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 填空 30
- 选择(单) 15
- 计算 6大题 40 分
- 分析题 15分
!没有名词解释~开心(*^▽^*)
MEMO
- 带宽Hz = 最高频 - 最低频
- 信道容量=信道上无差错传输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信道中最高的比特率:比特率bps
- 比特率(数据速率)、波特率、
- 电平级数:有多少种不同的码元e.g.16种不同的码元-->需要4个二进制位
- 流量控制:先想到传输层,嗯老师的暗示
第一章 Introduction
协议层次
本层协议依赖于下层提供的服务;本层通过协议对上层提供服务。
[!NOTE] 本书采用模型
- 物理层: bit比特
传输比特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网线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 数据链路层: frame帧
成帧、差错检验、可靠传输- 网络层: packet分组(包)
负责路由、拥塞控制、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 传输层: segment报文段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端到端、
提供进程与进程的逻辑通信、
复用(应用层所有的应用进程都可以通过传输层再传输到网络层)
分用传输层从网络层收到数据后交付指明的应用进程
差错检验
UDP(QQ) TCP- 应用层: message消息/报文
对应用进程的通信提供服务
[!note] TCP/IP 四层模型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note] OSI 七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下三层:通信子网
上三层:资源子网
分层的优缺点
- 优点:
- ①各层之间相对独立
- ②灵活性好 其中一层的改变对整体影响小
- ③易于实现和维护
- ④结构上可分割
- ⑤促进标准化工作。
- 缺点:带来的问题:
- 层次过多:功能可能重复出现,产生额外开销;
- 层次越少:每层协议太复杂。
面向连接 or 无连接区别
- 面向连接: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同一路由。
实时通信、可靠信息流、信息回复确认
e.g.电话系统 - 无连接:不用建连、每个分组都有完整的目的地址(每个分组的处理都独立于其他分组)、不保证有序到达、
非实时通信、信息流可能丢失、信息无回复
第二章 物理层
(物理介质不太用关注、卫星通信也不用看,CMDA不考了码分复用不考)
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离散
模拟信号连续
傅里叶分析作用
对信号的行为进行建模,确定信号频谱,用数学手段进行分析,了解信号特性。
求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奈奎斯特、香农
给了电平级数、信噪比时,两个都算一遍;
- 奈奎斯特定理(无噪声信道) MAX data rate=2Wlog2(V)
- 香农定理(有噪声信道) 信噪比or分贝
- max data rate = Wlog2(SNR+1)、SNR=10^(SNRdB/10)
调制解调
- 调制:信号(数字/模拟)-->合适的欲传输的信号。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 发送端 将 数字信号 转为 模拟信号 ; e.g.QAM
- 振幅调制 ASK:不同幅度(图片有0的有振的)
- 频率调制 FSK:同幅度、不同频率
- 相位调制 PSK:同幅度、同频率、不同初始相位的正弦波
叫咩名,咩不一样
- 发送端 将 数字信号 转为 模拟信号 ; e.g.QAM
- 解调:从已调制的信号中取出原来的调制信号。
- 接收端 将 模拟信号 转为 数字信号 ; e.g.PCM
- PCM: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频率 >= 2倍最大频率
多路复用
为了充分利用信道容量,提高信道利用率。
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复用通道中,在接收端把收到的信息分离出来传送到对应的输出通道。
FDM 频分多路复用
更适合模拟信号
同时不同频率。子信道带宽总和<=信道总带宽。
TDM 时分多路复用
更适合数字信号,抗干扰更强。
分成若干等宽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个信号在实践上的交叉,可以在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信号ABCDABCDABCD
这样。
STDM统计(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不固定分配时隙,动态分配时隙。
WDM 波分多路复用
光的频分多路复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种不同波长(频率)的光信号。各路光信号互不干扰。
CDM 码分多路复用
CDMA码分多址,略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
- 成帧
- 差错控制:(detect检错编码 correct纠错编码)
- 流量控制
-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信道划分、随机访问、
成帧方式
- 字节计数法
- 带字节填充的标志字节法(不考)
3. 位填充的标志字节法
- 帧的首尾标志 1B 8b:01111110
- 常用于USB(通用串行总线)。
5个连续的1后面补0,例如原(111111)-->编码后(1111101)
4. 物理层违例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中:
- 高低电平:表示1
- 低高电平:表示0
奇幻联想...1比较高,嗯
所以高高、低低电平都是没有映射的。可以用低低、高高来标志帧的起始和结束。
差错控制
(其他三个可以不用管:二进制卷积码、RS里德所罗门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
有检错detect和纠错correct之分。
FEC前向纠错
correct
接收端能发现差错+确定比特串出错的位置,并纠正。
- 奇校验:奇数个1
- 偶校验:偶数个1
海明码!!
