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 泛型
泛型
新建
t.ts文件我们为什么需要泛型?
在前端框架发展的过程中,你一定听过组件化这种思维,大公司的程序员哥哥们,为了早日回家吃夜宵(通常下班都10点了),所以他们通常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工作量(拿刀砍需求),或者提高工作效率(效率工具、可复用的组件)。
所以可以减少重复性的代码就叫组件,一直提取提取,提取到最后,就成了框架。
有一点我们非常清楚,
ts 是静态类型,对于 Array类型的,代码编辑器会自动提示它可以访问的一些属性的方法,而js则不同,所有方法都需要你自己去记忆。当我们需要写一个传入什么类型就得到什么类型的函数。
于是聪明的你可能给出这样的“万能”函数
1
function one(a: any) : any{
2
return a;
3
}
Copied!
好像你这个函数没有提示的功能,且我给你
number,但是你给的是 any,跟写原声的js 没有任何区别呀~你说等会,让我改改,于是你可能又给出这样的函数。
其实
a as number有点多余,去掉这个你会发现代码提示依旧会有,上一节最后的小练习里面其实有提到过。1
function one(a: any) : any{
2
if(typeof a === 'number') {
3
let ret = (a as number)
4
return ret ;
5
}
6
return a;
7
}
Copied!

这还算不错的,尽管没有完全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来想象一下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下下策。
那就是为每一种类型都写一个方法,这样每一个方法的输入输出都是可以预测的,传入是啥类型,输出就是什么类型,而不是
any。可能有的人思维又发散一点,通过重载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只能说你们都非常棒,思维都很活跃,世界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
那什么才是最优的做法呢?
或者说有没有一种方法在调用的时候再指定类型呢?
你肯定已经猜到了,那就是本节的主题泛型,代码的组件化,
其实代码也非常的简单,比起你写很多声明要好很多,不过因为我们这个方法是运行的时候才指定类型,而且
<T>是可以多种类型,所以还是需要你自己去适配,通过 typeof去检测的。1
function one<T>(a: T) : T{
2
return a;
3
}
4
5
let a1 = one<number>(1)
6
7
let a2 = one(520)
Copied!
当你去查看他们的函数类型的时候,你会发现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你可能你不会觉得奇怪。

那么看看这个,当时我就惊呆了。

也就是说描述
T是什么类型的时候,你可以在<number>描述它是一个 number类型,同样也可以这样描述描述(a: T) 对应(520), T 就是 520的类型。当你想要这样去写函数的时候,编辑器霸道的拒绝了你,说了一句,这是我的方言,不要以为你会说方言就可以跟我装老乡,对不起,我不认。

编译器其实非常的智能,能不让你写的东西,绝对不然绝对不让你多写,尽管编译器把你的类型翻译成了他的方言了。
能更具体的,它就更具体,相比较
number和520来说,哪个更具体?泛型数组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传入一个某个类型
T的数组。对于描述数组有2种写法,所以这里也有2种写法
1
function two<T>(a: T[]) : T{
2
return a[0];
3
}
4
5
function three<T>(a: Array<T>) : T{
6
return a[0];
7
}
Copied!
对于函数,是不是还有匿名函数用变量保存的形式呀?
1
let two2 : <T>(a : T[]) => T = function (a) {
2
return a[0];
3
}
Copied!
只需要把
<T>写()前面就好了,其他的根匿名函数的描述基本一致。同样我们用接口来描述某个泛型方法
1
interface funcI {
2
<T>(a: T[]) : T
3
}
4
5
let two3 : funcI = two2
6
7
let two4 : { <T>(a: T[]) : T } = two2
Copied!
等于,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词,他的符号叫
=,在数学意义上面,就是俩者具有相同的辩证关系,而在现实世界中代表着类似事物,或者同一事物。在学习编程的时候,老师有的时候会叫你忘掉
=,把它认为成赋值。我觉得你理解为复制还差不多,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说它还是相等,你也可以理解为,赋值之后,他们是同一事物,所以相等。
其实实际意义的相等与编程里面的
=的差异就是,编程里面的=不支持前后替换,也就是a = b不能b = a.1
因为
2
a = b
3
c = a
4
5
所以
6
b = c
Copied!
而对于上面的例子
1
funcI 就等于
2
3
{
4
<T>(a: T[]) : T
5
}
Copied!
所以
1
let two3 : funcI
Copied!
就可以替换为
1
let two3 : { <T>(a: T[]) : T }
Copied!
接口泛型
同时我们还可以这样玩,在声明的时候指定接口泛型里面的类型
1
interface someI<T>{
2
(a : T) : T
3
}
4
5
let b : someI<number>
Copied!
此时
b一个就是一个 (a: number) => number 的匿名函数类泛型
我们知道,泛型的作用就是在调用的时候,再限定某些值的类型。
1
class Person<T, U>{
2
other: T
3
age: U
4
}
5
6
let p = new Person<string,number>()
7
p.other = "good men"
8
p.age = 12
Copied!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例化的时候再指定
other和 age的具体类型。之前没有提到如何声明多个泛型,其实非常简单,用逗号隔开就行了。
假如我们明确指定泛型有些什么字段怎么办?
像这样通过
extends 关键字进行继承即可,这里是可以继承interface和class,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说,就实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代码提示功能。
1
interface hasLength {
2
length: number;
3
}
4
5
function funcTest<T extends hasLength>(arg: T): T {
6
return arg;
7
}
Copied!
泛型由于比较特殊,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特殊的接口类型,所以可以继承接口,而
class 是不能继承接口的亦或者说,通过接口来描述泛型。

