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要养成测试思维:需求测试、界面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性能测试、可移植性测试

以杯子为案例:
(1)需求测试:
需求:(全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定义:是一个制作的需求书
作用:根据客户实现一个功能,开发更加需求编写代码,测试根据需求编写用例和执行测试
测试:文档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错别字,是否有唯一性等
(2)界面测试:也叫外观测试,也称为UI测试
测试:水杯的形状、大小、颜色、类型
(3)功能测试:
定义:是指对产品软件的各个功能进行验证,验证产品是否达到客户的要求;
测试:喝水、装水、保温、制冷、显示温度
(4)安全性测试:
测试:制作材料、烫伤
(5)可靠性测试:
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持续的寿命最长的时间;(通过不同的个环境,比如高温、低温的情况下,加速产品的状态来验证)
测试:损坏程度、不同材质杯子使用寿命
(6)兼容性:
测试:淡水、盐水、醋、油等
(7)易用性测试:
定义:方便使用
测试:背带、吸管、隔热层、过滤网、被套、水杯底座等
(8)性能测试:
a、压力测试:也叫破坏性测试,有一个临界点,突破临界点,查看系统运行状态
测试:一个杯子容量5升水,倒入6升
b、负载测试:有一个临界点,慢慢接近临界点,查看系统运行状态
测试:一个杯子容量5升水,倒入4升,倒入4.5升,倒入5升
(9)可移植性测试
测试:室内、室外

以微信发红包为案例:
(1)需求测试:测试微信发红包需求文档
错别字、合理性、唯一性、完整性
(2)界面测试:
发送红包按钮大小、红包的颜色、红包长宽、风格、布局
(3)功能:
群红包(拼手气红包、普通红包、专属红包)、个人红包、
(4)安全测试:
密码加密、超过5次锁定账号、发送异常用户有提示、发给风险用户有提示
(5)易用性测试:
指纹支付发红包、人脸识别发送红包、面对面发红红包
(6)兼容性测:
系统兼容:ios ,安卓、鸿蒙系统、pc
手机品牌:小米、华为、vivo、oppo、锤子
(7)压力测试:
同时支持多少个人发送红包:支持1亿,通过2亿用户测试
(9)负载测试 :
同时支持多少个人发红红包:支持1亿,亿用户先8千万,再9千万、再一个亿测试查看状态
(10)可移植性:
ios手机:内存4g 、64g 、 无法发送红包
ios手机:内存12g 、256g 、可以发送红包

2.软件和硬件:
(1)硬件:计算机组成五大部分
a、运行器(cpu)
b、控制器(主板)
c、存储器 (硬盘)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d、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e、输出设备(显示器、音响)
(2)软件:当电脑启动的时的应用程序, 都是软件;微信、淘宝、抖音、快手等
软件和硬件时互相依存、无严格界限、协同发展

pc机:指的是个人电脑(超级计算机、小型机、大型机、工作站)。
物理机:物理机相对虚拟机而言的实体计算机的称呼,物理机提供给虚拟机以硬件环境,也成为“寄主”。
虚拟机: 在物理机上安装的,可以安装多台虚拟机。
os:操作系统
windows11、windows10、mocos、安卓系统、ios系统、鸿蒙系统、塞班系统

3.dos命令:在window中打开
(1)快捷键:win+r 键,打开运行界面 ,输入cmd后敲回车
(2)命令:
dir 查看当前目录下所有文档和文件
cd 进入文件夹
ping+网站 查看网络连接状态
ipconfig 查看ip地址
盘符名称+:敲回车,切换比如:e:
md 创建目录
rd 删除目录
cls 清屏
cd>文档名.后缀名 创建文档
del 删除文档
copy 复制
(3)运行命令:
win+r 打开运行命令
cmd 进入dos命令
calc 启动计算器
osk 打开软件盘
services.msc 打开本地服务

