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备份策略

前言

下面以备份mac air上的arch系统为例,该系统的制作可以参考mac air上archlinux的安装及优化。因为有了这个假设作为前提,要备份的系统包括ESP和ROOT分区,其实还有一个分区SWAP,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备份它有点多余,除非源系统刚好处于休眠模式(休眠模式下,磁盘应该是不可读吧,至少发现win10是这样,linux下我没测试),因此,不考虑这种情况^_^,同样采用systemd-boot引导启动。

目标

  1. 能够在源系统损坏(人为原因或非人为原因)时,马上恢复
  2. 能够有一个可带着的系统,最好和源系统一样(习惯的软件、配置等),这样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它启动

操作

要实现上面列出的目标,我经过反复的折腾,终于整理了一套既简单也靠谱的方案。

外设需求

  • 一个4g的u盘
  • 一个64g的u盘
  • 一个大于或等于原系统硬盘的移动硬盘

详细操作流程

先来实现目标1,我采用自己的备份脚本来实现备份,它支持增量备份,所以速度很快,另外也支持一些目录/文件的过滤,具体操作:

  1. 准备启动盘,后面的操作都通过该盘启动的系统进行操作
  2. 下载一个临时的iso,可以是ubuntu14.04,32bit的下载点这里, 64bit的下载点这里
  3. 插入u盘,通过dd将iso写到u盘
  4. 重启系统,按住alt/option键不松,直到出现启动选项,选择从u盘的系统启动
  5. 准备目标磁盘
  6. 插入移动硬盘
  7. 通过gdisk分两个区(采用gpt格式),分别为ESP,ROOT,分区的大小记得一定要大于等于源系统对应分区
  8. 格式化ESP和ROOT分区,分区类型也必须要源系统一样
  9. 挂载ESP和ROOT分区,理论上通过鼠标点击分区图标,ubuntu就会将分区挂载到/media/下,用uuid作为根目录名
  10. 准备备份环境
  11. 下载linux系统备份脚本,并执行sudo ./backup.sh -i来进行安装
  12. a
  13. b
  14. 执行sudo backup进入备份界面,界面和fdisk类似,输入h显示帮助,先来添加备份的条目吧!输入a
  15. 安装systemd-boot到目标磁盘,这样目标磁盘就可以直接启动了,而且启动后和源系统一模一样^_^
  16. a
  17. b

再来实现目标2,如果目标一成功了,那么目标而就简单多了^_^ 基本上按上面操作再针对64g u盘做一次,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添加过滤条目时,记得将自己可能用不到的文件都添加到过滤条目中,不然64g的u盘怕是不够^_^ 我会将自己所有的软件和一些需要用到的文档以及自己的操作习惯(软件配置)保留下来,其他的东西基本就过滤掉

注意1:采用脚本备份时,如果backup及incr_backup目录和目标磁盘在同一个目录,需要在添加备份条目时,在过滤选项里加上它们,否则这些目录在进行bakcup完后,会删除掉

注意2: 建议将配置文件及backup程序放到incr_backup目录下,这样,下次从u盘启动进行备份更新时,只需要将backup程序和backup.cfg配置文件拷贝到相应目录即可。

总结

我认为我的备份方案应该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了^_^。因为备份脚本支持增量备份,所以建议一周来备份一次,先备份更新到移动硬盘,再备份更新到64g u盘

完!
2017年2月

posted @ 2017-10-14 10:17  rongpmcu  阅读(6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