原型
继承必须提到原型,对于后端开发者可能对原型不太了解,这里我尽量把原型说的通俗易懂,且内容也足够深入。因为原型是 js 核心内容,反正这个原型被开发者各种玩,每个老司机对于原型的理解绝对不一般。

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
{},其实我们看到这个 a 是一个空的对象,上面什么实际属性都没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__proto__属性,其实它就是我们说的原型。
当我们通过
.去调用它的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明明我们没有定义这些方法,但是我们却可以访问这些方法。同时我们输入
Object.prototype. 就可以出现代码提示。
我们发现他们提示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智慧的你有没有注意到
__proto__: Object 其实这个__proto__其实就是 Object。而
js里面,当一个对象,找不到某些东西的时候,它会往它的__proto__对象上面去找,当然假如__proto__对象上面还有__proto__,它会一直找下去,所以就有了原型链这种说法。所以通过特性就实现继承。这里我们深入一点。
Object.prototype 与 a 提示的方法一样,那么它们是否存在某种不可为外人所知的秘密呢?你可能先想到它们是否相等呢?


我想你是不是忘了什么,提示你一下
__proto__,找不到的属性和方法怎么办?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

通过
{}与new Object出来的对象是一样的。其实通过
{}新建的对象,叫做字面量方法创建对象。它会被编译器转换为
new Object的。那么
new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之前我们是不是说过
new会调用constructor
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其实还有一件事编译器做了的,那就是新创建的这个对象的
__proto__等于Object.prototype。我们梳理一下思路,
new A(),首先通过prototype.constructor构造一个新的对象,然后把A对象的prototype赋值给新对象的__proto__。同样也就是说
prototype上面的属性和方法就是实例方法和变量。深入的理解继承
先写我们的 ts 代码
1
class a {}
2
3
class b extends a{}
Copied!
编译出来之后,这里我做了一些修改。
把以下代码写到一个
html文档里面,我们通过 chrome 调试运行。1
var __extends = (this && this.__extends) || function (d, b) {
2
console.log(d)
3
console.log(b)
4
for (var p in b) {
5
if (b.hasOwnProperty(p)) {
6
console.log(p)
7
d[p] = b[p]
8
};
9
}
10
function __() { this.constructor = d; }
11
d.prototype = b === null ? Object.create(b) : (__.prototype = b.prototype, new __());
12
};
13
var a = (function () {
14
function a() {
15
}
16
a.sname = '1';
17
return a;
18
}());
19
var b = (function (_super) {
20
__extends(b, _super);
21
function b() {
22
return _super.apply(this, arguments) || this;
23
}
24
return b;
25
}(a));
Copied!
这里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说,慢慢来。
了解 Object.create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变量
a,给它一个 name 属性,当做一个标识
此时我们通过
create来创建 b
我们发现
__proto__指向了我们的a相当于,我们新建了一个对象,并且把
__proto__指向了我们的a。
当我们传入 null 的时候。

