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谈]“走形式”的会议要不要滚粗

最近有网友在讨论一个话题:开会。

大部分人很讨厌开会,因为在我国企业里,大部分会议都是走形式,往往领导会把已经定好的东西拿到会议上给大家讨论,然后不管正方、反方提出的意见如何,最终结果都是领导会前已经定好的准则,当然可能稍微会有些微调。

那么开会是不是一定必须呢?是不是真的就是走形式呢?因为从常规观点来看,既然是走形式那么完全有理由把它废除掉。

今天我们来简单展开一下这个“开会”的话题:

我们先来看个有趣“汉字联系”案例:

1、  会计:大家懂的。每个企业单位都有这个岗位。

2、  开会:这是本文的关键字。就是上文讲的貌似是:“一堆无聊的人坐在一起讨论无聊的并且已经有定论的事”

u=521093084,4047152100&fm=23&gp=0

大家可以发现这两个词都有个“会”,但是意思却大相径庭。不过在这里你先不要立马下结论,认为会计的“会“和开会的”会“完全没联系。

据翻查资料,做会计的人需要把财务往来通过每一笔的记录进行集中清算和总结,是一种“会合”行为,古代叫做:

1、“月计:也就是每个月进行统计”

2、“岁会:岁是年的意思,也就是每年进行一次汇总(会和)”

因此最早的”会计“叫做”计会“,注意这个”会“是”hui“的读法。后来古代把会计当做官职来设置,用来管理各种”计会“人员,于是后来就变成”会计“,此时”会“读”kuai”。

 

我们再来讲开会

传说,“开会”这个习俗是大禹发明的,并在会稽山举行了人类第一次“开会”,这也是会稽山的名字来由。据说开会期间,有个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迟到了,结果竟然被大禹处死。

u=3904163036,299952267&fm=23&gp=0

这说明几点:

1、  开会:历来是强权统治者用来展示权力的平台

2、  传统的开会并没有“讨论”的氛围,也就是说领导召集开会,大家的地位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3、  开会是个极其严肃的事情。古代开会迟到就要处死,同样的,现代很多企业开会如果你反对领导的意见,会被穿小鞋。

从 刘邦汉朝时期,就设置了专门的开会礼仪,大家在开会中必须遵循预先设定的礼仪来讨论,其实说到底就是向领导者“敷衍趋势”。一般来说封建王朝的会议,看起 来采取了“群议、众论”的方式,其实最终的决议要么是皇帝预先订好了,要么就是等待皇帝的“突然间决议”,据说在明代,“廷杖”经常发生。所谓的“廷杖” 就是大臣的意见和领袖不符,在古代那是要被当场“打屁屁”的哦,而且打烂了领导不负责。

从以上来总结:开会从中国传统潜规则来看。其实也是一种“会和”,也遵循着”月计、岁会“,譬如我们公司每月会有一次部门会议,每年会有一次全公司总结会议。只不过我们现在的会议不会出现”打屁屁“的现象了。

u=3943894559,2180231181&fm=23&gp=0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开会的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什么国家,在做任何事时都会不自觉的“沿袭传统“,这在我国传承的特别明显。前段时间有个网友来告诉我,他所在的公司规模有点小小的大,对于开会是这样的:

1、  会前,经理助理会把会议议程发给大家,然后请大家“集思广益“

2、  开会时,大家可以根据会议议程“畅所欲言“

3、  然后,经理助理做点评发言

4、  最后经理做总结性发言

 

大约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下来,大家会发现会前大家就能猜到的会议结果,会议后依然还是那结果,除了在原有经理的框架上多了几层同含义工作,其他再也没有啥变化。

我记得以前特别喜欢头脑风暴,当时北漂时我经常聚集员工召开头脑风暴会议。结果渐渐的我发现,每次头脑风暴会议的“创新性“结果最终提交给老板时,他本身同意还是同意,本身不同意的依然不同意。于是头脑风暴就变成了真的”风暴”,风暴过后海面还是那么的平静。

也许,在这我们几乎要下个结论:让走形式的会议滚粗

u=58640069,3319928517&fm=23&gp=0

不 过我这里再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IT公司老板朋友,他们公司大约百来号人物,由于人数稍微有点多,业务类型也复杂,再加上原来的管理相对松散,开个会也比 较随意,结果时间长了就导致大家执行力下降、思路不统一,尤其是销售部门,面对同一个客户大家经常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应对,从广义上来看,从一定程度造成 了公司文化不协调、客户认可度下降,其实这就是“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的现象缩影。

 

所以,针对开会我来做个总结:

1、  开会其实还真是一个“会和”的过程,大部分会议真实含义是用来“统一思想、贯彻精神”,思想乱则精神不集中,那么我们留下来了,老板就要滚粗了

2、  往往一个公司的核心智囊团占据了公司发展策略的大部分,别看有的公司有几百人,其实能做出正确决策的只有那么十个人。往往真理确实是掌握在于少数人手里的。

3、  公司的企业文化需要用”开会“来加固,从可见角度来看,公司文化体现在制度和老板的喜好,从隐性角度,开会是一个最佳的灌输企业文化的手段。

4、  在国外,很多会议看起来很民主,其实背后的结论依然逃不出领导者的框架思维。在国内,领导权威性代表了一切。

5、  作为我们屌丝,虽然在某个灵光一现的时候确实能有创新思路,但是之所以我们是屌丝,恐怕大部分是因为我们还缺乏大局观或全局思维。

我曾经在多个公司参加个多种会议,包括有真的“畅所欲言“的、也有会前几个高层讨论好大框架在会议上进行补充的、也有领导处于绝对权威下会议中出现“廷杖”现象的。

 我想说的是:如果把上面三种开会分别打上1、2、3的三种标签,那么:

1、  在主框架下对产品进行创新改进,那么第一种会议模式是必须的

2、  如果是公司发展策略和方针上,第二种才是最有效果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会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而走偏,此时需要领导层来给我们洗脑

3、  如果公司的产品或业务出现了危机,那么第三种模式就显得必不可少,不过此时领导的价值就显的最重要,好的领导能在危机中带领大家“绝杀”,差的领导只会把大家带向万丈深渊。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足球,据说世界杯国家队主教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场休息的那15分钟的决策会议。此时一切都显得不再重要,唯一关键的是来自主教练大局意识下的一锤子定音,而不是跑的晕头转向的球员围在一起“畅所欲言”。

 

--------------------------------------------------

 

【你如果不爱读书、不爱看新闻、不爱学习,没关系。我来做你的"陪读君"】

 

奴隶我的方式: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程序员在囧途。

 

每天讲故事、讲商业模式、讲技术给你听。

 

 

posted @ 2014-07-29 12:18  沈逸  阅读(2145)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