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数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1.5 事件间的关系
1. 随机事件与概率
1.1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1.5 事件间的关系
下面的讨论总是假设在同一个 样本空间\(\boldsymbol{\Omega}\)(即同一个随机现象)中进行。事件间的关系与集合间的关系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包含关系

如果属于\(A\)的样本点必属于\(B\),则称\(A\)被包含在\(B\)中(见图1.1.2),或称\(B\)包含\(A\),记为\(\boldsymbol{A \subset B}\),或\(\boldsymbol{B \supset A}\)。用概率论的语言说:事件\(A\)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
譬如掷一颗骰子,事件\(A=\)“出现4点”的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出现偶数点”的发生,故\(A \subset B\)。

又如电视机的寿命\(T\)超过\(10000\ \text{h}\)(记为事件\(\boldsymbol{A = \{ T > 10000 \}}\))和\(T\)超过\(20000\ \text{h}\)(记为事件\(\boldsymbol{B = \{ T > 20000 \}}\)),则\(A \supset B\),见图1.1.3。
对任一事件\(A\),必有\(\boldsymbol{\varnothing \subset A \subset \Omega}\)。
二、相等关系
如果事件\(A\)与事件\(B\)满足:属于\(A\)的样本点必属于\(B\),而且属于\(B\)的样本点必属于\(A\),即\(\boldsymbol{A \subset B}\)且\(\boldsymbol{B \subset A}\),则称事件\(A\)与\(B\)相等,记为\(\boldsymbol{A = B}\)。
从集合论观点看,两个事件相等就意味着这两事件是同一个集合。下例说明:有时不同语言描述的事件也可能是同一事件。
例1.1.6 掷两颗骰子,以\(A\)记事件“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为奇数”,以\(B\)记事件“两颗骰子的点数为一奇一偶”。很容易证明:\(A\)发生必然导致\(B\)发生,而且\(B\)发生也必然导致\(A\)发生,所以\(A = B\)。
例1.1.7 口袋中有\(a\)个黑球,\(b\)个白球(\(a\)与\(b\)都大于零),从中不返回地一个一个摸球,直到摸完为止。以\(A\)记事件“最后摸出的几个球全是黑球”,以\(B\)记事件“最后摸出的一个球是黑球”。对于此题粗看好像是\(A \neq B\),但只要设想将球全部摸完为止,则明显有:\(A\)发生必然导致\(B\)发生,即\(A \subset B\);反之注意到事件\(A\)中所述的“几个”最少是\(1\)个,也可以是\(2\)个,…,最多为\(a\)个,则\(B\)发生时\(A\)也必然发生(对于这点请读者仔细体会),即\(B \subset A\),由此得\(A = B\)。
三、互不相容

如果\(A\)与\(B\)没有相同的样本点(见图1.1.4),则称\(A\)与\(B\)互不相容。用概率论的语言说:\(A\)与\(B\)互不相容就是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
如在电视机寿命试验中,“寿命小于\(1\)万小时”与“寿命大于\(5\)万小时”是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因为它们不可能同时发生。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