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oder257c
按照提议模拟即可,遍历一遍体重,二分找出大于x的大人和小于x的小孩的数量,最后的最大值就是答案。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x_(int a, int b) {
    return (b > a) ? b : a;
}
// 计算当前阈值 x 下的正确分类数量
int f(int x, const vector<int>& child, const vector<int>& adult) {
    int cx = lower_bound(child.begin(), child.end(), x) - child.begin();
    int ax = adult.end() - lower_bound(adult.begin(), adult.end(), x);
    return cx + ax;
}
int main() {
    ios::sync_with_stdio(false);
    cin.tie(0);
    int n;
    cin >> n;
    string s;
    cin >> s;
    vector<int> w(n);
    vector<int> child;
    vector<int> adult;
    for (int i = 0; i < n; i++) {
        cin >> w[i];
        if (s[i] == '0') child.push_back(w[i]);
        else adult.push_back(w[i]);
    }
    sort(child.begin(), child.end());
    sort(adult.begin(), adult.end());
    int ans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x = w[i];
        // 检查 x = w[i] 的情况
        ans = max_(ans, f(x, child, adult));
        // 检查 x = w[i] + 1 的情况
        ans = max_(ans, f(x + 1, child, adult));
    }
    cout << ans << endl;
    return 0;
}    
关于为什么只看w[i] 和w[i+1]:
- 分类结果的临界点
当 X 处于两个体重值之间时(例如 w[i] < X < w[j]),分类结果不会改变。此时所有体重 <X 的人仍被视为儿童,≥X 的人仍被视为成人。
只有当 X 等于某个体重值或刚好在其右侧时(即 X = w[i] 或 X = w[i]+1),分类结果才会发生变化。 - 具体分析
假设存在一个体重值 w[i]:
当 X = w[i] 时:
体重 <w[i] 的人被视为儿童。
体重 ≥w[i] 的人被视为成人。
当 X = w[i]+1 时:
体重 <w[i]+1 的人(即 ≤w[i])被视为儿童。
体重 ≥w[i]+1 的人被视为成人。
这两个值的差异在于,当 X = w[i]+1 时,体重等于 w[i] 的人会被视为儿童(而 X = w[i] 时会被视为成人)。因此,这两个值可能对应不同的正确数。 - 为什么不需要枚举其他值?
覆盖所有可能的分类变化:所有可能的分类变化点只能出现在某个体重值 w[i] 或其右侧(即 w[i]+1)。其他值(如 w[i]+0.5)不会改变分类结果。
减少计算量:直接枚举所有可能的 X(如所有实数)显然不可行,但枚举每个 w[i] 和 w[i]+1 可以覆盖所有可能的分类变化情况,确保不会遗漏最优解。 - 示例说明
假设有体重数组 [2, 3, 5],对应的身份为 [0, 1, 1](0 表示儿童,1 表示成人):
当 X = 3 时:
体重 < 3 的视为儿童(索引 0,正确)。
体重 ≥3 的视为成人(索引 1、2,正确)。
正确数为 3。
当 X = 4 时:
体重 <4 的视为儿童(索引 0、1,其中索引 1 是成人,错误)。
体重 ≥4 的视为成人(索引 2,正确)。
正确数为 2。
当 X = 3.5 时:
分类结果与 X=3 相同,正确数仍为 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