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网络互连与互联网

一、IP协议

IP协议:因特网协议,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无连接、不可靠、数据包交换

一、TCP/IP协议簇

常见的端口及其服务

分组在互联网中的传送,对等层的协议相同,网络层使用的都是IP

二、IP数据报格式

IP协议数据单元,几个重要字段:

IHL:IP头长度;

服务类型:区分优先级;

总长度:包括IP头在内;

头校验和:只校验IP头,不包括数据;

源地址:IP地址; 目的地址:IP地址;

生存期:路由器个数+1,超过定值丢弃;

用户数据:MAC帧长1518,MTU1500,

​ IP数据部分最大 =1518-18-20(IP头) = 1480

​ TCP数据部分最大 = 1480 - 20 (TCP头)=1460

三、IPv4地址

IP地址:点分十进制,四段8位共32位。 IPv4地址结构如下:

IP私有地址:不能用于公网,只能在内部局域网使用,通过Internet上不会被路由,但是可以通过NAT等技术与公网通信。下表为ABC私有地址分布:

四、IPv4地址特殊地址

  • 1、0.0.0.0:不确切地址,一般设备刚启动尚无IP临时使用,表示本机。也叫默认路由地址。
  • 2、255.255.255.255:限制(受限)广播地址,同一广播域内的主机,表示本机所有主机。“ 大广播 ”。
  • 3、127.0.0.1:回环(送)地址,别名Localhost,向自己发送测试数据。用于测试。
  • 4、169.254.X.X:自动专用地址,找不到DHCP服务器,主机给自己分配的一个IP。
  • 5、网络地址:主机号各位全为0,表示本网络整个网络,不分配。
  • 6、广播地址:主机号各位全为1,发送给特定网络的所有主机,不分配。也叫直接广播地址也叫子网广播地址,“ 小广播 ”。
  • 7、组播地址:224.0.0.1,从224.0.0.0到239.255.255.255,表示一个组内的主机。

五、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协议,与IP协议、ARP协议同属于网络层协议,但是封装在IP包中。协议号为1.

ICMP的应用:

1、连通测试:PING命令(用到差错报告报文)

2、路由追踪:Traceroute (Linux) (用到询问报文)

Tracert (Windows)

六、ARP与RARP

地址解析ARP: IP查询MAC地址。 ARP缓存表、ARP欺骗、ARP病毒、代理ARP、反向RARP。

地址解析协议ARP:代理ARP,有路由器充当第三方代理,进行ARP请求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有MAC查找IP,常用与无盘工作站,设备没有硬盘,无法记录IP,刚启动时发送一个广播,用MAC去获取IP。需要配置一台RARP服务器,记录MAC与IP的对应关系。

ARP欺骗和ARP病毒:向某一主机发送伪装ARP应答报文,使其发送的信息无法到达预期的主机或到达错误的主机。

七、路由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IP:距离矢量算法,计算跳数,最大15跳,16跳不可达,30s更新,180s不存在(路由信息存在缓存中)、240s删除。使用UDP的520端口。

RIP防环路方法:

1、最大跳数:当一个路由条目发送出去自动加1,最大16跳不可达。

2、水平分割:一条路由信息不会发送给信息的来源

3、反向毒化水平分割(效果最好

4、抑制定时器和触发更新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链路状态算法包括连通、距离、时延、带宽等状态,Dijkstra的SPF算法。触发更新、分层路由。

OSPF区域类型:主干区域(32位),Area0.0.0.0或者Area 0表示。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根据物理连接和拓扑结构,分为以下网络类型:

OSPF路由器分类:根据不同区域之间功能分为:BR(骨干)、IR、ABR、ASBR

例题:

八、TCP与UDP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面向字节流按顺序、连接、可靠、全双工,可以滑动窗口、缓冲累计传送。协议号6.

TCP协议的重要字段:

  • 源端口、目的端口:各16位,2^16(0~65535)
  • URG:紧急指针有效
  • ACK:应答顺序号有效
  • PSH:推进功能有效
  • RST:复位为初始状态
  • SYN:建立同步连接
  • FIN:结束释放连接
  • 校验和:包括TCP段头、数据、伪段头

TCP常见端口:

TCP拥塞控制:报文到达速率大于路由器的转发速率,产生拥塞。解决办法:

  1. 重传计时器: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设置一次计时器,没收到确认重传。
  2. 慢启动(慢开始):接受确认之前逐步扩大窗口大小。1、2、4、8指数规律。
  3. 拥塞避免:窗口到达门限阈值采用线性增加方式扩大窗口,门限阈值减半。
  4. 快速重传:发送端连续收到3个重复ACK,就重传,不等计时器。
  5. 可变滑动窗口
  6. 选择重发ARQ

结论: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不保证顺序的、无差错流控机制。校验和包括:UDP头部、数据、伪头部。协议号17。

UDP报文格式特点:少量传输数据,高层程序负责解决数据排序、差错控制等。开销少(头部8个字节),网络管理常使用。

九、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负责将邮件上传到服务器,采用TCP的25端口,C/S工作(C/S模式就是指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计算机软件协同工作的一种模式)。仅传送ASCII码文本。

POP3邮局协议,负责将邮件下载到客户机,采用TCP的110端口,C/S工作。用户从服务器读取邮件后,服务器就删除该邮件。

文件传输协议FTP:负责文件通过服务器上传、下载。采用TCP两条连接,数据连接20端口,控制连接21端口。合法访问和匿名访问(anonymous)。主动模式(20端口)和被动模式(随机端口)。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TCP的23端口,C/S工作,命令telnet 192.168.1.254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万维网服务器提供全球的、分布的、动态的、多平台的、交互的、多媒体信息。

十、路由器技术

NAT:网络地址翻译,解决IP短缺,路由器内部和外部地址进行转换。

  1. 静态地址转换:静态NAT(一对一)
  2. 动态地址转换:动态NAT(多对少)
  3.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多对一)

静态NAT,内外一对一转换,用于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固定IP的主机服务器。

动态NAT,内部多对少转换,用于内部局域网较多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外部需要地址池pool。

路由技术QoS: 网络服务质量。将网络数据流分为不同等级,提供不同服务。有集成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iddServ)两种标准。

posted @ 2021-09-01 17:07  程序员少帅  阅读(22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