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早睡晚起养神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017-02-02 10:49 宝宝合凤凰 阅读(1146) 评论(0) 收藏 举报小雪节气关键在于养神气,养生记住七句“口诀”!
11月22日迎来了小雪节气。从此,北风开始呼呼地刮,气温开始嗖嗖地降。这不,昨天夜里,北京就早早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一下变得这么冷,人体需要马上调整、适应,要不然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疾患。小雪时节养生不妨记以下几点,帮你安度寒冬。
1、头最怕受风寒:戴帽子
mark
从小雪节气开始,气候变寒冷,会影响心脑血管,造成血压波动等。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所以一定要戴帽子,注意防寒、保护阳气。
2、防内火:白菜萝卜上餐桌
mark
当然,保暖也不要太过,如果暖气温度过高,人们穿得过于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出现口腔溃疡、大便干燥、口干口苦、眼屎增多等症状,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
针对内火,建议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这个季节的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3、壮阳气、温通经脉:常晒太阳
mark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功效,对调节情绪、改善人体状态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
4、补肾御寒:小雪过后吃“三黑”
mark
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物,饮食上还要注意滋补肝肾、清泻内火和保养肌肤。推荐三类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荸荠和黑大豆。
① 黑芝麻:男补肝肾女润肤
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与食疗专家郭海英教授:中医食疗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推荐:黑芝麻红枣粥。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干枣25克、白砂糖30克,粳米和红枣先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烂熟;调入黑芝麻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② 黑荸荠:抗菌清热泻内火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食疗专家徐大成副主任中医师: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但热量却不是很高,有清泻内火的功效,很适合初冬食用。
推荐:荸荠冰糖饮。用荸荠150克、甘蔗150克、冰糖30克,把荸荠和甘蔗加入适量水及冰糖,煮熟即可。
③ 黑豆:补血养颜暖身心
南京自然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城生副主任医师:黑豆蛋白质含量为49.8%,相当于牛肉的2倍多、鸡蛋的3倍!还能降低胆固醇。
推荐:黑豆羊肉炖当归。能补血养颜暖身心,用瘦羊肉1000克、黑豆100克、当归10克、桂圆10克,清炖即可。
5、养好肺:生吃萝卜熟吃梨
mark
小雪过后,大家不妨试着生吃萝卜熟吃梨。因为梨具有润肺清热、养阴生津等作用。对于燥热咳嗽型患者熟吃梨还能增加止咳的效果,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食疗方供大家参考:取大梨1个,蜂蜜60克。将梨挖洞,去梨核,装入蜂蜜,置于大碗中,隔水蒸熟吃。每日服用1~2次。
而生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后的萝卜则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冬天生吃萝卜效果更好。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最好煮熟以后吃,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6、防抑郁:多吃菠菜香蕉
mark
小雪节气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光照较少,人们的心情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因此,在饮食方面应有选择性地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
① 香蕉
香蕉中含有能够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活。
② 菠菜
研究发现,叶酸摄入不足的人容易出现失眠、健忘、焦虑等抑郁症状。菠菜中富含叶酸,冬季应适当增加菠菜的摄入。此外,芦笋、猕猴桃、牡蛎、橘子、豌豆、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中也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我们抵抗抑郁。
③ 全麦面包
近来发现微量矿物质硒能振奋情绪,全麦面包等全谷类食物富含硒。除了全麦面包外,鸡肉、海鲜等食物也含有较多的硒。
7、防疾病:重点在“藏”,养好神气
mark
在小雪节气里,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特点,把养生重点在于“藏”,即把神藏于内,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心地坦荡,才能保持心情舒畅心态愉悦,从而促进身心健康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小寒养生 早睡晚起养神气
2017年01月06日09:27 来源:北京晚报小寒后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此时养生应早睡晚起,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肾精,同时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并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 今年小寒和“腊八”是同一天,食补首选腊八粥,其中薏米和豆类能健脾除湿等;大米能补中益气,和五脏,益脾胃;核桃、花生等能益智健脑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 顺时合,以养元气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
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
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
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心笑、肺哭、肝吼、脾歌、肾呻吟
