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品的需求分析:未来的图书会是什么样子?

  • 如何对需求不确定的创新产品进行分析和设计,简要总结一下有哪些方法和策略。

        在几乎任一行业当中,最主要的便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在平时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收到一些问卷调查的链接,像是百度、京东、淘宝、,还有在微信、QQ当中,我都进行过问卷调查的填写,这些问卷调查大都以抽奖的方式奖励,有些甚至直接给现金,可见互联网企业也是不遗余力了解用户需求。但是根据我以前读过的乔布斯传,这位苹果的前教头却说过:“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不过在那个时候,苹果很少进行问卷调查,这是因为乔布斯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革命家。对于创新产品来说,进行用户的需求调查似乎的确毫无意义,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非你把它摆到他们面前去,他们才会恍然大悟:这东西很酷,我已经离不开它了。那么对于需求不确定的创新产品来说,应该怎么分析和设计呢。

        首先,要有对于技术敏感的感知。创新产品不是灵光一闪,说创新就创新的,大多要有技术的支持。而对于一些老技术来说,已经有许多人用了很多时间思考过它了,再对其进行开发出其它功能可行性不大。就拿现在的网上购物平台来说,他极大依托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刚出来时,人们觉得他是个新鲜东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网上购物虽然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让人觉得安心,但其内核还是那老一套,这是因为快递还是那个快递,互联网也还是那个互联网。将来有一天互联网大规模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了,或者大胆点有了空间转移,这个购物模式肯定会大变的。

        分析比较同类产品的优缺点。比如微信,微信实际上和QQ没什么区别,对于我来说,微信还不如QQ好用,但现在微信却又后来居上的意思。这是因为QQ虽然已经很好用了,但它尚未达到傻瓜式。微信和手机号绑定这一简单举措,为它带来了不计其数的新用户,有许多人不用QQ,仅仅因为申请QQ号这一道门槛。当一个人用手机号就登录了微信,进去后他发现可以看见通讯录里哪些人都用了微信,不会看也没关系,微信自己就推送了,只需要使用者点击添加就行了。这下,微信用户用很低的成本就有了一些好友,这样他就可以真正使用这款软件了。并且,想要转账扫码就行,要加好友扫码就行,不要小看这一功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输入账号、手机号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总之,微信各个方面突出了傻瓜式,我想,这也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的目标。

        还要敏感体会人们的需求。有时候,随着一些环境产生变化,人们就会产生一些需求,但就像乔布斯所说的,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时候是推出创新产品的大好时机,这种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

        当然,真正创新是一件十分复杂并且困难的事情,成功者也是万里挑一,但是影响深远。在互联网行业,每一项成功的创新都可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所以说互联网行业生存,能提前一步就是巨头,但一旦落后一步,也可能一个巨头就此出局了。

 

  • 未来的图书是什么样的   

        先看一看书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从人类语言的产生起,人们就开始借助于记忆力,把听到的话,牢牢记住,再对别人复述出来;或将心中的理想,个人的经验,借语言加以传播。这种目的及办法,与日后图书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称之为口传的活书。 人类的记忆到底有限,有时更会走样,口传的活书,必然有许多缺陷。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绳结记事,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还有一些文字被记录在树叶和兽皮上。

 

 

 

 

        青铜器铭文亦称金文,就是指铸刻在这种青铜器物上的文字。青铜器本身有其固有的用途,铸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档案性质的资料,尚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性质。但青铜器作为一种文字载体,传播了历史事件和古代知识,又起到一定的书籍作用,故历来的中国书史研究者把青铜器铭文视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如植物的叶等)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刻石的拓印,由来亦久,那时的拓印术实际上已经是雏形中的印刷术了。  

 

 

 

        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以来,书写材料的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文字信息的传播有了更好的载体,这为中国文化的普及与进步扫除了巨大障碍。中国考古发现有西汉时的纸质地图,但当时文献的载体主要还是竹简和帛。魏晋以来,随着佛教发展,纸本经卷才发展起来,早期的纸质文献多为卷轴装或经折装,到了唐代后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出现了蝴蝶装,就与现在的书形式差不多了。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时下最大的传播平台,互联网时代的书籍----“电子书”也就应运而生了。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 。

 

        回顾完书籍的发展,我们来展望一下书籍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对于读者来说,需求当然便是书籍越易读越好,回顾书籍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当然不少人相较电子书更喜欢纸质书)。那么从一易读方面,书籍还能作出哪些改变呢。上面我们说过,创新一般需要技术驱动,最近就有一项技术发展的很好——虚拟现实技术。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有声电子书了,不需要读,直接听就行了。但是听书的话,对于很多书来说,比如专业技能书,就有些地方需要反复琢磨,还有些是题目,光听可不行。将来会不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把书中所有的信息通过另一种方式展示出来,结合人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通过让人感到愉快的方式,把书籍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人。对于哪些本来就能使人感到愉快的书,就更能使人感到享受了。如果成为现实,那么对于有阅读困难症的或者不爱读书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极大的福音了。畅想完毕,下面来看一看这项技术的弊端。首先对于作者来说,这样就太难了,原来写书只是动动笔,未来就要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把信息呈现出来,工作量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并且就算是绞尽脑汁,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可能还没文字的效果好。再者,考虑到成本巨大,大部分作者根本不会费这么大劲,本来现在许多人费尽了心思写书都卖不出去,赚不到钱,让他们再多付出好几倍显然不现实,到时候就算有技术,也推广不来。只能期待技术的发展了,说不定发展成熟时,写这种书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最后,我认为无论书籍怎么发展,都躲不开文字的桎梏,无论在多久的未来,文字信息都将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posted @ 2019-12-18 18:44  rings  阅读(40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