海明码(默认只错一位)
海明码位数
- (m+r+1)<=2^r,对长度为m位的信息,需要r位的校验位,才可以保证错误被检验
r位校验可以检2r - 1位,同时大于等于m+r总位数得出
checksum校验和
CRC循环冗余校验!!
also. 多项式编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
除法皆为模2除法
- 几个量:
- G(x) :CRC的生成多项式,接收方与发送方的约定,已经规定好了。传输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最高位、最低位都是1
- C(x):发送的原始数据,原始多项式
- R(x):CRC多项式,即余数
- T(x) = C(x) << R + R(x)
- K:C(x) 的位数,or 最高幂次 +1
- R:CRC码位数 = G(x) 位数 - 1 = G(x)最高次幂
-
原理:发送端、接收端预先商定一个生成多项式 G(x)
K位的原始数据帧C(x),比G(x)长。在C(x)尾部附加校验和,生成T(x),能够被G(x)除尽。
接收端收到T(x)之后,用G(x)尝试去除,只关心余数,余数 == 0时正确传输;否则有错误。- 错误:不同位的错误对应不同余数
-
计算过程
r位的G(x),发送K位的原始帧C(x)- C(x) 尾部加 R 位0
- C(x) 除以 G(x),得到余数,即CRC校验码R(x)
- 余数替换末尾的 R 个0,得到T(x),余数位数不够在前面补0
- 接收端收到T(x) + E(x)
-
错误分析
接收端收到T(x) + E(x)- 奇数个位发生错误——E(x) 有x奇次项
- 只有1位错误——E(x) = xi
- 两个独立的1位错误,E(x) = xi + xj
举例 G(x) = x4 + x + 1 计算帧1101011111校验和
解:
G(x) = x4 + x + 1 即:10011
G(x)5位,M(x)补上4个0--M(x)帧11010111110000,再除G(x)10011
余10
发出帧T(x) = 1101011110010,T(x)能被G(x)整除
基本链路协议
滑动窗口协议
发送窗口大小 | 接收窗口大小 | 控制帧 | ||
---|---|---|---|---|
停等协议 | 1 | 1 | ACK | 源收到目的站的ACK才可以发送下一帧,缓冲区才可以删除备份文件 |
GoBackN协议 | 1<=size<=2n-1 | 1 | ACKn | 源站可以连发,对ACKn进行n比特编号,计时器超时重发 |
SR选择重传协议 | 1<=size<=2n-1 | 等于发送窗口大小 | ACKn、NAK |
信道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链路利用率这里要计算 数据÷时间
信道吞吐率 = 信道利用率 X 发送方发送速率
第四章 MAC子层
MAC子层功能
信道冲突、资源分配
- 静态划分信道:介质访问控制
- 动态分配信道: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 不监听信道的ALOHA
- 监听信道不检测冲突的CSMA
- 监听且带冲突检测的CSMA/CD
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ALOHA
纯ALOHA
不检测直接发,一段时间后都没有确认就等待一段时间重发。直到收到确认ACK。
时隙ALOHA
只在时隙起点发送数据,随机产生新的帧(或者说新的帧可以随时到,但是要等到时隙起点才能发出去)
- 冲突发生只浪费一个时隙
CSMA协议
先听后发
1坚持CSMA
先听,闲就发;忙等到闲就发。
非坚持CSMA
先听,闲就发;忙放弃听,等待一段随机时间之后再重复。
p坚持CSMA
用于时分信道。
先听,信道忙,继续听直到空闲;信道闲,以p概率发送数据,or(1-p)概率下一个时隙再发。
CSMA/CD !!
- !!!!CSMA/CD 有线网络。
先听后发,空闲即发,边听边发,冲突退避
冲突后及时检测冲突。通过检测物理信道上电平的值判定信道上是否有数据在发送-->so有线网络环境。 - =CSMA+冲突检测功能
- 发之前监听信道,闲发;忙↓
- 一直监听到空闲开始发送数据
- 发送时边听边发,没有检测到冲突,发完就行。。。
监听到冲突,立即停发,发送一串阻塞信号。 - 发完阻塞信号。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退避),转到1
[!QUOTE] CSMA/CD RTT条件给出 --> 链路的有效利用率=?