[译文]:减少思虑烦恼以养心气,少色欲以养肾气,不乱动以养骨气,不发怒以养肝气,少吃喝以养胃气,少说话以养精神,多读书以养胆气,不逆时令以养元气。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笔者认为这段话从情志过激、外感邪气、过劳所伤三方面论述了“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
情志过激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七情是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一般不会致病,但七情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情绪引发的病症],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而且它们之间又可以相 生 相 克,如 “ 怒可制思【思伤脾者,以怒胜之。】,喜可制悲【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悲可制怒【怒伤肝者,以悲胜之。】,恐可制喜【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可制恐【恐伤肾者,以思胜之】(以土制水),(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
心笑、肺哭、肝吼、脾歌、肾呻吟
久听伤脑;久思伤神;久视伤血;久睡伤气;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听伤神;久闻伤心;久思伤眠 。
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
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
[译文]:忧愁使气郁结,愤怒则气受阻,恐惧则气陷逆,压抑则气闷,急速则耗气。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译文]:行动要慢而稳重,站要直而恭敬,坐要端正,说话声音要低而温和。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
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译文]:常静坐以收心,少酒色以清心,省嗜好以养心,鉴古训以警惕,悟道理以明心。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译文]:宠辱不惊则肝宁,动静皆诚敬则心定,饮食有节制则脾不病,调整呼吸少说话则保肺,平淡少欲则肾水足。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译文]:道生于安静,德见于谦让,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平和。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天地不能一日没有和气,人心不能一日没有喜悦的神情。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
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
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译文]:说话有分寸则少得罪人,行为有节制则少悔恨,爱慕有节制则要求少,快乐有节制则祸败少,饮食有节制则疾病少。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
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译文]: 人都知道说话可以显示自己的优点,但不知说话谨慎可以培养德性;人都知道饮食可以有益生命,却不知节制饮食可以养生。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译文]:败坏德行的行为有许多,而酗酒必定败德;伤害生命的行为也有许多,而好色必定伤生。
我们在中学里有一课文,叫“范进中举”,说的是过喜伤心,而引发了癫证,结果让其岳父一巴掌打好了。
一巴掌给打清醒了。那是”恐胜喜“。五行相克。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中医观念,是从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文化宝贵传统。但过去我学的课文也只是长了知识而己,并没有实际体验。也没看到过舌相的有关变化。
网诊舌诊之后情况却不同了。我亲眼看到了七情对于病情反复的关联。至少有四例病人在病情痊愈过程中出现舌下舌相的肉疙瘩长大的现象,我查问原因。皆是生气,情绪波动而引起。舌黏膜上肉疙瘩随情绪而消长。
我昨晚续诊的月子病人又是一个例子。我发图片来大家看。因患者要求保密,我不能多说。肝理三焦。肝主怒。怒而引发三焦紊乱。病情反复。在舌底舌相中的表现就是黏膜上的肉疙瘩长大。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七情致病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发病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
二是直接伤及内脏。
三是首先影响人体气机。
四是情志波动常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1)以情志刺激过度为主因七情内伤与外感六淫不同,六淫致病是六淫外邪从皮肤或口鼻而入,由表入里,发病初期常有表证。七情内伤是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作用于内脏导致内脏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如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或名誉受到侵犯,产生过怒致病;或个人欲望和需要得到极大或意外的收获和满足,喜笑若狂而致病;或因家庭变故、亲人意外而忧悲致病;或因工作和家庭遇到难于解决的困难,思虑过度而致病;或因遇险临危,惊恐万分而致病等。所有七情内伤的病证,均以情志异常为主因。
(2)直接伤及内脏《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於肢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怒伤肝,是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素问·本病论》说:“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医医偶录》说:“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
喜伤心,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
思伤脾,是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思则气结于脾。”《医述·卷七》说:“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说:“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琉球百问·琉球原问》说:“思虑过多,脾血必耗。”
忧(悲)伤肺,是指过度忧伤悲哀,可以耗伤肺气。《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
