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思考题

1.软件过程是软件生存周期中一系列相关的过程所涉及的活动,过程是活动的集合。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从生到死的过程,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与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一系列活动。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任务的结构框架,能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用来作为软件项目工作的基础。

2.软件过程不只是软件开发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整个生存周期,从需求获取、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到发布和维护的一个过程模型。是软件的诞生及其生命周期。

3.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

瀑布模型是通过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是一种文档驱动的线性过程模型,质量保证,但是风险大,错误代价大,不能很好的适应需求变化。

增量模型某些阶段按瀑布模型的整体方式开发,某些阶段按照增量方式开发。按顺序编码测试,开发功能,提交用户直至所有功能全部增量开发完毕为止。

增量模型比瀑布模型更灵活,开发中用户可以及早看到部分软件功能,发现问题。瀑布模型适用于技术非常成熟并且团队成员很熟悉这些技术,不能做到频繁的交流,且产品定义非常稳定,正确性非常重要。

4.增量模型有一部分是基于瀑布模型的,(区别可见3.)原型模型是尽可能快的构造一个实际系统的简化模型,比瀑布模型便于交流。螺旋模型是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迭代开发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5.我们团队的项目是停车场刷卡器的读取收费。我认为应该使用增量模型,它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所有的阶段都进行增量开发。我们首先确定了大方向以及需求定义,在分析和设计阶段进行整体开发,在测试和编码阶段进行增量开发。在之后的测试中便于更改,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收集客户对每一个增量的使用和评估,都作为下一个增量发布的新特征和功能,直到产品的最终完善。

posted @ 2021-03-11 15:59  小茹学习呐  阅读(2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