RTT给出或者需要自己求
有效利用率=有效数据/总时间
总时间 = CSMA/CD一开始监听花了一点时间T0+发送数据耗费时间T1+在信道上传播花费时间T2(距离/传播速度)+接收端返ACK也需要时间T3
CSMA/CD的冲突检测
transmission delay >= 2propagation delay
发送时延(数据从网源/主机发送到链路上需要的时间) >= 2 在链路上的传播时延
数据大小/数据传输速率 >= 2 两端距离/介质传播速率
无冲突协议
bitmap位图
每个竞争期N个槽,j站想发-->j号槽置1,错过等下一轮。
数据长度d位。
- 低负载:只有一个站要发送,信道利用率 = d/(N+d)
- 高负载:所有站都要发送,信道利用率 = d/(1+d)
token ring令牌轮询
二进制倒计数
- 为什么能做到无冲突?3种各自的核心原理
- 二进制倒计数算法的核心思想
0010
、0100
、1001
、1010
。先检测第一位(淘汰0010/0100),第二位、第三位-->1010胜利
开启下一轮竞争。
有限竞争
- adaptive tree 了解 自适应树
- hidden terminal、exposed terminal不用看...md就是隐藏站点暴露站点不用看了md我看了这么久日
MACA 避免冲突的多路访问
avoidance不是detection
802.11的前身
避免隐藏站、暴露站的问题
- 发送方发RTS帧给接收方,发起请求。(RTS内容包含要发送数据帧的长度)
- 接收方收到RTS,判断信道可否传输。
- 接收方回复CTS帧确认,包含要发送方要发送数据帧的长度
- 接收方收到CTS帧,发送数据。
无线网络中为什么不直接使用CSMA/CD?
- 不能解决隐藏站、暴露站的问题
- 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随传播距离动态变化范围很大,而CSMA/CD是根据信号强度来检测是否产生了冲突,所以不适用。可能把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误检成冲突。
CSMA/CA
802.11局域网使用CSMA/CA collision avoidance
发送信号前采取措施避免冲突
- 检查信道是否空闲,空闲发RTS
- 接收端收到RTS后回应CTS
- 发送端收到CTS,开始在这个约定好的信道上发送数据
- 接收端通过CRC校验数据是否正确,正确回应ACK帧。
双绞线
STP屏蔽双绞线
UTP非屏蔽双绞线
超五类和五类UTP双绞线
1000Base-T 在五类线上提供1000Mbps带宽
4对线全部使用全双工
线是UTP5,超五类网线。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网络层
解决路由的问题,端到端寻址寻路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是p2p point to point——链路的两头
包交换 电路交换
- 电路交换:数据传输前,建立独占的专用的物理通信路径。直到通信结束才释放。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 时延小、有序、无冲突、实时性好
- 灵活性差
- 报文交换:不建立连接、动态分配路线、对报文大小不限制
- 分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的方式。不固定占用通信线路,一段段发收。提高线路利用率。
- 实时性差,因为要存储转发
2大类路由算法
距离矢量路由
计算题、算出路由表还有cost
bellman-Ford算法
- v个结点,需要(v-1)次循环
- 基于:在有V个结点的图中,到达图中某一个结点最多经过(V-1)条边。
- 到达某个节点最多会经过v-1条边,设定一个方程 dp【i】【j】 代表 最多通过i条边到达j节点的最大cost 当i=0的时候 结果为无穷大 当j=0(或者src时) 结果为0 其他情况下 dp【i】【j】=min(dp【i-1】【j】,dp【i-1】【m】+graph【m】【j】) (后者代表通过i-1条边先到m节点 再从m节点到达j) 然后发现dp【i】【j】只会用到i-1的数据 所以说就不需要全部存在整张表了(有点滑动窗口的意思)。能检验是否有负环的原因是,到达某个最多会经过v-1条边,若考虑经过v条边(肯定是走环了),结果却变小了,说明这个环一定为负数。(如果为正数了,就不可能变小,也不能更新)
链路状态路由
dijkstra
OSPF
OSPF用的是Dijkstra
内部网关协议代表OSPF。
拥塞控制
理解核心思想
(了解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的互通)
拥塞控制or流量控制
-
流量控制:发送端接收端之间,端-端,控制发送方的窗口大小,让接收者来得及接收。防止分组丢失。传输层!!
-
拥塞控制:作用于网络,全局,慢开始、快重传。
-
为什么包分片?