恐伤肾,是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肾藏精,《素问·举痛论》说:“恐则精却。”《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惊伤心胆,是指大惊可以伤心神及胆。《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说:“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说:“惊伤胆者,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说物不竟而迫,故经曰:惊则气乱。”《杂病源流犀烛·卷六》说:“惊者,心与肝胃病也。然则因所触,发为惊者,虽属肝胃,受其惊而辄动者,心也。故惊之为病,仍不离乎心。”所以说惊伤心胆。
必须指出,虽然情志伤对脏腑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不能机械地认为怒只能伤肝,喜只能伤心,等等。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活动又复杂多变,而总统于心,故《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里就明确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神受损又可涉及其他脏腑。又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肝郁化火,气火上逆,还可导致木侮金,即肝火犯肺等。
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因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与外界各种信息刺激的接受反应和调节有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主思,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而七情内伤,又首先影响脏腑气机,使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机逆乱。必然影响到血的正常运行。所以,情志伤又以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劳神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的症状。郁怒伤肝,肝经气郁,可出现两胁胀痛、善太息等症。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可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癥瘕等症。肝郁还可以化火,气火上逆,则常见心烦易怒、口苦干渴等症。情志伤影响气机,还可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3)首先影响脏腑气机《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出;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逾于气。”
怒则气上,是指盛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怒则气上,还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另外,怒伤肝还可表现为肝失疏泄的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痛、善太息等症。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适度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醇剩义·劳伤》说:“喜则伤心,此为本脏之病,过喜则阳气太浮,而百脉开解,故心脏受伤也。”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忧悲,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气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灵枢·本神》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临床见心情沉重、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等。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气趋于下,同时血亦下行,临床见面色苍白、头昏,甚则昏厥。恐又可使肾气下陷不固,出现二便失禁,或男子遗精,孕妇流产等。恐伤肾精还可见骨酸痿厥等。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心悸心慌等。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导致气机郁结,伤神损脾。临床上见纳呆、脘腹胀满、便溏、心悸、失眠、健忘等。
(4)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在患者有剧烈情志波动时,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遇恼怒,可使阳升无制,血气上逆,发生突然昏仆,或半身不遂,口眼 斜等。心脏病患者,也可因突然剧烈情志波动,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病情迅速恶化,甚至猝然死亡。有神经官能症易失眠的患者,情志波动时则失眠加重等。
从以上所述的内容看,七情既属人体七种情志变化的表现,又为致病因素之一,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掌握七情致病的原理,对防病保健及临床诊疗均有积极的意义。由于情志因素可以使人致病,所以,中医防病保健强调“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同时,根据五志与五行的配属关系,用五行相克原理,可以纠正情志的偏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为中医精神治疗的原则之一。又根据七情内伤首先影响气机和易致郁证的特点,治疗情志伤之始,应以调气为先,理气开郁并结合思想开导为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南方多次入冬失败。今天虽是小雪节气,但天气依然炎热,“十月小逢春”实至名归。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天气时冷时热,人群中脾肺虚弱的老年人、儿童易发感冒。老幼病弱的人群在小雪节气后,起居衣着要倍加小心,预防感冒。
养神气 防冬火
小雪养生要注重“养神气、防冬火”。多吃黑色食物不仅能迅速补充热量、防感冒,还能滋补肝肾、清泻内火、保养肌肤。
黑色食品包括:一是具有黑颜色的食品;二是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品。常见的黑色食品有黑芝麻、黑豆、黑米、黑荞麦、黑枣、黑葡萄、黑松子、黑香菇、黑木耳、海带、乌鸡、泥鳅、黑鱼、甲鱼等。
黑芝麻
补肝益气
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黑豆
降低胆固醇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吸收率高达95%以上,除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黑米
补肾益气