4.bs架构与cs架构:
(1)浏览器与服务器 bs架构 (web页面)
b:broeser 浏览器
s:server 服务器
应用:博客园、知乎、csdn、百度、论坛
(2)客户机与服务器 cs架构(app端)
c:client 客户端
s:server 服务端
应用:抖音、微信、qq、快手、酷狗、酷我等
(3)区别:
①、bs 不需要更新、直接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访问
cs 需要下载客户端才能使用,需要定期更新;
②、bs架构对服务器性能要求高
cs 架构客户端能分摊部分性能压力;
③、bs 不会占用存储内存
cs会占用存储内存;
(4)优缺点:
①、bs优点:可以通过直接访问,服务器好维护,信息量大,资料多
bs缺点:安全性不高,信息容易泄露,容易病毒
②、cs优点:手机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上传下载相对较快,安全性高
cs缺点:需要安装,升级、更新,维护,服务型相对来说难维护
(5)软件:
单机软件:一般指的时不收费,不需要联网的软件
共享软件:一般功能时不收费,但是部分功能收费;如wps
开源软件:公开的软件和代码公开
商业软件:都是收费,把软件当成一个商品来交易

5.人员架构:
(1)CEO 首席执行官
CTO 首席技术官
PM 项目经理
职责:管理项目,负责项目的进展,工作安排,从开发一款软件直到上线;
比如:一个微信、一个抖音
(2)产品经理:
职责:负责公司的产品,了解客户的需求,把客户的需求整理称一个需求文档,提供给开发和测试,需求就是产品输出。
业务、产品:了解需求,收集内容,整理成文档
(3)开发经理:
职责:管理开发人员,安排开发任务
(4)开发(也叫程序员,码农):前端开发,后端开发
前端开发:对页面的布局,前端代码的编写:如html、css,js
后端开发:负责代码逻辑,(python,java、c++,c,php,net)
(5)测试经理:测试主管,测试组长
职责:管理测试人员,安排测试任务
(6)测试人员: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职责:分析需求、编写用例、执行用例
(7)运维:
职责:负责公司环境,维护环境
(8)问答:
你们公司有多少人? 我们项目组20-30
你们公司有几个测试? 小公司3个人左右,大公司:50-100人,我们测试组10个人左右
开发有多少人?20个人
开发和测试比例: 1:5或1:6
案例:项目组26个人:测试4个人, 20个开发(前端开发后端开发),产品1个,运维1个
前后端开发比例:1:5,1:6 前端开发2-3个,17个后端开发
你们公司有运维? 运维做什么?——有,搭建环境,维护环境
你们技术团队有那些人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产品,开发经理,开发,测试经理,测试,运维

二、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1.为什么要测试?
(1)软件本身就会存在问题,非正常运行也有问题
(2)代码是人写的,难免会出错
(3)环境会影响软件问题
(4)只有通过测试来保证软件测试质量

2.测试定义:
(1)广义定义:以检验产品是否满足需求为目标;
(2)软件定义:a、验证软件的正确性 b、发现软件中的缺陷

3.软件生命周期:指的是软件从产生到报废的整个过程,是一种时间的概念。
流程:(1)客户问题引入或定义 比如:打车软件
(2)可行性分析(涉及经济(商业论证),政治,法律,技术等)
(3)项目招投标
(4)项目立项
(5)需求分析
(6)开发阶段(设计,编码,测试)
(7)上线、维护

4.典型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哪些:v模型、H模型、瀑布模型 (淘汰的模型)浪费资源和成本
(1)v模型:
①、需求:产品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简称:SRS)
类型:文档
内容: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框架,功能,模块的描述
概要设计:开发输出(简称:HLD)
类型:文档
内容:架构的初步设计文档,使用说明什么类型数据库,架构的描述,模块的名称。
如:盖房子的大概设计,基本框架结构,
详细设计:(简称:LLD)
类型:文档
内容:针对功能具体的实现,模块的具体实现,具体设计,架构的具体描述。如:房子的具体装修