它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对象。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
__proto__赋值为 null,从下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使用 delete 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首先我们看
var __extends = (this && this.__extends) || function (d, b) {}(this && this.__extends)
在控制台里面输入
this,之前我们也有说过 this 默认是 window,在浏览器环境中。接下来我们看看
&& 运算符
我们把
&& 想象成电线,0或者其他否定的值,比如undefined、null等,代表着断开,也就是断路了,假如断开了,就返回断开的时候的否定值。假如全线通过,一路绿灯,那就返回最后一个。

而我们在全局作用域下面通过
var声明的变量会自动挂载到window下面,这样容易形成全局代码命名污染。因为这里定义一个 a,那里又定义一个 a,js 解释器就不知道你要使用的是哪个 a。

而
let不会,这就是为什么我推荐你使用 let的原因之一。(this && this.__extends) 这段先判断是否有 this 有再继续判断 this 上面是否已经有定义过了__extends,假如没有此时返回一个否定值,也就是断开了,这个否定值是undefined,假如定义过了,就直接返回this.__extends,于是此时var __extends就拿到了全局的__extends当得到否定值的时候
1
undefined || function (d, b) {}
Copied!

当遇到第一个正确的时候,就立刻返回当前的值,假如都不正确,那就放回最后一个否定值。
此时
var __extends就是后面这个函数了。此时我们进入函数
function (d, b) {}内部逻辑, 用 ts 的代码来说就是class d extends b。1
for (var p in b) {
2
if (b.hasOwnProperty(p)) {
3
console.log(p)
4
d[p] = b[p]
5
};
6
}
Copied!
这一段代码,会遍历 b,所有属性,此时的属性是静态属性,你可以看到上面完整的代码里面的 a 类有
sname静态属性,这里又有一个console.log(p),它会打印到我们的控制,在控制台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sname。b.hasOwnProperty 会判断 p 是不是 b 自己的属性,它只会拷贝自己的属性,而不会拷贝原型链上面的。1
function __() { this.constructor = d; }
Copied!
这一段代码就是创建一个
__函数,在原生 js,我们是通过函数来模拟类,而这个方法里面的 this 就等于 __.prototype,挂载在上面的变量就是实例变量。而当我们去
new __()的时候,会去调用__.prototype.constructor,也就是this.constructor 同样也就是 d.1
d.prototype = b === null ? Object.create(b) : (__.prototype = b.prototype, new __());
Copied!
这个首先判断
b === null?,假如是空的话,Object.create(null)就直接是一个空对象,也就是 d.prototype 指向一个空对象。而假如 b 不为空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函数。
1
__.prototype = b.prototype, new __()
Copied!
对于
,,你可以这么理解,首先 a 被复制为1。之后,会返回最后一个表达式的值。也就是b = a
把
b.prototype 复制给 __.prototype,之后再 new __()new __() 会去调用 d 函数,也就是class d extends b中的 d自己的逻辑。之后再返回一个对象{__proto__: b.prototype} 。这样 d.prototype 就等于返回的这个对象。当我们
new d() 的时候新对象的__proto__指向d.prototype,这样就形成了原型链,当找不到方法的时候,会去找__proto__的__proto__,而这个__proto__就是我们class d extends b的 b.prototype,这样我们就可以访问到了 b 的实例方法。1
function b() {
2
return _super.apply(this, arguments) || this;
3
}
Copied!
而这个
_super就是a,这里就是调用 a 的函数,然后绑定一下this,假如没有 _super.apply就直接放回 this。说实话,我自己都晕乎,我非常担心你们看不懂,已经讲的最细了,js 的原型指来指去的,连老司机都要翻,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
ts与 es 的 class关键字。这不是写程序,这是在走迷宫。
我们来梳理一下思路,保持有条理。
class d extends b-
首先拷贝静态属性
-
构造一个新的()函数,当`new ()
的时候,会先执行被继承函数b,这个函数通常会初始化一些变量比如this.x = 'some'`之类的。