黑米外表墨黑,营养丰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中医认为,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阴补肾、益气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小雪节气补肾的最佳食材。黑米外部皮层中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黄酮类的植物化学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女性延缓衰老。
乌骨鸡
补血养血
乌骨鸡是强筋健骨、补血健体的上等佳品。乌鸡黑色素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本草纲目》中说乌鸡有大补的作用。可以补诸劳虚损,可以治疗消渴。益产妇,尤其治疗妇女的崩漏带下等一些顽固的血病。尤其是对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止小孩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泥鳅
降脂降压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
推荐一款养生粥,非常适合小雪节气后食用。
食疗粥
黑芝麻红枣粥
原料: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枣(干)25克、白砂糖30克。
做法:材料备齐,然后将黑芝麻下入锅中,用小火炒香,研成粉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冷
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红枣洗净去核;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和红枣,先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烂熟;调入黑芝麻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原标题:养神气可多吃黑色食物
小雪养生要注重“养神气、防冬火”。多吃黑色食物不仅能迅速补充热量、防感冒,还能滋补肝肾、清泻内火。
黑色食品包括:一是具有黑颜色的食品;二是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品。常见的黑色食品有黑芝麻、黑豆、黑米、黑荞麦、黑枣、黑葡萄、黑松子、黑香菇、黑木耳、海带、乌鸡、黑鱼、甲鱼等。
黑芝麻:补肝益气
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的作用,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黑豆:降低胆固醇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吸收率高达95%以上,除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黑米:补肾益气
中医认为,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阴补肾、益气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小雪节气补肾的最佳食材。
黑木耳:促血液循环
黑木耳含有多种营养素,常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心笑、肺哭、肝吼、脾歌、肾呻吟
中医一向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而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这里面的闻不仅包括闻气味,还包括听声音,“吼、笑、歌、哭、呻”这五种带有情绪的声音,对应着人的五脏,即肝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能反映出人体的健康情况。
“怒吼”不止是修养问题
经常大呼小叫或是唉声叹气的人,并不一定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极有可能是肝脏不健康了。那些常住精神病院里的病人,经常大呼大叫的,他们的脉象往往洪大而疾,这就是肝阳上亢的典型脉象之一。生活中精神正常的人,如果表现出以上这两种情况,并不一定是说精神出了问题,往往是肝的阴阳失去了平衡。肝阳上亢者,除了大呼小叫外,一般还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等症状;而那些肝郁气虚者,则还会出现身体乏力、不喜欢说话、容易出汗等症状。
专家建议:这类人群可以常吃山楂、萝卜、茴香、莲藕等疏肝行气的食物来调理。
爱笑的人不见得心情开朗
如果您是心气充足的人,碰到一些好笑的事情,自然会笑得十分爽朗,这样适度之笑,无疑对心神和身体都有好处。可往往有的人爱笑,却是一种掩饰、一种勉强或职业需要。就这类人而言,也许他们本来就不爱笑,缘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经常笑,这反而会使得他们本来就不充足的心气耗损得更厉害,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些人的笑声背后,常常隐藏着疾病的隐患或抑郁的前兆。
为什么有些笑星年纪轻轻心脏就有了问题,排除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之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笑星要经常努力地制造笑声,从而耗损了太多心气。
专家建议:按理说喜悦情绪本来是有益健康的,但喜悦的情绪也要适度,如果过分了就可能伤害身体。平常注意多吃点大枣、龙眼肉、莲子等,可达到补心气、养心神的作用。
歌唱的好坏全靠“脾气”
人们都会认为一个人唱歌余音绕梁表示他“中气十足”。中医上把脾也叫做“中元”,唱歌时所运用到的就是脾气。一个人脾气盛,则唱歌嘹亮、底气足;假如脾气虚,则可能五音不全,声音出不来。
专家建议:想把自己的歌声练好听一点,对脾进行调理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生活中补脾的食物有很多,比如牛肉、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花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等。
爱哭的人“肺气”不好
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一个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如果哭声特别响亮,那么妈妈爸爸就会很放心,因为这说明宝宝肺部扩张好,没有缺氧的现象。其实这也表明,一个人哭声与肺的关联是很大的。林黛玉经常哭哭啼啼,结果最后是得了肺病而死。虽然与笑声一样,一个人哭泣流泪也是一种正常的宣泄,但如果经常哭,就不是一件好事了。中医里强调说“肺主皮毛”, 所以那些经常哭的女孩子皮肤一定不会好,因为肺虚之后,皮毛得不到肺部输送的精华成分的滋养,导致皮肤就没有光泽。
专家建议:那些爱哭的人平时不妨多吃一些白木耳、百合、海蜇、柿饼、枇杷、荸荠、无花果等补肺食物。
呻吟是肾在调元气
每个人在疼痛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呻吟之声,比如受伤或分娩时;可一个人在舒服的时候,也会呻吟。从中医角度来说呻吟的声音,其实是肾在调元气所致。
然而反过来,一个人没事时也总是哼哼唧唧,这就很可能说明其肾有问题了。虽然这样的反证也不是绝对的,但却是对人体健康的一种提醒。
专家建议:有这种现象的人,平时不妨多吃一些羊肉、韭菜、龙眼、山药等补肾的食物,症状严重者还可以根据阳虚阴虚的不同,选择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服用。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