需求一定存在,概设,详设不一定存在

     ②、单元测:(UT)
         定义:是指验证软件单元是否满足详细设计文档的规格,能正确的执行,主要是对代码测试;
           单元测试也是最小的测试单位;
         在公司中单元测试一般都是开发自测,如果需要测试测试单元测试,就需要测试懂开发语言
         如:一本书10个单元,就第一个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IT)
         定义:集成测试就是指多个单元组合验证软件是否满足概要设计文档的规格,能正常执行,主要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
         如:一本书10个单元,就2个单元的测试或2个以上,10个一下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ST)
         定义:软件进行正常运行,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测试,验证这个系统正常的运行,主要是测试一个整体业务的流程
         如:一本书10个单元,测试10个单元的内容
         验收测试:(UAT)
          a、内部验收
          b、外部验收
     ③、内部验收和外部验收区别:
          a、地点不同 内部验收:在自己公司,外部验收一般在客户方;
          b、人员不同 内部验收:测试,开发都在现场;外部验收:客户方的员工
          c、时间不同  内部验收:时间短,技术人员集中,外部验收:时间较长,技术人不集中
     ④、sit系统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IT)和系统测试(ST)
         sit测试:也叫技术测试
         uat测试:验收测试
         sit环境: 技术测试的环境(sit 1,sit2,sit3)
         uat环境:验收人员使用环境
         环境分类:线上环境(客户使用)、测试环境(测试人员使用)、开发环境(开发人员使用)

(2)H 模型:
产品召开需求澄清会议,测试和开发都拿到需求,测试经理根据需求编写测试计划,安排任务:
测试计划内容:(测试目的,测试背景,测试范围,测试约束,测试环境与资源,测试任务与进度,风险及风险管理,测试交付文档)
测试准入:编写好测试计划,用例评审通过,环境搭建好
测试准出:用例100%执行完,0bug

测试人员接受到任务,测试人员了解,分析需求,并编写测试用例;
评审用例:两种方式(第一个方式:组内评审:项目组评审,产品,开发,测试人员参加,;第二个方式:交叉评审,测试同事之间互相评审)
评审通过,导入到用例管理工具:如禅道,testlink
搭建测试环境:运维搭建环境,自己搭建,测试经理搭建环境
开发提交代码包,达到准入要求;
将代码包部署到环境中;
进行冒烟测试:(冒烟测试:对新版本的主要功能和基本功能进行测试);
冒烟测试不通过打回给开发,重新修改,在提交;如果冒烟测试通过,进行sit1系统集成测试(一般项目是3次sit测试,比如大型的项目4-5次);
第一次sit系统集成测试是对所有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测试出的bug就提交给开发,通过bug管理工具提交:如禅道;
开发修改bug,在进行提交第二次代码包,将代码包部署到测试环境中,进行冒烟测试;
冒烟测试通过,进行sit2系统集成测试,测试中测试出的bug,指派给开发,开发修改;
在进行第三次提交代码包,将代码包部署到测试环境中,进行冒烟测试,冒烟测试通过,进行sit3系统集成测试;
测试完所有用例达到准出要求:用例100%执行,0bug;输出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包含的内容:(测试目的,测试范围,测试背景,测试具体实施日期,测试人员,测试环境,测试bug清单,测试用例清理,测试结果等)
通知uat验收测试;验收测试通过;封装版本;等待上线;准备线上数据;上线;线上测试;有没有bug,如果有bug,根据bug严重程度决定:严重回退版本,如果不严重,和领导沟通,备注好,下一版本解决,
上线成功

总结:产品召开需求会议——测试经理拿到需求,分析需求——编写测试计划,安排测试任务——测试分析需求,编写测试用例——评审用例,评审通过——导入用例管理工具中——搭建测试环境——开发提交代码包,将代码包部署到测试环境中——冒烟测试,冒烟通过——进行sit1系统集成测试——将测试出的bug,指派给开发修改——提交二次代码包,部署到环境中——冒烟测试,冒烟通过——进行sit2系统集成测试——将测试出的bug,指派给开发修改——提交三次代码包,部署到环境中——冒烟测试,冒烟通过——进行sit3系统集成测试——达到准出要求:用例100%执行,0bug——输出测试报告——通知uat验收测试,验收通过——封装版本——等待上线——准备线上数据——上线——线上测试,无bug,上线成功。

sit2系统集成测试用例来源:
(1)冒烟测试用例
(2)上一轮bug的用例
(3)与bug相关联的用例
(4)你认为可疑的用例
(5)新增的用例
sit2或sit3 都叫做回归测试;

posted @ 2025-09-18 09:28  Shidy  阅读(3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