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欧拉筛的可行性
欧拉筛作为效率极快的线性筛在竞赛中极为重要,所以刚接触竞赛不久就学习了,但是有关其可行性却一直没有了解,今天终于学了。
int n, cnt = 0; int zs[1000005]; bool vis[100000001]; void ol() { for (int i = 2; i <= n; i++) { if (!vis[i]) { zs[++cnt] = i; } for (int j = 1; j <= cnt && i * zs[j] <= n; j++) { vis[i * zs[j]] = 1; if (i % zs[j] == 0) break; } } }
主要的实现大概就是这样。
我们假设有一个合数C准备被筛掉,那么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它的最小质因数P使得C=B*P。
那么这个B的最小质因数一定不会小于P,因为如果B有一个最小质因数C也会有。
在外层循环中我们枚举到了B,那么一定也就把C的最小质因数P放进了质数表zs【】中,那么B*zs【】就成功把C给筛掉了。
而
if (i % zs[j] == 0) break;
这句就是保证外层循环i的最小质因数为zs[j],免得被重复筛浪费时间。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