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qingmu177

  • 博客园
  • 联系
  • 订阅
  • 管理

公告

View Post

满载而归_软工实践之旅

目录
  • 满载而归_软工实践之旅
    • 一、学期回顾
      • 1.1 回顾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 1.2 回顾你在这门课程中的投入与产出
        • 各次作业花费时间:
        • 总时间统计:
      • 1.3 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业或答辩
    • 二、总结收获
      • 2.1 我的软工实践故事
        • 实例一:
        • 实例二:
      • 2.2 学到的新技术与生产力工具
      • 2.3 技术之外的提升
      • 2.4 想说的话
    • 三、致谢
    • 附录
    • 总结评价

满载而归_软工实践之旅

一、学期回顾

1.1 回顾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在本学期学习软件工程之前,我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起初,我认为软件工程是一门高度技术化的课程,主要是代码编写和框架学习。然而,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软件工程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它更是一门强调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课程。

在课程中,我的很多期待得到了实现:

  • 从零开始设计并开发产品:从需求分析到代码实现,再到产品发布,这种完整的开发流程是我之前未曾经历过的。
  • 团队协作的磨合与成长:与队友在项目中经历了从陌生到默契的过程,共同面对困难,克服问题,最终实现目标。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 时间管理的缺陷:面对繁多的任务,我在时间分配上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 技术学习的深度:在一些新技术的使用上(如云函数、Jest单元测试等),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这让我认识到,软件工程不仅仅是一门关于技术的课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用系统化、工程化的思维去解决复杂问题。


1.2 回顾你在这门课程中的投入与产出

在软工实践课程中,我一共编写了 6500+ 行代码。

  • 在团队项目中,我参与了 微信小程序 CrossCollab 的设计与开发,担任的角色是 前端开发与项目协调。
  • 我的主要职责包括实现项目的“注册与登录模块”、“发布项目界面”和“我的界面”的开发,配合队友完成功能测试与优化。

各次作业花费时间:

作业 花费时间 (小时)
第一次个人作业 3
第二次个人作业 30
第一次结对作业 30
第二次结对作业 45
第一次团队作业 50
第二次团队作业 56
现场编程作业 4.5
团队作业 Beta 冲刺 53

总时间统计:

指标 时间 (小时)
累计时间 283.5
实际周均时间 28.4
预计周均时间 18

1.3 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业或答辩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团队项目 Beta 冲刺阶段。
那段时间我们需要完成小程序的核心功能,同时还要进行多轮的测试和优化。团队中每个人都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但我们通过分工合作和高效沟通,逐步解决了代码冲突、功能调试、性能优化等问题。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严重的Bug:用户登录后的数据没有正确同步到后端。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后续功能的实现,还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是后端接口调用的逻辑有问题,最终通过队友协作修复了这个Bug。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技术挑战。

  • debug成功后的运行截图:

二、总结收获

2.1 我的软工实践故事

在个人编程、结对编程、团队项目实践中,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

实例一:

在开发“发布项目”模块时,我设计了动态添加技能和人才需求的功能,这要求实现复杂的表单交互逻辑。一开始,我尝试用手动更新表单数据的方式,但效果不佳,代码也显得冗长。后来,我参考了文档并与队友讨论,使用了双向绑定和数据模板,最终大大简化了代码,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例二:

在现场编程作业中,我们被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简单的功能模块。由于时间紧迫,团队一度陷入混乱。我们组长主动承担了核心逻辑的编写,并与队友明确了任务分工。最终,我们不仅按时完成了任务,还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这让我明白,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冷静和担当是多么重要。


2.2 学到的新技术与生产力工具

  • Pygame:用于开发简单的桌面游戏,提升了我的Python实践能力。
  • Jest:编写单元测试,提高了代码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 Git:通过版本控制实现多人协作,有效解决了代码冲突问题。
  • 微信开发者工具:完成了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与调试。
  • Mocha:学习了测试框架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测试覆盖率。

2.3 技术之外的提升

  • 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的队友高效沟通,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 抗压能力:在高强度的开发任务中学会了自我调整和情绪管理。
  • 时间管理能力:逐渐养成了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在多任务之间找到平衡。
  • 项目管理思维:从需求分析到开发实现,每一步都让我更加理解“以终为始”的重要性。

2.4 想说的话

最让我遗憾的是,由于时间限制,我们的微信小程序在用户体验上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界面美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优化和完善它。

这门课程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走技术开发方向的决心。我想对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说:“不要害怕困难,勇敢尝试,软件工程是一门真正能够锻炼你综合能力的课程!”


三、致谢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特别想感谢以下几位同学与老师:

  • 我的结对队友池家益:你的耐心和细致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调试和优化代码时,你总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 我的团队成员:在团队项目中,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共同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小程序。谢谢你们的包容、努力和支持!
  • 课程老师与助教:感谢张栋老师和吴越钟的指导和耐心解答,感谢助教辛勤地批改我们地作业。

附录

以下是一些学习和实践中的照片与截图:

  • 团队开发时的会议记录:
    团队会议
    团队开发

  • 小程序项目界面截图:
    项目界面


总结评价

回首这一学期,我从软件工程课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与经验。这不仅是一段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改变自我的成长历程。带着这些收获,我将继续前行,迎接更大的挑战!

posted on 2024-12-28 17:12  qingmu177  阅读(40)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