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嵌入式:计算机组成原理】30. 用锁存器记录一个bit

30. 用锁存器记录一个bit

动画17

锁存器:基础存储电路的原理与结构

锁存器是计算机存储器的基础单元,用于临时保存1位二进制数据(0或1),其核心通过与门、或门的组合,实现“可控存储”——由写使能信号(WE)决定是否更新存储内容。以下从组件特性、电路结构到工作逻辑逐步解析。

一、核心组件的存储特性回顾

锁存器依赖与门(AND)、或门(OR)的逻辑特性实现数据存储,需先回顾两类门电路的基础功能:

1. 与门(AND)的逻辑

与门有2个输入(记为 \(A\)\(B\) )和1个输出(记为 \(Y\) ),输出规则为:

\[Y = A \land B \]

  • 仅当所有输入为1时,输出 \(Y = 1\)
  • 若任意输入为0,输出 \(Y = 0\)

→ 与门可通过反馈结构“维持0的存储”:若输出被置为0,反馈回输入后,可长期保持0(因输入含0时,与门输出必为0)。

2. 或门(OR)的逻辑

或门有2个输入(记为 \(A\)\(B\) )和1个输出(记为 \(Y\) ),输出规则为:

\[Y = A \lor B \]

  • 任意输入为1,输出 \(Y = 1\)
  • 仅当所有输入为0时,输出 \(Y = 0\)

→ 或门可通过反馈结构“维持1的存储”:若输出被置为1,反馈回输入后,可长期保持1(因输入含1时,或门输出必为1)。

二、锁存器的电路结构与信号定义

锁存器通过与门、或门、非门(NOT)的组合,引入写使能信号(WE)控制存储过程,核心信号与结构如下:

1. 输入/输出信号

  • \(\text{Din}\)(Data In):待存储的1位二进制数据(0或1);
  • \(\text{WE}\)(Write Enable):写使能信号,高电平(1)时允许存储数据,低电平(0)时保持已存数据;
  • \(\text{Out}\):锁存器的输出,反映当前存储的数据(或保持的历史数据)。

2. 逻辑门组合

电路由以下逻辑门构成(结合右侧电路图理解):

  • 与门(AND):实现“条件允许时存储数据”;
  • 或门(OR):辅助维持存储状态;
  • 非门(NOT):对WE信号反向,区分“存储模式”与“保持模式”。

三、锁存器的工作逻辑分析

锁存器的核心是“WE控制存储时机,反馈结构维持数据”,分两种工作模式:

1. 写模式(WE为高电平,\(\text{WE} = 1\)

\(\text{WE} = 1\) 时,电路允许存储新数据 \(\text{Din}\),过程如下:

  1. \(\text{WE} = 1\) 经非门反向后,输出 \(\neg \text{WE} = 0\)
  2. 与门、或门的组合逻辑被激活,\(\text{Din}\) 的值通过电路传递到输出 \(\text{Out}\)
  3. 存储完成后,反馈结构会维持 \(\text{Out}\) 的值(即使后续 \(\text{Din}\) 变化,只要WE保持高电平,Out会跟随更新)。

2. 保持模式(WE为低电平,\(\text{WE} = 0\)

\(\text{WE} = 0\) 时,电路进入“保持状态”,过程如下:

  1. \(\text{WE} = 0\) 经非门反向后,输出 \(\neg \text{WE} = 1\)
  2. 反向后的信号通过与门、或门的反馈结构,切断 \(\text{Din}\)\(\text{Out}\) 的影响
  3. 输出 \(\text{Out}\) 维持“写模式”最后存储的值,不受 \(\text{Din}\) 变化干扰。

四、锁存器的意义:1位存储的基石

锁存器是存储器的最小可操作单元(1位存储),通过以下方式支撑计算机存储系统:

  1. 多位扩展:将多个锁存器并行组合(如8个锁存器组成1字节存储),可存储多位数据;
  2. 时序控制:WE信号配合时钟(Clock),实现“定时存储”(如CPU寄存器、内存单元的读写控制);
  3. 层次化存储:从高速缓存(Cache)到内存(RAM),锁存器的变种(如D锁存器、触发器)是构建复杂存储体系的基础。

总结

锁存器通过与门、或门的组合写使能信号(WE)的控制,实现“1位数据的可控存储与保持”。其核心逻辑是:

  • \(\text{WE} = 1\) 时,存储新数据 \(\text{Din}\)
  • \(\text{WE} = 0\) 时,保持已存数据,不受输入干扰。

理解锁存器的原理,是掌握计算机存储器(如内存、寄存器)工作机制的关键,后续学习“触发器”“寄存器堆”“高速缓存”时,可深度关联其底层逻辑。

posted @ 2025-07-15 13:53  秦瑞迁  阅读(398)  评论(2)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