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and 阅读感想

#自我介绍


在你一生中身体最健康,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能在大学全职学习和研究,这是少有的机会。请说明一下,你是怎么选择了这个专业的?

  • 大一入学科大的时候其实学的是物理专业。因为高中曾经自学物理竞赛,并且得到了一等奖,并且拿到了科大的冬令营金奖,而物理又是科大的王牌专业,所以顺理成章的去读了物理。但是高中生对于专业选择的认识和对于今后职场生活的认识都是太狭窄的,只能在当时自己能看到的范围内做出眼前的最优解。所以大学入学后,了解物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就业方向,以及物理实验室中的科研条件,从简单的阅读课本、做题、推导中抬起头后,发现一辈子从事物理科研并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相比于一个探索者,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自己之前对物理学的喜爱在于已知的物理体系中通过复杂的计算发现一切现象和谐自洽的快感,而物理学科研的探索,更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方向的过程,让我感觉有力使不出来,而以人的意志为导向建立的计算机世界,则是以需求为导向,可以有更快的反馈和产出,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另外是大学后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编程,发现这个东西真的挺好玩的,即使是以后从事最简单的代码工作去敲键盘搬砖,也让我感觉到很愉悦。所以从当时物理学的满绩学霸变成四处碰壁的计算机学院萌新菜鸟,我没有感到过后悔。
  • 为什么选择读博和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话,一个原因是我的coding能力太弱了,预感到进入职场要靠能力吃饭了,没有人会再像在学校里一样指导和教学自己,现在的水平会四处碰壁被虐哭的,在学校里继续躲一躲趁机提升coding的能力;一个原因是因为研究机构会允许自己去尝试自己的新点子,去有很多的机会了解世界上最杰出的人研究的方向,这样很多的大牛都是自己的老师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觉自己比较灵活喜欢多想多创新的性格可能会有用武之地;选择NLP是因为感觉它的需求量太大了,但是现在的发展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以及生产力的需求,转机是计算力和计算方法的改进使得近期越来越多的突破进展在涌现,自己认为这个研究的方向是值得的,很有价值的,所以不会感觉自己在做无意义的科研灌水。

能力调查表

感觉按照学校培养方案走,没有像其他大牛同学一样自己做项目或者多加了很多练习,现在的coding能力是挺拿不出手的。
我认为的几个重要的能力和现在的水平以及期望水平:

技能 课前评估 课后期望 如何提升
程序理解 2 5 科研mentor监督读和修改最先进的算法代码
代码质量 2 5 高效利用时间,对于自己现在的水平,先埋头写就是了
架构设计 2 5 对于最后的团队项目,肯定需要学习开源的项目代码或者和组里其他同学学习才行,在此过程中学习成熟的代码结构设计和项目架构设计
线程进程设计 1 5 科研这边的程序跑在多个GPU上,会练习到
个人源码管理 3 5 使用git

博客阅读

为何要来上课和认真听讲

对于文章里面的一些观点,我其实是有点反对的。首先是自己所处的真实情况中,我认为有些课程是用来认真突破,紧随老师的,有些课程是属于开拓视野的。曾经在学院里的学业研讨会多次和学院领导讨论过学院培养方案的问题,资深的老师对于若干课程的想法和我是一致的,也每年都往学校反映,但很多体制上的事和上级领导的想法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另外是”这个老师很水我就不听讲,这个课太烂我不听,大不了自己看,然后你发现考试成绩也不会太差。但是这里的问题来了,我始终相信老师的整体水平还是优于学生的“,这个话也许不错,但是认识的身边的人中确实是有很多能力非常非常强的,他们从小就接受写代码的训练和学习,而大学的培养目前来说距离因材施教还远,一个班几十上百人的大课,要照顾像我一样的普通的同学,老师们大都从头讲起,兼顾到大部分同学,这就意味着那些最突出的同学投入全部的精力听课回报比是很低的。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高中,虽然学习物理竞赛,但是因为我们那里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物理老师担任教练是但是不懂物理竞赛,甚至带领我们没有学知识书,直接啃习题集那些题目和答案完全看不懂的东西。在那个条件下,我们学的懂的人给班上剩下的人讲课,最后打败超级中学中那些正规培训的同学。我是没有听过高中物理课的,都靠自学,碰到很难的物理题老师还会让我们帮他讲解清楚。在中国这个残酷的高考竞争下,我尝试揣测大学其他同学的水平和能力,以及加上自己对于所上课程的认识,我认为对于他们来说,强迫他们去“认真听课”是有点不讲道理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能力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是延续初中高中的继续无脑“认真读书”。首先是有了大学这个开阔的平台终于不用为了高考的应试教育埋在课本里了,要去接触优秀的师兄师姐讨论了解大学该如何读,去预约学业咨询资深的老师教授了解学科最后的方向,去和自己期望方向的校友了解所需要的方向技能。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来自普通家庭,不知道好的大学该怎么读,前二十年全心埋在书里才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读书以外的能力和对世界认识的欠缺是非常大的。在大学期间应当完成世界观的构建以及今后人生职业规划的设想,在能看到的范围内做最好的努力,并且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把老师的课当作自己汲取知识的机会,自主地督促学习,去感受到学到新的领域新的知识的爽,去感受核心专业课上能力终于有突破的爽。而不是逼着自己还想初中高中生一样“认真听讲”为唯一目标。形式上的认真听讲不是目标,进步才是。

