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湖科大)_ Part 01概述
文章参考于B站: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一、概述
1、网络、互联网、因特网
-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 多个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rok of Networks) " 。
-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用户数以亿计,互连的网络数以百万计)。
扩展:internet 和 Internet的区别

2、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我们个人主机,想要连接因特网,就需要通过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向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因为因特网上的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才能通信!

3、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通信和数据共享
-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构成,这些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4、三种交换机制
交换机制,也称通讯机制
1、电路交换
- 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63KKlEPk-1636035331361)(计算机网络笔记(湖南科大教程).assets/image-20211031180731288.png)]](https://img-blog.csdnimg.cn/58114048b3c5421c882562099e31cf86.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HJvaWRzYW5zZmFsbGJhY2s,shadow_50,text_Q1NETiBA54iq5rS8aW5n,size_20,color_FFFFFF,t_70,g_se,x_16)
效率太低,计算机网络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2、分组交换 *

H6 与 H2通讯的具体流程:
- H6 将想要发送的数据转化为报文,然后将较长的报文分为一个个等长的数据段,为每个小段上添加首部,构成1个分组也可简称为包,每个首部也称作包头,且首部中包含了分组的目的地址,然后发出给路由器(分组交换机)!
- 路由器接收到分组后,先缓存起来,然后根据首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找到转发接口,然后将分组转发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由此继续执行,直到分组转发给H2
- H2接收到分组,去掉首部,然后将各数据段组合还原出报文!
3、报文交换
已经被分组交换取代,不再讲解
4、区别: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J4tvobg-1636035331363)(计算机网络笔记(湖南科大教程).assets/image-20211031183436870.png)]](https://img-blog.csdnimg.cn/00e7c2ef0a1d48b1b9317c559047cead.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HJvaWRzYW5zZmFsbGJhY2s,shadow_50,text_Q1NETiBA54iq5rS8aW5n,size_20,color_FFFFFF,t_70,g_se,x_16)
5、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最简单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 互连 : 是指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 自治: 是指独立的计算机,它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单独运行使用;
- 集合: 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的较好的定义是: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分类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常用八个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丢包率
速率

带宽

吞吐量

时延

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丢包率

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

为什么要分层?
因为我们网络传输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将很多的问题分而治之解决!

通讯流程分层详解
教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4411d7jb?p=9(简直无敌)

专用术语
实体、协议、服务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mLD039UX-1636035331365)(计算机网络笔记(湖南科大教程).assets/image-20211031223648567.png)]](https://img-blog.csdnimg.cn/fad256974d7f41b6b7edd2a52b5a524b.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HJvaWRzYW5zZmFsbGJhY2s,shadow_50,text_Q1NETiBA54iq5rS8aW5n,size_20,color_FFFFFF,t_70,g_se,x_16)
TCP/IP参考模型当中协议关系
前提:下层协议为上层协议提供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