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嵌入式:计算机组成原理】4. 位置计数法

4. 位置计数法

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发展背景

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科学工程领域(如航天计划)的进步导致数据复杂度与计算量呈指数级上升。传统手动计算或简单机械装置无法满足需求,对自动化、高速计算设备的迫切需求,成为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核心驱动力。

(二)核心元器件的演进

image

电子计算机的性能提升与核心元器件的迭代直接相关。三者均用于实现电信号的开关控制(计算的底层逻辑),但在体积、可靠性、效率上逐步优化:

元器件类型 工作原理与特点 演进意义
继电器 依赖电磁效应控制机械开关,存在物理磨损与延迟 奠定“电信号控制计算”的基础,但限制运算速度
真空管 利用真空环境实现电子信号放大/开关,体积大、功耗高 首次实现电子逻辑控制,支持更复杂运算
晶体管 基于固态半导体材料(如硅),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耗低 推动计算机小型化、普及化,为集成电路奠基

关键规律:自1945年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电路原理与系统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仍基于冯·诺依曼体系核心逻辑),进步主要源于制造工艺微型化(如晶体管尺寸已达3nm级别)。

(三)里程碑事件(1943–1957年)

电子计算机的早期发展伴随关键技术突破,以下为标志性事件:

  1. 1943年 巨人1号(Colossus)

    • 技术特点:全球首台可编程电子计算机,采用真空管(三极管)实现逻辑控制。
    • 意义:为密码破译设计,证明电子设备可执行“可编程运算”。
  2. 1945年 哈佛马克1(Mark I)

    • 技术特点:使用继电器实现电磁控制,依赖机械开关执行指令,存在物理磨损与延迟。
    • 趣闻:因飞虫进入设备导致故障,衍生出“bug(故障)”与“debug(调试)”的计算机术语。
  3. 1946年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 技术特点:全球首台通用电子计算机,采用真空管实现高速运算,支持数值积分等复杂任务。
    • 意义:标志现代电子计算机诞生,验证“大规模电子计算”的可行性。
  4. 1947年 晶体管发明

    • 技术突破:贝尔实验室推出固态半导体晶体管,替代真空管成为核心开关元件,具备体积小、可靠性高的优势。
  5. 1950年代 空军ANFSQ-7

    • 技术瓶颈:真空管的物理极限(如发热、寿命短)暴露,推动晶体管全面替代。
  6. 1957年 IBM 608

    • 市场意义:全球首台消费级晶体管计算机,标志电子计算机从“军用/科研专用”向“民用普及”过渡。

二、数字电路与二进制基础

(一)数与数字的本质区别

  • 数(Number):抽象的数学概念,描述“数量、大小、关系”等,无法直接观测(如“5”的抽象含义)。
  • 数字(Digit):表示数的符号系统,是数的具体表现形式(如阿拉伯数字“5”、罗马数字“V”、中文数字“五”等)。

二进制的定位:二进制是人类发明的新符号系统(仅用01),因契合电子电路“开/关”状态(如电压高低),成为计算机的核心计数方式。

(二)位值计数法(Positional Notation)

位值计数法是现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核心逻辑:数字的大小由“符号本身”和“所在位置的权值”共同决定

1. 原理说明

  • 每个位置对应一个权值(如十进制中,从右往左第n位的权值为10^(n-1));
  • 数的实际值为“各位符号 × 对应权值”的总和。

2. 十进制示例(以9999为例)

  • 位置(从右往左,从0开始计数):第3位(千位)、第2位(百位)、第1位(十位)、第0位(个位);
  • 权值:10^3=100010^2=10010^1=1010^0=1
  • 总值计算:9×1000 + 9×100 + 9×10 + 9×1 = 9999

3. 二进制示例(以1010为例,对应十进制10

  • 位置(从右往左):第3位、第2位、第1位、第0位;
  • 权值:2^3=82^2=42^1=22^0=1
  • 总值计算:1×8 + 0×4 + 1×2 + 0×1 = 10

4. 核心优势

位值计数法仅需有限符号(如十进制10个符号、二进制2个符号),即可通过位置组合表示无限大数(如十进制用0-9的组合表示任意数值)。这种“符号复用+位置加权”的模式,是计算机高效处理数据的基础。

(三)十进制的位值表示示例

十进制通过0-9共10个符号,结合位值计数法可表示极大数值。以9999为例:

  • 符号:9(重复使用);
  • 位置权值:个位(1)、十位(10)、百位(100)、千位(1000);
  • 数值本质:9×1000 + 9×100 + 9×10 + 9×1,体现“符号有限、组合无限”的位值计数逻辑。

总结: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根植于“计算需求驱动”与“元器件工艺进步”,而数字电路的底层逻辑(二进制、位值计数法)是理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石。掌握这些基础,可进一步学习逻辑电路、CPU设计等核心内容。

posted @ 2025-07-13 12:34  秦瑞迁  阅读(29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