据和处理数据之间的速度差异。它可以在网络通信中将多个小数据包收集到缓冲区中,然后一次性发送出去,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缓冲区的存储位置
缓冲区可以是内存中的一部分、硬盘上的一部分或网络通信传输过程中的一部分。
缓冲区的操作
在进行数据写入时,缓冲区处于写模式,数据被不断添加到缓冲区中。当需要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时,需要执行flip操作,将缓冲区切换为读模式。
缓冲区的机制
全缓冲:只有在缓冲区被填满之后才会进行I/O操作,典型的全缓冲是对磁盘文件的读写。
行缓冲:只有在输入或输出中遇到换行符的时候才会进行I/O操作。
无缓冲:标准I/O不缓冲字符,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标准错误输出流(stderr),这使得出错信息尽快的返回给用户。
缓冲区的应用
缓冲区在计算机系统中广泛应用于I/O操作、网络通信、数据流处理等场景中,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基于AI的学习



参考:软件工程软件的估计为什么这么难,软件工程 估计方法

计划学习时间:20小时

实际学习时间:20小时

改进情况:继续加油

posted @ 2024-12-29 15:56  尚浩然  阅读(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