- 因为数据链路层对网络的限制。最大传输单元的限制MTU-->网络层封装后<=MTU,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又会再加上14B的header和4B的FCS=1518B
- 所以要进行IP分片,
- 发生在哪一层??packet肯定是网络层 帧--数据链路层
一个数据帧的长度最大是多少??、
最小是64B(包括了所有head、 尾、 data)
MTU是ethernet限制 1500B,没加上帧头帧尾(18B)= 1518B
- MTU是最大传输单元,对IP层一次传输数据的最大大小。
- MSS最大分段长度,指数据部分。 TCP提交给IP层最大分段大小,不包含TCP header 和TCP option。只有TCP有效载荷部分。
- 例:MTU=1500B时,IP header=20B,则MSS=1500-20(IP header)-20(TCP header 传输层)=1460B
![[Pasted image 20230221201848.png]]
- 例:MTU=1500B时,IP header=20B,则MSS=1500-20(IP header)-20(TCP header 传输层)=1460B
网络号、主机号
classful addressing:A/B/C前几位是网络号?主机号,子网怎么划分xxx.xxx.xxx.xxx/xx求子网
- 更有效利用IP地址,将host再划分成 subnet子网ID和hostID
CIDR
classless 无类的域间路由,靠子网掩码进行路由,不是ABC类地址了。
通过掩码求出网络号、主机号
习题认真看
maybe有最长匹配、路由合并问题,减少路由空间,路由爆炸的问题
路由合并:子网的合并,多个路由表项合并成一个超级路由表项。???
NAT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只发生在NAT路由器中,网关利用NAT将私有IP-->公有IP地址
NAT协议:了解基本原理和作用,网络地址空间转换??
IPv6了解即可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顾名思义,IP地址和MAC地址相互转换。
WHY IPv4只对header进行校验
IPv4高层有自己的校验和。 ②IPv4头部经过路由器会发生变化、数据字段不变化,so只对header校验
传输层
考试里面流量控制只发生在传输层!!!就是传输层;;;也参与拥塞控制和网络层一起
- UDP
TCP | UDP | |
---|---|---|
可靠性 | 可靠 | 不可靠 |
连接性 | 面向连接 | 无连接 |
报文 | 字节流 | 面向报文 |
流量控制 | √滑动窗口 | 无 |
拥塞控制 | 有 | 无 |
效率 | 低 | 高 |
双工? | 全双工 | 1v1、1vn、nvn |
传输速度 | 慢 | 快 |
TCP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过程。
字节流
- 标志位:
- ACK:=1确认报文段
- PSH:=1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即从TCP接收缓冲区读走数据,腾空间
- RST:=1请求重新建连
- SYN:=1请求建立连接
- FIN:=1结束报文段,通知关闭连接
- ECE = 11遇到拥塞
3握手and4挥手
客户端-->服务器-->客户端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一个 SYN 同步报文段
(SYN=1 的 TCP 数据包,包含初始序列号 Seq=J),
请求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 SYN+ACK 段
(SYN=ACK=1 的 TCP 数据包,序列号 Seq=K,确认号 Ack=J+1),
确认号=J+1 表明前 J+1 之前的 0~J 都已经正确接收,已经接收了客户端发来的 SYN 段;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送一个 ACK 段给服务器(ACK=1,Ack=K+1),表示已经正确接收服务器发来的SYN+ACK 段;
第三次握手可以携带数据。
四次挥手:
客户端要断-->服务器回确认-->服务器发送FIN真的可以断了-->客户端ACK-->过TIME_WAIT时间后再断(①可能有些还没到②客户端最后一个ACK没传到服务器会重新第三次挥手)
-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发送结束报文段(FIN=1,Seq=U)给服务器。
-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收到第一次挥手的数据包之后,向客户端发送确认报文(ACK=1,Seq=V,Ack=U+1),允许断开连接。
-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发送确认报文之后,继续发送结束报文段(FIN=1,ACK=1,Seq=V,Ack=U+1)给客户端;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接收到 FIN 结束报文段之后,
发送确认报文(ACK=1,Seq=U+1,Ack=W+1)给服务器,告知服务器已经接收到结束报文
拥塞控制
TCP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恢复
-
慢开始门限(阈值)ssthresh
-
一开始窗口大小cwnd从1开始2的指数倍增
-
到达ssthresh之后,改成增加1,
-
一旦拥塞,ssthresh等于拥塞时cwnd的一半,cwnd=1
-
重新开始前面的指数长的步骤。
-
快重传:发送方收到3个重复的ACK时,直接重传对方没收到的报文段,不要等大计时器超时才重传
-
快恢复:指的是发送方收到3个重复的ACK时,乘法减小,慢开始门限ssthresh=当时cwnd的一半,
(发生在哪一个拐点)
作业题弄会
画曲线图 横纵坐标都是什么。画图!!
什么时候指数增长/加法增长/窗口减半/window size降为1
![[Pasted image 20230221205011.png]]
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区别
homework全弄会
让计算填网络地址 MAC地址IP地址关系!!
IP是网络层
MAC地址 hosta的目的MAC地址第一跳网关的MAC地址
目的IP是web sever的
MAC地址是局域网内部用,去寻址
![[Pasted image 202302212052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