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实验一
实验一 基本操作实验
一、 实验前认识
1、 JYS-3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的结构组成:
JYS—3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由直流稳压电源、电平显示灯、逻辑开关、单脉冲按钮、时钟\时序发生器,微程序控制器、八位数据通路,通用设计板9个部分组成。它采用模块组合结构。
2、 时钟,时序发生器
(2)时序频率的选择是通过电平开关K23实现的。当开关为低电平时,时序频率为中频。为高电平时,时序频率为低频。
节拍信号T1—T4波形:
T1 |
T3 |
M1 |
T4 |
T2 |
每个节拍内均包含脉冲M1。节拍信号有三种工作方式。这三种工作方式受K24,K25电平开关组合控制。
K24 |
K25 |
功能说明 |
0 |
0 |
连续时标方式 |
0 |
1 |
单周期时标方式 |
1 |
0 |
单周期时标方式 |
1 |
1 |
单拍时标方式 |
二、 实验目的
1. 熟悉实验台的时标信号,弄清节拍信号、脉冲信号及各控制信号的时间关系。
2. 掌握实验台上的各种实验手段。
3. 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各种时标信号,组合出自己实验系统中所需要的时标信号。
三、 实验内容
(1) 结合主题选择开关,检测时标编程开关K24K25的功能,特 别注意单指令功能的检测。
(2) 设计一电路,使得原设定在开关D0~D7的数据在机器运行
(3) a)1秒;b)2秒;c)3秒;d)10秒。时送达L0~L7
四、 实验器材
JYS—3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
74LS74(Ti)——产生置初值控制信号
74LS161(Ti)——时间计数器
74LS244(G)——数据缓冲器
74LS373(R)——数据锁存器
74LS04——数据取反
五、 实验原理
1、K24K25的功能
(a) K24-K25=00时,T1~T4连续产生,频率由K23控制(1:慢速,2:250Hz)
(b) K24-K25=01/10时, T1~T4只产生一个循环,K23功能同上
(c) K24-K25=11时,每按一次P1,切换到下一个节拍
(d) M:在K24-25=00/01/10,节拍自动切换时才会出现
数据锁存器 74LS373(R) |
数据缓冲器 74LS244(G) |
时间计数器 74LS161(Ti) |
产生置初值控制信号74LS74(Ti) |
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
初值
数据输入 D3-D0
控制信号
各器件的逻辑布线图
(A)74LS74
n 当SD=H,CD=L时,Q=L
n 当SD=H,CD=H,且CLK为节拍上升沿时,D数据打入Q
(B)74LS161
n 作用:Load and Increment Counter
CLR:可接/P0
CLK:可接T2
LOAD:可接74LS74的Q
RIPPLE CARRY OUTPUT:溢出时为H
n 本实验中可通过控制初始输入值ABCD,来控制从开始计数到发生溢出的时间间隔,从而得到时间控制信号
(C)74LS244
n 注意:1G低电平有效
(D)74LS373
n 注意:
ENABLE高电平有效
OUTPUT:可接P0
六、实验步骤
1、检测时标编程开关K24K25的功能
(1)将节拍信号T1—T4分别对应接在灯L1—L4上,脉冲信号M接在灯L5上,以便观察节拍信号、脉冲信号的频率;
(2)将开关K23置于高电平(中频),按顺序调节开关K24和K25(00 、01 、10、 11)
K24K25每次调换成另一种状态时,按一次P0(启动按钮)按钮使得节拍复位到T1,其中当K24K15为11时,通过P1按钮单步控制节拍信号;
(4) 观察K24K25处于不同状态时,节拍信号(T1-T4)和脉冲信号(M)的变化情况,可通过观察亮灯的情况
3、 电路设计
(1)接好74LS74的相关管脚:1接—P0、2接+5V、3接T1、 4接+5V、5作为输出Q,其中输出Q用测电笔来检测;
(2)接好74LS161的相关管脚:3 、4 、5 、6作为最初计数数据的输入ABCD ,连接到开关K1-K4;
CLR接—P0, CLK接T2, LOAD接74LS74的Q;
11 、12 、13 、14最为计数增值检测,对应接到灯L11——L14
15为OUTPUT标志,对应接到灯L15,当其溢出时为H,灯L15会亮,也将作为74LS244的控制信号(1/G电平),不过该信号要通过74LS04取反器,将高电平转化为低电平
(3)接好74LS244相关管脚:1A1 1A2 1A3 1A4作为数据D3-D0的输入端,连接到相关开关K5-K8;
1Y1 1Y2 1Y3 1Y4作为结果输出端,并作为74LS373的数据输入;
1/G接收来自74LS161的Q,且低电平有效
(5) 接好74LS373相关管脚:1D 2D 3D 4D作为数据输入端,接收来自74LS244的输出端的数据(1Y1 1Y2 1Y3 1Y4);
1Q 2Q 3Q 4Q作为结果输出端,并且连接到灯L6-L9;
ENABLE高电平有效,将其接到74LS161的RIPPLE CARRY OUTPUT端;
OUTPUT接到P0;
(6) 一个个器件测试,最后把所有的器件连接在一起测试整体情况。
七、 实验分析和结果
1、 K24K25功能测试
K24-K25=00时,T1~T4连续产生,频率由K23控制(1:慢速,2:250Hz),灯L1-L4循环亮,L5跟随各个灯亮;
K24-K25=01/10时, T1~T4只产生一个循环,L1-L4只亮一次循环,L5灯跟随各灯亮一次循环,K23功能同上
K24-K25=11时,每按一次P1,切换到下一个节拍,灯L1-L4按顺序亮;
M:在K24-25=00/01/10,节拍自动切换时才会出现
2、 电路设计
(1)74LS74:
n 当SD=H,CD=L时,测电笔显示Q=L(低电平)
n 当SD=H,CD=H,且CLK为节拍上升沿时,D数据打入Q(高电平)
测试成功
(2)74LS161:令ABCD为0000,则输出Qa Qb Qc Qd变化为从0000-1111,灯L11-L14按照二进制0000-1111变化,灯对应为1时亮对应为0时不亮;其中当Qa Qb Qc Qd为1111时,OUTPUT对应的灯L15亮,此时OUTPUT为高电平H,测试成功
(3)74LS244:1/G接收来自74LS161的OUTPUT端取反的数据(通过74LS04取反),令1A1-1A4的数据为1100,将1Y1-1Y2对应接到灯L17-L20观察到当1A1-1A4为1100时,1Y1-1Y4也为1100灯L17-L20亮的情况为 ——“亮亮暗暗”,测试成功;
(4)74LS373:ENABLE为高电平时才有效
输出端1Q-4Q灯根据输入端1D-4D的接收情况,因为1D-4D接收74LS244的1Y1-1Y4(1100),此时1Q-4Q也为1100,对应的灯L6-L9亮的情况为——“亮亮暗暗”,测试成功。
3 结论:K24K25功能测试比较简单,一次性成功,而关于电路设计就比较麻烦,各管脚的连接比较简单,但由于各器件接收的电平不一样,这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如何取到所需要的电平,由于是很多器件连接在一起,为确保整个电路正确就要先测试芯片和导线,等结果都正确了才测试整体,测试过程中出现由于疏忽没有用到取反器74LS04导致结果不正确,后面接上结果就正确了,实验中用的灯还算比较多,前面用到的所有灯都一直接着导致在测试整体时,看着一片一片的灯在亮,显得有点乱,当你所有器件都测试成功时,就可以把当时用来测试部分器件所用的灯断开了,这样直接观察最终结果就更明显了。
以下是实验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