*写完后发现和子博同学的思想不谋而合,哈哈。子博是coding能力超强的我的偶像了。容我给自己脸上贴个金,在自己这边随笔里说一句英雄所见略同。

在大学中体会到的师生关系

在上面一部分的最后已经阐述的差不多了。

在工作中,引用参考和剽窃抄袭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代码来说,我们大多开源的资源是有共同默认遵循的准则的,首先要遵循这些开源许可协议,在工作中不得恶意引用和违反协议的使用。学习过程中的话,还是要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吧。明明是有意义该认真学习的事情去抄别人的,最终自己能力太弱,早晚要还的。

阅读课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 在第一章的末尾,讨论了bug和feature之间的关系,有些人知道有些产品的质量不如另外一些好,但是也会选择那些不够好的产品,因为它们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产品是否有理想的销量是和能否满足顾客需求直接相关的。在暑期科研中,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去寻找深度学习库代码之中的bug,但是深度学习中某一层的bug有可能并不会对最后的预测准确率有很大的影响(此处bug指和理论算法中实现的函数有区别,错误的实现代码),因为在训练的过程中可能这个层的bug会起到像新的激活层一样的效果,甚至可能对预测正确率有好的提升。那么这种bug需要解决么?

  • 在第十章中提到,我们有不同程度的典型用户,有的对软件的专业程度需求高,有的需求低,这个在现在的软件产品的对应中,是否是家庭版、个人版、专业版、企业版等等区分呢?如果可以让比较弱需求低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那种软件认为我太弱了不给我全部的功能一类的感觉呢?

  • 在8.6.1以及14.1.2分别提到了项目目标预期与进度调整、开发过程的可见性的问题,在第七章微软MSF中也提到了给员工足够的信任的问题,如果任务紧,赶时间,项目参与人员也在尽力做,但是因为能力不足、或者压力大导致拖延症等等,畏惧汇报进度;这种情况下是应该要求让员工无论做成什么样都如实汇报,还是设置好ddl中途就不再追问了呢?

  • 私人问题,在14章质量保障中提到了若干互联网公司的安全事故导致用户用户名、密码泄露,作为软件开发很资深的研发总监,对于个人用户的密码设置问题,是否有什么建议?

  • 读完整本书,最终脑海中最终留有这么一种印象,江湖武功,各有使用范围,武功招式很多,很多我们要学,从需求分析到软件设计实现、测试、发布等等,规矩要学好,真正项目中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某些场景或者需要完整的按部就班的严格遵守流程,某些场景需要敏捷开发,把整个流程的若干步简化到适当的程度。或者需要公开、监督和分工,又有“秘密团队”如第五章苹果公司的相反操作的成功案例;也有遵守开发流程,8个月,8个月最终拖了好几年的大公司翻车案例;也有“落后的部门,补得人越多,项目越慢”等有趣的发现;到头来,还是武功招式再多,仍然是coding能力,大佬的数目和能力这种核心实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软件工程之法,是辅助我们大多普通人得以在一套章程下顺利完成一个还不错的项目的武林指导,而大佬的存在则是开挂一样的存在;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吗?
    计划:学习完整的现代的软件工程知识,能够完成一个优质的软件。
posted @ 2018-10-17 21:58  头像是我老婆  阅读(341)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