-
把
__函数的原型指向b的原型,这样 new 出来的对象就可以访问 b 的示例方法
这样是不是就条理清晰了。思路很简单,但是代码解释起来就不敢恭维了。
关于
prototype与__proto__的区别,请向上找到new调用的过程,new 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调用方式。泛型继承类
1
class BeeKeeper {
2
hasMask: boolean;
3
}
4
5
class ZooKeeper {
6
nametag: string;
7
}
8
9
class Animal {
10
numLegs: number;
11
}
12
13
class Bee extends Animal {
14
keeper: BeeKeeper;
15
}
16
17
class Lion extends Animal {
18
keeper: ZooKeeper;
19
}
20
21
function findKeeper<A extends Animal, K> (a: {new(): A;
22
prototype: {keeper: K}}): K {
23
24
return a.prototype.keeper;
25
}
26
27
findKeeper(Lion).nametag;
Copied!
这里最核心的就是
a: {new(): A;prototype: {keeper: K}}我们慢慢来,分解开读,
new(): A表示可以 new ,也就是实例化,并且它的返回值是 A泛型prototype: {keeper: K} 描述原型,刚刚我们也提到了,这里指原型上面有一个keeper属性并且类型是 K 泛型。这里的原型上面的属性,其实就是实例属性。1
function findKeeper<A extends Animal, K> (a: {new(): A;
2
prototype: {keeper: K}}): K {
3
4
return a.prototype.keeper;
5
}
Copied!
整体的来读一下这个函数。
findKeeper 函数规定有2个泛型,泛型 A 集成 Animal 拥有 Animal 所有属性和方法,还有一个泛型 K,传入一个参数,规定这个参数是可以
new关键字调用的,也就是说传入的应该是 Class 而不是实例,并且它必须有一个实例属性keeper,此时把keeper的类型标记为泛型 K,并且把泛型 K 的类型作为返回值的类型,函数内容就是返回原型链上的keeper 属性。其实上面这段代码我们是没法运行,尽管没报错,因为 keeper 是实例属性,都没初始化,哪来的值。看看你能不能想什么办法让上面代码运行。
我这里给一份答案,把 keeper 改成静态的,而且讲道理不应该是每一个狮子都住一个狮子园,应该是所有共同的 keeper,所以说是所有实例狮子共享的住的地府,所以它更应该是静态的。
1
class BeeKeeper {
2
hasMask: boolean;
3
}
4
5
class ZooKeeper {
6
constructor(public nametag: string){
7
8
}
9
}
10
11
class Animal {
12
numLegs: number;
13
}
14
15
class Bee extends Animal {
16
static keeper: BeeKeeper = new BeeKeeper();
17
}
18
19
class Lion extends Animal {
20
static keeper: ZooKeeper = new ZooKeeper('zookeeper');
21
}
22
23
function findKeeper<A extends Animal, K> (a: {new(): A;
24
keeper: K }): K {
25
return a.keeper;
26
}
27
28
let a2 = findKeeper(Lion).nametag
29
30
31
console.log(a2);
Copied!
你可能对
1
class ZooKeeper {
2
constructor(public nametag: string){
3
4
}
5
}
Copied!
有困惑,其实它等于
1
class ZooKeeper {
2
public nametag
3
constructor(nametag: string){
4
this.nametag = nametag
5
}
6
}
Copied!
对于
{new(): A;keeper: K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css的内联样式,我们修改一下,改成接口泛型,接口名称aInterface就相当于我们css的class名称1
interface aInterface<A,K>{
2
new(): A;
3
keeper: K;
4
}
5
6
function findKeeper<A extends Animal, K> (a: aInterface<A,K>): K {
7
return a.keeper;
8
}
Copied!
这样看起来精简多了,但是初学者看起来会马良的,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包含了如何毁灭地球的计划。
总结
泛型可以看做特殊类型的接口,所以泛型可以继承接口,而类不行。
泛型拥有与接口相似的功劳,那就是描述类型,不过泛型可以延迟描述,等需要调用的时候再描述。
漫思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