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数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2.1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1. 随机事件与概率

1.2 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

1.2.1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定义1.2.1 设\(\Omega\)为一个样本空间,\(\mathcal{F}\)\(\Omega\)的某些子集组成的一个事件域。如果对任一事件\(A \in \mathcal{F}\),定义在\(\mathcal{F}\)上的一个实值函数\(P(A)\)满足:

(1)非负性公理:若\(A \in \mathcal{F}\),则\(P(A) \geq 0\)

(2)正则性公理\(P(\Omega) = 1\)

(3)可列可加性公理:若\(A_1, A_2, \cdots, A_n, \cdots\)互不相容,则

\[P\left( \bigcup_{i=1}^{\infty} A_i \right) = \sum_{i=1}^{\infty} P(A_i), \tag{1.2.1} \]

则称\(P(A)\)为事件\(A\)概率,称三元素\((\Omega, \mathcal{F}, P)\)概率空间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刻画了概率的本质,概率是集合(事件)的函数,若在事件域\(\mathcal{F}\)上给出一个函数,当这个函数能满足上述三条公理,就被称为概率;当这个函数不能满足上述三条公理中任一条,就被认为不是概率。

公理化定义没有告诉人们如何去确定概率。历史上在公理化定义出现之前,概率的频率定义、古典定义、几何定义和主观定义都在一定的场合下,有着各自确定概率的方法,所以在有了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之后,把它们看作确定概率的方法是恰当的。下面先介绍在确定概率的古典方法中大量使用的排列与组合公式,然后分别讲述确定概率的方法。

posted @ 2025-07-16 19:14  秦瑞迁  阅读(24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