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燕麦应该成为人类第三主粮
3月下旬,素有“燕麦三杰”之称的三位国内外知名学者相聚在呼和浩特,他们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向记者阐述了燕麦的营养成分,提倡燕麦应成为人类继稻米、小麦之后的第三主粮。
  这三位知名学者分别是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加中农业科学技术合作首席执行官周坚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胡跃高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燕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明博士。周坚强博士说,1997年,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燕麦中的B——葡聚糖不仅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还具有平衡血糖的作用。因此,食用燕麦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这一发现,是燕麦从饲料粮向主粮转化的原动力。其次,进入21世纪,人们对健康饮食结构的追求,成为燕麦从饲料粮向主粮转化的推动力。第三,燕麦育种的新突破和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成功,奠定了燕麦从饲料粮向主粮转化的基础。周坚强博士告诉记者,食用燕麦对糖尿病人平稳控制血糖具有良好作用,燕麦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大米的3倍、白面的1.6倍,可溶性纤维素的含量是大米和白面的8—12倍,磷、铁、钙及维生素C、B、E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谷物。   
  胡跃高教授补充介绍,优质高产的燕麦品种主要有裸燕麦、休眠燕麦、皮燕麦、黑燕麦和野燕麦。裸燕麦又称莜麦,可食用;其它燕麦主要做饲草料。现在的加工技术可以将燕麦直接加工成米或面粉,大米和面粉能加工的食品燕麦都可以加工。加拿大已有170余种燕麦食品上市,我国也有如方便面、营养粥等产品问世。在中国的生态问题和粮食问题日趋突出的未来,具有粮草兼用特性的燕麦有可能成为中国西部的主题农业;在未来中国的粮食结构中,极有可能形成稻米、小麦、燕麦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 
  张海明博士说,燕麦具有耐寒、抗旱、耐土地瘠薄、耐适度盐碱的生长特点,非常适宜在降雨量170—330毫米阴山南北麓的高寒干旱丘陵地带种植。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燕麦的历史悠久,最高年份种植面积高达700多万亩。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燕麦种植面积在14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40%,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内蒙古农业大学燕麦课题组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燕麦的育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培育了一批适应内蒙古不同气候条件种植的燕麦优良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00余万亩。近年来,内蒙古农业大学与加拿大农业部国际燕麦研究中心的合作,使得每亩旱地燕麦的产量又提高了近一倍。(来源:新华网)http://www.asiabt.com/news/shownews.asp?newsid=834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